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少听说有大学生毕业要创业了,周围的小店铺、小公司也越来越少,为何会这样?
我认识个开奶茶店的张哥,昨天突然把经营五年的店铺转让了。原因让人哭笑不得,新来的00后店员带着大伙儿找他要社保。这家小店总共就8个员工,从开业起就没交过社保,招工时也都提前说明过。
上周新来的小姑娘算了一笔账:"张哥,咱们这杯奶茶卖15块,按法律规定您每月得给我补800多社保钱。"其他店员原本都不吭声,被她这么一鼓动,全都跟着说要补缴,不然就找劳动局。张哥掰着指头算账:要是补缴五年社保,得搭进去二十多万,这买卖实在做不下去。
现在最讽刺的是,除了那个00后姑娘,剩下七个老员工都后悔了。王姐拉着张哥说:"要不您重新开店吧,我们不要社保了。"可张哥心凉透了:"现在年轻人维权意识强,我这小本生意根本扛不住正规军打法。"
要我说这事就像照妖镜,照出了三个扎心现实:
1. 年轻一代真敢较真。人家拿着《劳动法》当盾牌,句句在理。就像奶茶必须加珍珠,上班就得有社保,这届年轻人活得明明白白。
2. 小老板也有难念的经。张哥的奶茶店毛利不到30%,真要规规矩矩交全五险一金,每月得多掏近万块成本,相当于白干半个月。
3. 老员工最是尴尬。当初为保住饭碗忍气吞声,现在既想要保障又怕丢了工作,到头来两头落空。
不得不说,现在做个小生意,当个小老板,风险是越来越大了,搞不好钱没赚到,还得背上一屁股债,所以创业的人是真的少了。
翻翻《劳动法》,规定很详细,但是感觉是按照那种国企、大企业的条件制定的,就一般的个体户几个人,每天那点营业额,哪有钱做这么全面的保障啊,不过是带着几口人自力更生混口饭吃而已,如果要求他们按照世界500强那样保证,那也只有关门了。$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