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低估一个会讲故事的内容人

这个朋友,之前是个写公众号的小编。

进币圈后,不会交易、也不会撸脚本,连链上钱包一开始都搞不清楚,但他抓住了一个最朴素的能力:

> “我不懂 DeFi,但我能帮人讲懂。”

一年后,他做出了一件很罕见的事:

靠写分析、推文和内容,拿到了多个项目的代币分润、空投白名单、甚至顾问股份。

从0开始,一年赚超100万人民币,没有任何本金投入,全靠一支笔。

一、他怎么赚钱的?写出来,说清楚,然后让别人行动

他的变现模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写给小白看的“项目通俗解读”

刚开始时,他天天翻推特、研究热门项目(尤其是链游、L2、AI)相关内容,然后写出通俗、系统、适合转发传播的文章。

他不卷速度,而卷“可读性”。

比如别人在说 EigenLayer 的技术和协议层细节,他就从“普通用户该如何参与”入手,配图、拆解、梳理步骤。

结果是:

很多人不懂项目,但会先转他这篇内容。

转着转着,他成了“内容节点”,开始被项目方关注。

第二阶段:加入社区、变身内容输出核心

他加入了一些 DAO 社区、创作者社群,每周定期产出内容,结果不但结识了更多 KOL、研究员,也逐渐得到项目方邀约。

有几种典型合作模式:

1. 撰写白名单任务的“中文版介绍文”

项目会给他一个多语言任务,让他产出适合中文用户的执行指南

2. 写推文、文章换空投预埋

他写了几篇爆款文,直接被项目打上了“贡献者”标签

后面一些项目的 Early Adopter 空投名单中直接有他名字

3. 帮项目整理用户教育材料

这种可以谈直接报酬(100~500 USDT),有的则是送代币分润

第三阶段:形成“品牌”,绑定长期内容合作

当他形成“会写内容 + 能带用户 + 拥有流量节点”三合一特质之后,很多项目开始主动找他:

有的请他做“中文社群内容顾问”;

有的邀请他加入创作者早期支持计划,送代币份额;

有的给他单独建 TG 群,让他主导中文市场内容分发。

结果是,他不靠K线、也不抢时间线,却总能出现在对的位置、最早的空投名单里。

二、他靠“内容”掘金的五个秘诀

这个朋友曾总结了他的方法论:

1. 内容永远是价值的“结构化再表达”

他写文章不是在“创作”,而是在整理混乱世界、提炼决策逻辑

2. 别写难的,要写“让人觉得非转不可”的内容

他追求的是“群主看了想转给大家”、“新人看了能一步到位”的内容体验

3. 每一篇内容都预埋一个价值动作(加群、点赞、领取链接)

所有内容都变成后续转化的起点,不浪费任何一次传播

4. 从不谈“投不投”,只讲“怎么玩”,建立信任感

这让他从不是分析师,却成了很多人“认知启蒙老师”

5. 内容本身是“钩子”,但社群才是“池子”

他建立了自己的TG群、Discord频道,所有内容引流进来,形成闭环

三、为什么他能赚到百万?因为“写”是一种复制杠杆

很多人一看到他,就问他是如何选项目、怎么获取空投名单。

他笑着说:

> “我没选项目,我只是先写了别人看得懂的版本,然后他们带我进入更深的场。”

他的文字,是一把钥匙

帮项目开用户市场,也帮自己打开核心圈层的大门。

别人打工是一次一份钱,他写一篇文章,能产生十次机会、五种收益形式。

四、你也可以从“写”开始,但要抓住这两个点

1. 写对“人性认知结构”:

币圈人不缺信息,缺的是看懂信息的方法。

写那种让人读完后说“终于懂了”、“太有用”的内容,而不是写给自己爽。

2. 把内容当作“信任杠杆”来用:

不求流量暴涨,而求长期复利。你吸引到的不是粉丝,而是未来的合作人、核心资源。

五、他不是内容创作者,是“内容资本家”

他现在的状态是这样:

推特小号1万粉,但被20+项目方关注;

一年不到,收过10多个项目方的赞助或分润;

自己开了内容孵化营,帮别的创作者做内容打磨+推流;

成立了一个“Web3 中文内容联盟”,开始打包销售流量和认知。

他不是“靠写文章吃饭”的人,而是靠结构、品牌、杠杆、信任复利,成为一个会写的“新型创投人”。

#稳定币日常支付

$BTC $SOL $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