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停火协议,两个版本的故事。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老冤家”在5月10日突然宣布停火,但关于“谁促成和平”的争议,却让国际舆论场炸开了锅——印度坚称是“兄弟俩关起门来谈妥的”,美国却高调宣称“自家牵线搭桥功劳大”。
印度政府直接放话:“停火没靠外人,全凭两国军方热线!” 印方反复强调,是巴基斯坦军方主动打电话给印度军事行动总指挥,双方火速敲定下午5点全面停火。这种表态,明显是要塑造“印度掌握主动权”的形象——毕竟,莫迪政府刚经历空战失利(被巴方击落5架战机),急需挽回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更微妙的是,印度还特意补充:此前暂停的《印度河用水条约》、边境口岸关闭等制裁措施“照旧执行”,摆出一副“我让步但没认怂”的姿态。
戏剧性的是,特朗普却在社交媒体上狂刷存在感:“停火全靠我!”美国务卿卢比奥更详细描述“彻夜调解过程”,声称美方与印巴总理、军方高层密集通话。这种“抢功劳”的操作,暴露了美国的矛盾心态——冲突初期,美国曾暗中支持印度军事行动(加速交付无人机生产线),但眼看局势失控可能引发核风险,赶紧下场灭火。如今高调邀功,既是为选举季的外交成绩单贴金,也想趁机强化对南亚事务的话语权。
印度“朱砂行动”本想复制2019年跨境打击的成功,却反被巴方击落先进战机,空战神话破灭;巴方虽小胜,但全国空域关闭导致经济每天损失超2亿美元,也耗不起。
国际压力:中俄等大国密集发声呼吁克制,联合国直接警告“世界承受不起印巴战争”,就连海湾国家都怕冲突波及能源通道,集体施压。
双方都需要台阶下——印度要掩盖军事失利,巴方要展现“捍卫主权后见好就收”的智慧,于是默契地各说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