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
更多

八年的坚韧征程:八位币安元老如何度过 2017 年至 2025 年的每个加密货币周期并蓬勃发展

2025-07-13

要点

  • 在本篇文化文章中,您将通过 8 位币安元老的视角,了解币安从 2017 年至今 8 年中的重要转折点。

  • 币安的早期构建者不仅顺利度过每个加密货币周期,更得到进化与提升,并继续建设平台。

  • 从新加坡到迪拜,从 Telegram 聊天到 AI 驱动系统,币安以速度与韧性为骨,将每一次挑战和重塑转化为终极成长推力。

币安自低调起步以来已历经八年,注册用户数量超过 2.8 亿,朝着将首个十亿用户引入 Web3 世界的雄心目标不断迈进。币安拥有来自 50 多个国家、分布在近 100 个不同国家/地区的数千名员工,已成为一家以远程工作为主的全球加密货币巨头。

请继续阅读,透过 Alice、Nancy、Viet、Lyle、Echo、Shining、Flora 和 Torri 这 8 位早期员工的视角,了解币安从 2017 年成立至今 8 年中的关键转折点。

这八位币安元老度过了多个残酷的市场周期,从 ICO 热潮到近期 ETF 推动的看涨行情,每个人都承载着鲜活的记忆与不屈的力量,推动交易平台成为加密货币行业崛起的代名词。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他们从未故步自封,而是提升自我,不断进步,并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

2017 年:ICO 热潮的狂野崛起

2017 年,加密货币悄然占据主流头条,如海啸般席卷而来。比特币首次突破 19,000 美元,一夜之间,数以千计的 ICO 项目承诺“改变世界”,但通常仅具备含糊不清的白皮书和炒作视频。投资者蜂拥而至,购买那些昙花一现的代币,全球监管机构努力跟上步伐。

在这种狂热的背景下,币安如登月飞船般迅速崛起。仅 165 天,我们的交易平台交易量就跃居全球第一,这是少有人能够想象到的壮举。

这一飞速增长的部分原因在于币安自身的大胆押注:其于 2017 年 7 月启动 BNB 代币的首次代币发行 (ICO)。团队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筹集了 1,500 万美元,这在当时无疑是惊人的成就。创始团队没有将资金变为奢华的办公室或提前套现,而是将全部资源投入到研发力量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中。

安全调查专家 Alice 清楚地记得她与币安的交点。她于 2017 年 12 月 1 日加入,当时币安仍是小型创业公司。“在币安之前,我的工作经验不多,只打过几份短工,”她说,“币安给了我第一份正式工作,也是我成长最快的地方。”

Alice 的币安之旅始于客服 (CS) 专员,主要负责解决安全问题。刚到公司,她就发现自己需要处理一大波新用户请求。这远非普通的客服工作,她必须学习有关这一全新行业的大量知识。

“我今天所了解的一切,都是在这里学到的,”她说,“这不仅塑就了我的工作方式,也影响了我的思维模式以及解决问题和协作的方式。”这一年,主流媒体关于加密货币的报道总是在一夜暴富和灾难性骗局之间摇摆不定,而币安则不断承受冲击,同时持续扩大规模、改进自身,并且不断壮大。

吸引她留在这里的,不仅仅是应对危机时的激情或进入新行业的新鲜感。而是因为每解决一个案例,都意味着有一位现实世界的用户重新获得了自己辛苦赚来的资金,这让人感到欣慰。

“知道自己的工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真正的好处,我非常有成就感,”Alice 说,“身边有如此优秀的同事,这段旅程也变得更有意义。”

2018 年至 2019 年:加密货币寒冬与烈火试炼

在 2017 年的爆炸性高点之后,比特币从近 20,000 美元跌至略高于 3,000 美元。媒体头条大喊“死亡螺旋”,成千上万的小项目一夜之间消失。然而,在币安内部,一些完全不同的东西生根发芽。当各大代币崩溃时,每个人都埋头继续建设。而在此次的波动迷雾中,一场决定性的考验终于到来:2019 年的安全漏洞。

伪装成普通用户的黑客通过客服聊天偷偷进入系统,上传看似无害实则携带隐藏负载的文件。这些文件中潜藏恶意软件,旨在记录按键、操控环境并探测弱点。

当黑客攻击最终爆发时,超过 7,000 BTC 消失,这一打击可能永远摧毁用户的信任。

“我们没有任何操作手册,”Lyle 回忆起当时的事件。他现在是 Web3 钱包技术主管,曾作为前端开发人员加入币安。“但我们知道,无论如何都必须保护用户。”

技术团队逐行剖析系统,像昏暗战地医院中的急诊外科医生一样一点点翻开代码。“在传统金融中,您有可能追回被盗资金。但在加密货币领域却无法做到,”他解释道,“我们不得不暂停提现,从头开始重建生产环境的各个部分。整个工程团队昼夜不停地工作,以尽量减少影响。那段经历让我意识到这个行业是多么严峻,风险是多么高,而我们的团队又是多么坚韧和顽强。这就是我留下的原因。”

同一天,越南社区经理 Viet 面临另一场战争。在胡志明市,他打开 Telegram,看到成千上万条疯狂的消息:用户担心自己的资金可能已经蒸发。

Viet,币安任职时间最长的社区经理之一。资料来源:币安。

“当时,成百上千条消息源源不断地涌入:用户询问提现情况,因资产安全而感到恐慌,发泄不满,甚至因恐惧而威胁我们,”他回忆道。Viet 独自在公寓里,成为了一人急救中心,每晚回复数百条信息,尽力安抚社区,以免成员四散逃离。

“那段时间非常紧张,但我们成功控制住了局势,将影响降到最低,并重新赢得了用户的信任,”他说,“我从中学到了坚韧的品质。”

在幕后,安全和基础设施团队发现了令人胆寒的细节。黑客使用先进的持续性技术,在 IT 环境中横向移动,探索配置,甚至解析内部逻辑,以便注入恶意代码和实时命令。

一位团队成员回忆道:“我们不知道是否还留下了其他后门,因此必须从零开始全部重建。每一行代码,每一台服务器。大家连续工作了三周,几乎没有停歇。”

为了支持工程师,人力资源和行政团队迅速行动,建立休息舱,供疲惫的开发人员短暂休息,然后重新投入工作。食品包、备用衬衫、干净毛巾……一条战场后勤线几乎在一夜之间建成。

“大家会小睡一下,然后起身继续编码,”一位目击者说,“当一切结束时,我们非常高兴,更自豪能够参与其中。”

对用户而言,平台内交易可如常进行,但提现仍被冻结。工程师对提现流程进行了细致的压力测试,以防服务重启后因恐慌而出现“挤兑”。公司从金库中调配了一大笔加密货币储备,以补偿被盗金额,准备好即时满足每一笔提现请求。最终,闸门打开时,流量激增,但系统仍保持稳定。

“那次事件后,我们更加团结,”一位早期工程师回忆道,“我们对用户、对彼此、对真正的利益都有了更多了解。这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更坚韧,也更谦逊。”

在闪烁的屏幕和安静的房间里,大家在电脑旁小憩,币安人对共同愿景和使命的集体忠诚感得到了巩固。

2020 年至 2021 年:DeFi 爆发与全球迁移成为终极成长推力

当世界陷入疫情并努力应对封锁与隔离时,DeFi 协议迅速崛起,推动交易量飙升,并将 BTC 推高至 60,000 美元以上。对于币安来说,这也是全面拥抱远程工作的时机。

Nancy 在 2018 年加入币安,成为新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到任第三天,CZ 发来消息:“我们启动目标与关键成果 (OKR) 系统了吗?”她当时刚刚开始考虑要用的工具和框架,但到第二周结束时,她就推出了一款可用的 OKR 系统。“这让我真正理解了初创企业的效率,”Nancy 分享道。随着监管环境的变化,公司迅速扩张,全球迁移也随之展开。在 2020 年,币安引领了一场战略性的大规模员工迁移,确立了自己作为真正远程为主的全球公司的定位。 

Flora 是风险运营团队负责人,最初从事客服工作,在转入风险部门之前,帮助构建了许多客服工具和系统。开始迁移时,Flora 收拾好行李飞往迪拜,仍在思考自己是如何加入一家似乎每周都在书写新篇章的公司的。在迪拜,她的团队开始构建新的风险架构,用于处理影响重大的复杂案例,尤其是涉及关键用户的案例。

自成立之初,币安就是一项全球实验,由分散在不同时区的远程雇员组成。然而,直到 2021 年全面完成大规模迁移后,币安才真正实现了无国界。Flora 和 Lyle 移居阿联酋,他们的工程冲刺在那里获得了加速度,逐渐成为新兴科技中心。而 Alice 则从东亚到欧洲,经历了多次迁移。

每一次迁移都是一次文化的重新定义,令组织真正转变为分布式实体:更加坚韧,更具适应力,更能与全球用户同频共振。

2022 年至 2023 年:Terra 的崩溃与合规复兴

下一周期不仅为行业带来考验,更是几乎将其摧毁。2022 年,Terra 的算法稳定币陷入死亡循环,在几天内蒸发了数百亿美元的投资者财富,失去了用户的信任。许多热门加密货币项目、基金和交易平台被发现挪用用户资金,导致信心危机。FTX 的惊人崩溃将这场危机推向高潮,烧毁了对中心化平台所剩无几的信任。

币安成为这一时期未崩溃也未发生挤兑的主要加密货币平台之一,证明其系统、投资和交易策略的稳健性,以及财政储备的可靠性。在这场混乱之后,币安推出了储备金证明 (PoR) 机制,允许用户验证交易平台是否持有足够的资产,有能力以 1:1 及以上的比例支持所有客户存款。换言之,用户在平台上每存入 1 枚比特币,币安就会持有 1 枚或更多的比特币作为储备。通过币安的 PoR 机制,任何人都可以验证币安钱包中可见的资金金额是否与所有用户所持资金总和相对应,并检查其资产的保管情况。币安 PoR 机制的实施在行业内树立了标杆,鼓励其他交易平台采取类似做法。

然而,这一时刻也要求对加密货币行业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并呼吁文化转型,从行业早期的“先斩后奏”,转变为以“合规、信任与强化”为信条。

在币安的转型中,CZ 退居幕后,Richard Teng 成为新任首席执行官,向世界表示合规性和透明度将成为币安的指导原则。而内部气氛紧张,紧迫感与坚定的决心交织在一起。

Echo 作为商业智能团队专家,发现自己身处这场风暴的中心。在 2022 年加密货币行业危机中,随着加密货币市场情绪恶化,一次核心买币功能意外失效,客服聊天陷入混乱。“聊天系统被同样的问题淹没,客服团队不堪重负,”Echo 回忆道。

没有时间经过繁杂的审批或指挥链的传达,她和自己的团队在一夜之间起草了一份临时的标准操作程序 (SOP)。“它不完美,但确实有效,”她说,“通过多个团队之间的快速协调,我们迅速采取行动,控制住局面,为客服提供支持,并确保用户了解情况。”

对 Nancy 来说,这些年既是对信念的考验,也是对耐力的考验。“有很多艰难的时刻,尤其是在 2022 年和 2023 年,领导层变更,”她说,“市场低迷,媒体压力巨大,却无法得到明确的答案。但我印象最深的,仍是我们如何保持专注并不断前行。”

她形容这是一个信念超越指标和价格图表的时期。“我从未怀疑过这个行业的未来,内心深处,我一直相信币安会渡过难关,”她说,“这种信念给了我继续上班、完成工作的动力,也为我的团队提供了支持。”

随着尘埃落定,币安不仅生存下来,甚至更上一层楼,比以往更加强大。团队学会了构建内置审计记录功能的系统,并像编写代码一样仔细编写每一条政策。

此次获得的教训很明确:韧性基于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的使命和团队值得为之奋斗,即使还不知道结果如何。

2024 年至 2025 年:现货 ETF、减半利好与 AI 浪潮

到 2024 年,加密货币世界重焕生机。万众期待之中,SEC 在当年一月批准了 BTC 现货 ETF,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启:机构投资者涌入,家族办公室忙于设立新的加密货币基金,金融新闻报道开始将比特币视为正规资产类别,而不再是一个笑话。

四月的比特币减半事件进一步收紧了供应,同时新一波 AI 驱动区块链项目开始重塑整个行业,从自动化合规工具到预测交易机器人。

在一片欣欣向荣之中,币安浴火重生。它不再是 2017 年的鲁莽叛逆者,而是经过危机考验、拥有强大领导力的成熟机器。有 Richard Teng 担任首席执行官,加上联合创始人何一作为稳定的文化指南针,公司在用户信任和卓越运营方面加倍努力,同时仍秉持其“硬核”精神。

与此同时,工程团队继续书写新篇章。Shining 作为合约技术团队的一名资深后端工程师,是所谓“UTA 产品冲刺”的核心动力。就在几个月前,各地团队成员加班加点,共同开发合约的统一账户功能。

“我们的时间非常紧迫,在团队负责人的指导下,来自迪拜、巴林和新加坡的成员在 72 小时内齐聚一堂,”Shining 回忆道,“我们跨越时区并肩工作了近一个月,全力推动该功能上线。”他们竭尽全力以求成功,包括采用 Rust 等新的编程语言。

Shining,坚韧不懈的资深币安工程师。资料来源:币安。

Alice 现在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安全和调查专家,八年后依然会面临新的挑战。最近,她处理了一起黑客攻击案件,被黑用户通过一种不太知名的代币转移盗取资金,而币安尚未自动监控该代币。

“我必须学习如何查看特定币种的区块链浏览器并手动跟踪一切动向,这对我来说完全是新事物,”Alice 解释道,“几天来,我紧盯屏幕,不断刷新查看资金是否变动。”

最终,Alice 成功冻结了超过 400,000 美元的被盗资金,这是令受害者欢欣的重要胜利,也是对团队士气的鼓舞。

Shining 和 Alice 的故事不仅是为了赞颂压力下的英勇行为,更教导我们,在币安成立 8 周年的今天,哪怕任职时间最长的币安人也不能停止学习。无论是 Shining 迅速掌握新语言并重写整个系统,还是 Alice 剖析不熟悉的区块链以保护某位用户的资金,每个故事都证明成长永无止境。

币安本身即体现了其精神:始终硬核顽强,不懈追求速度和规模,但现在经过经验的洗礼,以对市场的深刻理解为指导。它已经转变为全球领导者,行动不仅迅速,而且明智。

结语:首个十亿用户及未来展望

随着周期不断变化,新闻报道在狂喜与绝望间摇摆,而现居日本的早期质量保证工程师 Torri 则始终保持简单的看法:

“我经历过多次加密货币寒冬,每次我都注意到一件事:尽管困难重重,团队始终坚守承诺,埋头工作。我在这里待了很久,我知道我们能挺过一切挑战。我还留在这里,说明币安值得。”

在繁荣与萧条、大起与大落、大规模迁移、骇人的黑客攻击以及一夜之间的产品冲刺之间,这些币安人始终不曾后退:他们全员上阵,哪怕狂风暴雨也稳操战船。要问这八位元老为什么还留在币安,他们措辞或许不同,但核心内容都是一样的:我们还没有实现货币自由,所以工作仍要继续。

如今,我们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将首个十亿用户引入加密货币世界。往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回首过去八年,我们深知,未来更精彩。

延伸阅读

284,331,217用户的信赖之选。快来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