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很可能即将实施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最新表态,将重新审视美联储的政策框架。话讲的非常隐晦,需要仔细思考才能明白其含义。
一是,“正式”修改通胀和就业目标,放弃平均通胀目标制,重回传统的通胀目标制
为什么说是“正式”,因为疫情后,美联储实际上就已经放弃平均通胀目标制了,只是在这次审查上确认。
其原因在于,平均通胀目标制 是疫情前,通胀长期低于2%的“低通胀”环境下,为了防止“通缩”的产物,目标是[提高]通胀预期;
其产生的理论背景是,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推绳子 vs 拉绳子”,即治理通缩(推绳子)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治理通胀(拉绳子) 而疫情后,经济处于通胀持续高于2%的“高通胀”环境,这个为了防止通缩,为了提高通胀预期的产物,自然就该摒弃了。
如果这个不放弃AIT,就意味着后续美联储需要将通胀压在2%以下一段时间,那就容易陷入通缩,甚至通缩螺旋,应对起来会更加棘手,也违背了AIT提出的初衷(防通缩)。
同时,相应也将修改就业目标,之前只关注低于就业目标,也就允许劳动力市场紧张,同样是“低通胀”时期的产物。现在,跟通胀目标一样,改回传统的、关注偏的就业目标。
二是,考虑对政策沟通方式进行改进。
可能指会优化现在的点阵图制度,点阵图指引向来备受诟病,尤其是疫情后的这几年,往往放大了市场波动。
如果改进,具体怎么改进呢?
降低点阵图发布频次?季度改为半年度?这个可能性似乎较小;
或者,强调情景分析和概率区间?而不是单纯强调点阵图指向的降息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