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了郭宇关于比特币的一些言论,仅供参考。

 

2011年,郭宇还是暨南大学的大三学生。他拿到了支付宝的实习 offer,毕业后顺利留在公司工作。2013年,他跳槽至糗事百科。一年后,糗百被字节跳动收购,郭宇也因此成为字节的元老级员工。

 

2020年2月,年仅28岁的他宣布退休。

 

如今,郭宇的资产状况颇为可观:持有的字节跳动股票市值被业内估算在 5000万至4亿元之间,此外还投资了腾讯、美团、拼多多等科技公司,并在日本购置了多套房产。财富自由之后,他选择旅居日本,成为职业作家,并开设了一家温泉旅馆。

 

作为程序员出身的投资者,郭宇早早开始布局比特币,赚得颇丰。而现在,他的关注点已经从“买入”变成了“告别”——他开始直视这个昔日信仰资产的深层变化。

创造性的终结


 

2025年春,比特币价格再次突破十万美元大关。媒体欢呼、投资者狂热,市场上的一切仿佛回到了熟悉的节奏。

就在此时,郭宇写下这样一句话:

“大饼现货 ETF 通过后我发推说 btc 的去中心化初心时代结束了,因为未来数十年,股债和美元世界的故事,都会是为了夺走你手中的比特币。”

这句话,就像一封迟到的悼词,送给那个我们曾深爱、并为之倾注无限想象力的比特币。

郭宇的感慨并非出于愤怒,也并非唱衰市场,而是他敏锐地意识到:

那个“比特币是神话原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现货 ETF 的通过,代表比特币结束了它的创造性地位。”

他并不反对将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或“全球配置资产”,但他清楚,那种因独特性而震撼世界的东西,正在被制度性的收编悄然消解。

市场,需要新故事,而不是反复重演旧神话。

从理念走向资产


 

在郭宇看来,比特币正在完成从“理念”到“资产”的彻底转型,而这一转型最讽刺的地方是,它并非由加密原教旨者主导,而是由传统金融机构亲手完成的:

“几年前,CEX 们觉得传统市场不足为惧,纷纷要做加密领域的纳斯达克,今天,所有人为 SEC 批准比特币现货 ETF 而欢呼。”

正是因为它进入了主流,传奇才真正终结。

比特币曾试图挑战旧世界,现在却成为旧世界的工具。这是一种被定义的命运:

“BlackRock 拥有北美几大矿业公司为数不少的股份。
当资产管理公司既是玩家又是裁判员,资产会如何被定价?”

命运的反讽,信仰的崩塌

“中本聪应该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比特币最终会走向与设计初衷截然相反的命运。”

郭宇并未否定比特币的价值,他从未怀疑它的未来可期,但他在意的是:

它还能否继续代表“自由”、“去中心化”、“反系统”?

这就是他在 ETF 批准当日发出那句惊人之语的背景:

“比特币完蛋了。”

这并非否定,而是一种分野。他进一步解释道:

“其实从那时起,我就不再认为它是一个风险资产了,它更像是有风险属性的避险资产。”

从信仰者,到历史见证人


 

郭宇第一次接触比特币,是在 2013 年 4 月,在 Hacker News 上看到“btc”这个词。从那一刻起,他成为它的见证者、传播者、使用者、思考者。

“回想2013年4月我第一次在 Hacker News 上看到 btc 以来,
所有币圈发生的事情,目的都是为了兑换你手中的比特币。”

而今天,他已经能够站在历史视角回望这一切。他说:

“人生中有哪些不是运气?字节的钱是运气,比特币也是运气,都是运气。
所以不需要对目标太认真,保持节奏做事就行了。”

这不是放弃,而是一种更深的放下。

后记:我们还在寻找下一个“比特币”吗?


 

或许,比特币的“创造性”已终结,但“传奇性”尚未完全熄灭。它的叙事权,正流转向新的领域。

就像郭宇所说:

“市场永远在创造或者寻找下一个传奇。”

而我们,也依然在等待那个
令人无法忽视的东西,重新出现。

注:本文仅供参考。投资加密资产风险极高,请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