从凉兮到散户,币圈的本质是“用亏损构建信仰”
为什么凉兮爆仓之后,依然有人支持他?为什么明知道他的决策是扛爆、是梭哈、是逆趋势重仓空,但仍有一批人愿意相信“他只是运气不好”?
答案很残酷:币圈的信仰,大多不是建立在成功之上,而是建立在“谁亏得最惨”之上。
你不需要多高的胜率,只要“敢亏、真亏、亏得痛”,你就能换来一群人的共鸣。
亏损成了新一代KOL的洗脑神器。它不再是失败的证据,而是“你跟我一样,所以我可信”的入场券。
凉兮的情绪崩溃,是一种信仰叙事的高潮;他的2000个BTC爆仓,是一场用真金白银铸造信任的圣战;他的“几天不睡”“对抗市场”“扛到极限”,是他给粉丝打下的精神旗帜——
你不孤独,我也输得很惨,我们是一类人。
但这恰恰是最大的陷阱。
真正的交易信仰,不是建立在“谁陪你爆过仓”,而是谁能控制住贪婪,避开深坑,长期活下来。
但这样的声音,在币圈往往不够热血、不够惨烈、不够好转发。
凉兮不是恶人,他只是踩准了币圈叙事的潜规则:
> 讲亏损比讲胜率更能留住人;
曝情绪比曝逻辑更能打动人;
爆仓,不是终点,是下一轮收割的序章。
而你如果还停留在“他真的很惨”“他其实很真”“他只是赌输了”,那你终将也会成为下一块信仰筹码,被套牢在一个用亏损讲故事、用信任铸人设、用情绪洗散户的币圈怪物系统中。
凉兮的爆仓,也许不是重点。重点是:
你是否能从这场信仰悲剧中,走出自己的认知路径,而不是继续做下一个感动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