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这四条短期持有者成本线的排列顺序——紫、蓝、红、橙——其实还没形成真正的“反向结构”。真正的反向排列,得让红线(1天-1周的短期成本)滑落到最下方,而这通常只有在价格进一步下跌时才会发生。相比之下,紫线(3个月-6个月)和蓝线(1个月-3个月)相对稳定,不太容易被一波小跌带动。
我们之前在图中标注的第2处,就是个经典案例:那时候也是紫蓝红橙的顺序,之后在2024年9月6日的一波回调中,才形成了真正的紫蓝橙红的反向结构。
再看现在的情况——紫蓝两条线偏高,红橙两条线偏低,成本分布在中间拉开了大概12000美元的价差(参考图中标注1)。这不算极端分散,但离“紧凑型结构”还有段距离。
你可以把这个结构想象成一个逐渐收口的漏斗——越收越紧,信号越明确。只有当不同周期的持仓成本开始高度重叠,市场才真正进入一种“稳定、清晰”的状态。这个阶段通常会迎来新的趋势拐点。
对于那些还在等右侧信号的朋友来说,现在的格局还没到“撒鹰”的时候,但那只“兔子”已经不远了。只要再经历一次洗盘、再压低一次短期持仓成本,也许信号就会真正出现。$B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