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因幣發射平台 Pump.fun 昨日宣布推出創作者分潤機制,將交易手續費與代幣創建者共享,引發市場熱議。社群批評雖此舉旨在修正激勵機制、推動平台永續,但對可能加劇流動性流失、助長詐騙風險抱持高度疑慮。這項更新究竟是突破還是危機,仍待市場檢驗。

(Boop.Fun 引爆市場熱點:$BOOP 如何成為 Solana 新星,挑戰 Pump.fun 地位?)

Pump.fun 激勵機制終於上路:創作者獲交易手續費分潤

Pump.fun 最新推出的「創作者收益分享計畫」指出,讓代幣創能從自家 DEX PumpSwap 上每筆交易中獲得 0.05% 的 SOL 分潤。

CREATOR REVENUE SHARING is finally here!!!

50% of PumpSwap Revenue is now shared with Coin Creators

create a coin and start earning every time someone places a trade NOW

continue reading to learn more pic.twitter.com/XmdpFdIUhV

— pump.fun (@pumpdotfun) May 12, 2025

舉例來說,若某幣種交易量達 1,000 萬美元,創作者將可賺取 5,000 美元。涵蓋範圍包括:

  • 新創建的幣種

  • 仍在平台曲線機制交易中的幣種

  • 已「畢業 (成功射外盤)」至 PumpSwap 的幣種

用戶可透過官網登入原創錢包、點選「coins」頁面後領取收益。

社群強烈反彈:恐加速流動性崩潰、助長 Rug Pull

然而,該機制反而引發大量負評,社群成員憂心此舉反讓不良創作者獲利,進一步造成 PvP 風險加劇:

「99% 的幣種創作者只是連環詐騙者。」、「向 rug 的人分錢?這太糟了。」、「這根本是促進 rug pull 的機制。」

由此可見,「社群」對「代幣原創者」分潤概念的信任極為脆弱,這種對立情緒似乎也早已在幣圈根深蒂固。

創辦人 Alon 解釋初衷:修補創作者與社群的撕裂情緒

創辦人 Alon 對此也趕緊在個人推文中強調,此計畫旨在解決兩大結構性問題:

  1. 代幣創作者與持有者間的利益錯位:創作者作為早期持有者,傾向於高點賣出獲利,導致與持幣者利益相左。

  2. 幣種創建污名化:誠實創作者因恐遭指控為「ruggers」而選擇隱身,反讓惡意創作者壯大。

在立意上,透過分潤機制,創作者將有更大誘因維護專案長期發展,減少短期套利行為。

兩句話論價值回歸社群的重要性:分潤是必選題,而非選填

在去中心化世界中,平台與用戶都是生態構建者,可謂是同舟共濟;而當兩者間缺乏正向的情緒與價值循環時,終將導致信任流失與生態崩壞。

(Raydium 推出代幣發行平台 LaunchLab:50% 手續費分潤對抗 Pump.fun)

正如加密 KOL @waleswoosh 此前說道:「未來主流平台若無法與社群共享價值,勢必被更開放的新平台取代。」

Pump.fun 若不建立良好的激勵制度,恐將重蹈 Opensea 牛市後成眾矢之的的覆轍。

加密 KOL 加密韋馱也曾表明:「那些帶著 Web2 的商業頭腦或模式,想在 Web3 複製貼上的專案幾乎都是全軍覆沒。」凸顯去中心化世界中,流動性、也就是用戶與社群的重要性。

(寫在 ABCDE Capital 退場後:當 VC 相繼下班,加密還有值得 Build 的未來嗎?)

如今,Pump.fun 的改變無疑是一項立意良善的舉措,旨在透過制度設計重塑市場行為。但面對社群質疑、信任不足與市場不確定性,這項計畫能否實現其願景,仍有待觀察。

Pump.fun 團隊也承諾,將依據市場回饋持續調整,試圖在創新與風險間找到平衡點。

這篇文章 Pump.fun 創作者收益分潤計畫引「助長詐騙」爭議:論價值回歸社群的重要性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