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在2025年整体操作频率明显比2023-2024高???
三个原因:
第一,牛市下半场了。
现在这个阶段,按传统周期来看已经接近尾声了,比特币冲到10万美金以上的性价比在变差,该上车的早上了,现在更像是找机会慢慢下车。
第二,该收就收,该放就放。
便宜的地方敢买,贵的地方也会减一点。不贪,也不死守。
第三,别人的判断是参考,自己的仓位才是命。
说到底,行情会打脸,仓位不会。你得自己拿得住、睡得着,才是对的仓位。仓位大小,其实就是你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
聊点山寨币的看法
有没有机会?当然有,但更少了。
这一轮走下来,看上去高大上的协议,根本没人用,全成了“鬼城”。
1. 项目太多、用户太少
现在像是人人都想建城,却没人搬进去住。没居民,就没税收。你看Layer2、公链,一个比一个“快”,结果全在重复造轮子。
2. 好项目≠能赚钱的项目
很多项目融资猛如虎,实际呢?代币成了他们拿我们“套现”的工具。特别是那些持续解锁的项目,除非代币有实打实的消耗逻辑,不然我基本不会碰。
3. 还是有“价值项目”的
我关注那种能持续赚钱、有现金流、并且回馈给持币人的项目,比如回购、销毁等实质性动作。这类项目,我会慢慢加到关注池里。
2025年我的整体策略:
不追趋势,重视阶段性机会
高位+利好 = 卖一部分
低位+利空 = 买一点点
一直保持仓位的“动态平衡”。
几个实际操作:
• 3月3日,特朗普宣布比特币进储备,几个主流山寨也跟进,我们当天就减仓了。
• 4月7日,特朗普开打贸易战,比特币砸到74k,我们在75.8k加仓。
• 4月22日,短短15天大饼冲到94k,我们再次减仓,继续等机会。
当然了,这种操作节奏,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也有可能踏空。但我能接受这种代价,接受不了的,建议少动或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