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就是那家把门面灯箱做得最亮的摊子。

一个月 5 780 万访客挤进来,印度人排最前(差不多十分之一),越南、韩国人也爱凑热闹。你能感受到那股“先逛再买”的人潮。

紧挨着的是 Coinbase,有点像只招待熟客的美式咖啡馆:七成客人来自美国本土,门口插着星条旗,老外偶尔进来尝个新口味。

再往旁边走,OKX 跟 MEXC把招牌刷得五颜六色,巴西人、韩国人混在一起,你能听到葡语和韩语交替叫单。韩国本土平台 Bithumb、Upbit 则更极端——97 % 的客人都是自家街坊,简直“韩语以外不设菜单”。

DeFi 区靠里头一点,却越来越有人围观。

最显眼要数 Pumpfun——它像刚开张的网红小吃店,一个月 652 万访客,其中三分之一是美国玩家;摊位不大,火却挺猛。旁边 Hyperliquid、Jupiter 也不差,欧美面孔最多,偶尔夹着几声印度口音。

再往深处是“资讯胡同”——CoinMarketCap 像张巨型路标,月访问量 9 950 万,谁进圈子都得先看它一眼;你能在这听到最多的英语和印地语。CoinGecko、Cointelegraph、Coindesk分守几条岔路:前者东南亚味浓,后两家巴西、西班牙和美国读者蹲点多。

说点感受:

新手还是先涌进中心化大门。 钱包、DeFi 再时髦,第一次进圈的人还是去交易所开户——流量说明了一切。

韩国玩家铁杆得离谱。 97 % 的本土占比,感觉首尔到釜山都贴着 Bithumb 条幅。

DeFi 的火是“点着就蹿”的。 Pumpfun 这速度,跟去年狗狗热梗的扩散节奏挺像。

信息永远值钱。 CMC 流量赶上大所,说明大家下单前还得“抬头看路标”。

全球月活 4 亿+,热度没降。 美国、韩国、印度、俄罗斯、德国几大“加密常旅客”撑起半壁江山。

一句话——要找人气、要做市场,先掂量这张流量地图:谁爱逛哪条街,谁口味最挑,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