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ágina Inicial
Notificações
Perfil
Artigos Populares
Notícias
Favoritos e Gostos
Histórico
Centro de Criador
Definições
tmel0211
9
Publicações
Seguir
tmel0211
Seguir
0
A seguir
1
Seguidores
0
Gostaram
0
Partilharam
Todos os Conteúdos
Publicações
tmel0211
--
Traduzir
最近, @MMTFinance 在Sui链上的快速崛起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一个月内TVL突破5,500万美元,成为Sui链历史上TVL增长最快的项目。在当前DEX赛道同质化严重、用户粘性不足的困境下,Momentum凭什么能快速突围?答案就在其采用的ve(3,3)机制。接下来,说说我的看法: ——DEX赛道亟需新破局点,ve(3,3)恰逢其时 在我看来,当前DEX市场面临两大困境:1)传统AMM模式的激励不可持续,大部分项目陷入"挖提卖"死亡螺旋;2)流动性碎片化严重,用户忠诚度低,缺乏长期价值捕获机制。 ve(3,3)机制的出现为这些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它将Curve的Vote Escrow锁定机制和Olympus DAO的(3,3)博弈论结合,用户锁定代币获得投票权,通过投票引导协议资源分配,项目方可以"贿选"吸引选票,所有手续费分配给投票者。 这套机制的精妙之处在于构建了一个自我强化的Flywheel:质押比例提升→代币卖压降低→价格上涨→做市APR提高→吸引更多流动性→交易量增加→手续费回馈增加,形成正向循环。某种程度上,这是DeFi协议可持续发展的"圣杯"机制。 ——Sui技术底座:Move系公链的天然优势 Momentum选择Sui并非偶然。ve(3,3)机制涉及复杂的投票、"贿选"、奖励分配等交互,对底层性能和安全性要求极高。 1)性能层面,Sui通过并行事务处理达到297,000 TPS,能够支撑ve(3,3)的高频复杂交互; 2)安全层面,Move语言的资源所有权模型和对象中心设计,使得动态权重管理、复杂状态变更更加安全可靠; 3)用户体验层面,Sui的亚秒级确认确保投票和奖励分配的及时执行,这对"贿选"机制的时效性至关重要。 通俗点说,如果把ve(3,3)比作一台精密的飞轮机器,Sui就是为这台机器量身打造的高性能发动机。 ——强势背景加持:卡塔尔皇室+基金会的双重buff ve(3,3)机制的冷启动是个典型的鸡生蛋问题,需要强大的初始资源支撑。Momentum的投资阵容堪称豪华: @Coinbase Ventures、 @SuiNetwork 基金会、 @jump_ Crypto ,以及具有卡塔尔皇室背景的Varys Capital作为领投方。 更关键的是,创始人 @ChefMMT_X 曾参与Meta的Diem项目,而Diem正是Sui的前身。这种技术传承使得Momentum获得了Sui基金会和Mysten Labs的双重支持,不仅是资金层面,更是生态资源的全面倾斜。 事实上,成功的ve(3,3)项目(如Base链上的Aerodrome)都离不开基金会支持。强大的背景为Momentum快速积累TVL、启动飞轮提供了关键助力。 ——生态定位:不只是DEX,更是Sui的资源分配中心 从一个月冲进Sui链TVL前十的表现看,Momentum显然有着成为Sui生态DEX基础设施的野心。ve(3,3)机制使其不仅仅是交易平台,更像一个生态流量分发中心。 通过"贿选"机制,Sui生态的新项目可以通过Momentum获得流动性支持,这使得Momentum有潜力复制Curve在以太坊生态的成功,成为Sui DeFi乐高的重要组件。 毋庸置疑,在高性能L1的竞争中,率先建立起强大DeFi基础设施的链更容易获得生态红利,而Momentum正是Sui在这场竞争中的重要武器。 以上。 不过,也有一些大的挑战需要说明。最近 @CetusProtocol 黑客事件就是个典型例子,虽然MMT本身安全无虞,但整个Sui生态的避险情绪导致TVL出现明显回落。目前看来是Cetus代码层面的问题,不涉及Sui底层安全,但生态风险的传导效应不容忽视。 某种程度上,这也印证了我们此前提到的风险:首先是Sui生态层面的中心化争议,市场需要消化一阵子;其次,ve(3,3)机制本身的可持续性仍待验证,历史上不少类似项目在初期Fomo后都面临飞轮逆转风险,一旦TVL增长放缓,正向循环就可能变成负向螺旋。 不过,危机往往也是机会。Cetus事件后的避险情绪消散,可能为Momentum等安全项目带来流动性回流的窗口期。最后,即将到来的7月TGE将是关键考验,代币分发和长期激励机制设计将直接影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Momentum通过ve(3,3)机制在Sui上的快速崛起,代表了Move系公链在DeFi创新方面的重要尝试。这既是Sui要面临的考验,也是ve(3,3)这套老DeFi模式能否基于新沃土焕发生命力的关键大考。
最近, @MMTFinance 在Sui链上的快速崛起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一个月内TVL突破5,500万美元,成为Sui链历史上TVL增长最快的项目。在当前DEX赛道同质化严重、用户粘性不足的困境下,Momentum凭什么能快速突围?答案就在其采用的ve(3,3)机制。接下来,说说我的看法:
——DEX赛道亟需新破局点,ve(3,3)恰逢其时
在我看来,当前DEX市场面临两大困境:1)传统AMM模式的激励不可持续,大部分项目陷入"挖提卖"死亡螺旋;2)流动性碎片化严重,用户忠诚度低,缺乏长期价值捕获机制。
ve(3,3)机制的出现为这些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它将Curve的Vote Escrow锁定机制和Olympus DAO的(3,3)博弈论结合,用户锁定代币获得投票权,通过投票引导协议资源分配,项目方可以"贿选"吸引选票,所有手续费分配给投票者。
这套机制的精妙之处在于构建了一个自我强化的Flywheel:质押比例提升→代币卖压降低→价格上涨→做市APR提高→吸引更多流动性→交易量增加→手续费回馈增加,形成正向循环。某种程度上,这是DeFi协议可持续发展的"圣杯"机制。
——Sui技术底座:Move系公链的天然优势
Momentum选择Sui并非偶然。ve(3,3)机制涉及复杂的投票、"贿选"、奖励分配等交互,对底层性能和安全性要求极高。
1)性能层面,Sui通过并行事务处理达到297,000 TPS,能够支撑ve(3,3)的高频复杂交互;
2)安全层面,Move语言的资源所有权模型和对象中心设计,使得动态权重管理、复杂状态变更更加安全可靠;
3)用户体验层面,Sui的亚秒级确认确保投票和奖励分配的及时执行,这对"贿选"机制的时效性至关重要。
通俗点说,如果把ve(3,3)比作一台精密的飞轮机器,Sui就是为这台机器量身打造的高性能发动机。
——强势背景加持:卡塔尔皇室+基金会的双重buff
ve(3,3)机制的冷启动是个典型的鸡生蛋问题,需要强大的初始资源支撑。Momentum的投资阵容堪称豪华: @Coinbase Ventures、 @SuiNetwork 基金会、 @jump_ Crypto ,以及具有卡塔尔皇室背景的Varys Capital作为领投方。
更关键的是,创始人 @ChefMMT_X 曾参与Meta的Diem项目,而Diem正是Sui的前身。这种技术传承使得Momentum获得了Sui基金会和Mysten Labs的双重支持,不仅是资金层面,更是生态资源的全面倾斜。
事实上,成功的ve(3,3)项目(如Base链上的Aerodrome)都离不开基金会支持。强大的背景为Momentum快速积累TVL、启动飞轮提供了关键助力。
——生态定位:不只是DEX,更是Sui的资源分配中心
从一个月冲进Sui链TVL前十的表现看,Momentum显然有着成为Sui生态DEX基础设施的野心。ve(3,3)机制使其不仅仅是交易平台,更像一个生态流量分发中心。
通过"贿选"机制,Sui生态的新项目可以通过Momentum获得流动性支持,这使得Momentum有潜力复制Curve在以太坊生态的成功,成为Sui DeFi乐高的重要组件。
毋庸置疑,在高性能L1的竞争中,率先建立起强大DeFi基础设施的链更容易获得生态红利,而Momentum正是Sui在这场竞争中的重要武器。
以上。
不过,也有一些大的挑战需要说明。最近 @CetusProtocol 黑客事件就是个典型例子,虽然MMT本身安全无虞,但整个Sui生态的避险情绪导致TVL出现明显回落。目前看来是Cetus代码层面的问题,不涉及Sui底层安全,但生态风险的传导效应不容忽视。
某种程度上,这也印证了我们此前提到的风险:首先是Sui生态层面的中心化争议,市场需要消化一阵子;其次,ve(3,3)机制本身的可持续性仍待验证,历史上不少类似项目在初期Fomo后都面临飞轮逆转风险,一旦TVL增长放缓,正向循环就可能变成负向螺旋。
不过,危机往往也是机会。Cetus事件后的避险情绪消散,可能为Momentum等安全项目带来流动性回流的窗口期。最后,即将到来的7月TGE将是关键考验,代币分发和长期激励机制设计将直接影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Momentum通过ve(3,3)机制在Sui上的快速崛起,代表了Move系公链在DeFi创新方面的重要尝试。这既是Sui要面临的考验,也是ve(3,3)这套老DeFi模式能否基于新沃土焕发生命力的关键大考。
SUI
CETUS
tmel0211
--
Traduzir
最近,@SpaceandTimeDB 上线币安引起了市场广泛讨论,一时间带火了"ZK数据基础设施"这个之前相对冷门的叙事方向。作为连接智能合约与链外数据的桥梁, $SXT 在尝试解决链上世界一个更底层的痛点:数据的可信执行和验证。接下来,谈谈我的观察: 1)Space and Time从本质上看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一层区块链(SXT Chain),但它的核心价值并非在于构建通用智能合约平台,而是另辟蹊径专注于解决一个明确的问题:实现零知识证明下的可信数据处理。其杀手锏Proof of SQL让防篡改数据表不再是纸上谈兵,通过ZK技术实现了查询的可验证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双保险。 换个角度看,这彻底颠覆了区块链世界处理数据的固有思路:过去,智能合约要么忍受链上存储的天价Gas成本,要么被迫信任中心化API和预言机。SXT则提供了第三条路径:构建一个专用的去中心化数据层,结合链上加密承诺和链下SQL执行,使数据处理既安全可信又高效低成本。 2)从技术架构上看,SXT网络包含三个关键组件: 1、Indexer Nodes:充当数据收集者,负责从主流区块链获取实时和历史数据,转化为SQL关系型格式; 2、Prover Nodes:则负责计算引擎角色,处理查询请求,对防篡改表执行ZK-proven SQL查询,生成亚秒级的ZK证明; 3、SXT Chain Validators:相当于数据公证人,维护网络完整性,处理数据插入,通过BFT共识对链上加密承诺进行集体背书。 这套架构实现了链上存储仅保存加密承诺(类似数据指纹),而非完整数据,大幅降低了链上存储成本。更重要的是,这些承诺是可更新/同态的,意味着更新数据时无需重新计算整个数据集的指纹,只需在原指纹基础上叠加变更即可——这正是解决传统ZK方案在大数据处理时遭遇的性能瓶颈的关键一招。 3)SXT的Proof of SQL不只是一个技术创新,更是解决了目前ZK证明系统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的核心痛点: 1、可扩展性:传统ZK证明在处理大数据集时效率低下,而SXT声称可实现毫秒级ZK证明生成,若链上验证Gas消耗低至150k,在整个ZK Prove领域都是一大突破; 2、开发友好性:提供了开发者熟悉的SQL接口,而非复杂的ZK电路编程,显著降低了开发门槛; 3、通用性:不仅适用于SXT自身的去中心化数据库,还可应用于传统数据库(如PostgreSQL, Snowflake),扩展了技术的适用范围。 用抽象一层的视角来理解:SXT实际上是为区块链世界打造了一个"可信数据计算中台",突破了智能合约天然的数据盲区,让链上应用不再是数据孤岛。相当于一套"查询协处理器",解决了智能合约无法直接访问历史链上数据、跨链数据、链下数据或复杂聚合数据的固有局限。 4)抛开技术叙事,SXT的商业价值或许更值得关注。其应用场景几乎覆盖了当下Web3的所有热点: 1、ZK-Rollups/L2优化:作为L2的数据层,降低Gas成本,增强扩展性;2、跨链安全桥接:提供多链数据验证,增强桥的安全性;3、去中心化DApp后端:替代传统中心化后端,提供可验证的数据服务;除此之外,还包括数据驱动的DeFi、RWA、GameFi和SocialFI等一切面临链上存储瓶颈的应用场景。 5)最后,再来看看SXT的代币经济模型设计,在我看来颇有种传统POS+数据市场的韵味: 1、验证者(Validators):质押SXT参与网络安全,获取网络费用和代币排放奖励;2、表格所有者(Table Owners):创建和维护防篡改数据表,通过插入费和查询费获利;3、用户(Users):支付查询费使用网络服务。 这个模型最妙的地方在于将"查询费"在数据提供者和验证者之间分成,形成了一个自驱动的数据市场生态,数据越有价值,查询量越大,各方获益越多,从而吸引更多优质数据入场,完成正向循环。 以上。 总的来说, $SXT 最大的创新价值在于打造了一套将SQL这个传统数据库工具与Web3零信任架构相结合的解决方案,使得区块链生态能处理更复杂的数据逻辑。这不仅弥补了智能合约"先天数据短板",更为那些对数据质量和处理能力有严苛要求的企业级应用提供了上链的可行路径。 随着项目与zkSync、Avalanche、Chainlink等头部生态的深度绑定,再加上币安这块金字招牌,SXT已然有了冲击主流基础设施的"入场券"。当然,挑战也很明显,技术落地仍需克服去中心化与性能的天然矛盾,且市场教育和开发者采用需要时间。
最近,@SpaceandTimeDB 上线币安引起了市场广泛讨论,一时间带火了"ZK数据基础设施"这个之前相对冷门的叙事方向。作为连接智能合约与链外数据的桥梁, $SXT 在尝试解决链上世界一个更底层的痛点:数据的可信执行和验证。接下来,谈谈我的观察:
1)Space and Time从本质上看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一层区块链(SXT Chain),但它的核心价值并非在于构建通用智能合约平台,而是另辟蹊径专注于解决一个明确的问题:实现零知识证明下的可信数据处理。其杀手锏Proof of SQL让防篡改数据表不再是纸上谈兵,通过ZK技术实现了查询的可验证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双保险。
换个角度看,这彻底颠覆了区块链世界处理数据的固有思路:过去,智能合约要么忍受链上存储的天价Gas成本,要么被迫信任中心化API和预言机。SXT则提供了第三条路径:构建一个专用的去中心化数据层,结合链上加密承诺和链下SQL执行,使数据处理既安全可信又高效低成本。
2)从技术架构上看,SXT网络包含三个关键组件:
1、Indexer Nodes:充当数据收集者,负责从主流区块链获取实时和历史数据,转化为SQL关系型格式;
2、Prover Nodes:则负责计算引擎角色,处理查询请求,对防篡改表执行ZK-proven SQL查询,生成亚秒级的ZK证明;
3、SXT Chain Validators:相当于数据公证人,维护网络完整性,处理数据插入,通过BFT共识对链上加密承诺进行集体背书。
这套架构实现了链上存储仅保存加密承诺(类似数据指纹),而非完整数据,大幅降低了链上存储成本。更重要的是,这些承诺是可更新/同态的,意味着更新数据时无需重新计算整个数据集的指纹,只需在原指纹基础上叠加变更即可——这正是解决传统ZK方案在大数据处理时遭遇的性能瓶颈的关键一招。
3)SXT的Proof of SQL不只是一个技术创新,更是解决了目前ZK证明系统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的核心痛点:
1、可扩展性:传统ZK证明在处理大数据集时效率低下,而SXT声称可实现毫秒级ZK证明生成,若链上验证Gas消耗低至150k,在整个ZK Prove领域都是一大突破;
2、开发友好性:提供了开发者熟悉的SQL接口,而非复杂的ZK电路编程,显著降低了开发门槛;
3、通用性:不仅适用于SXT自身的去中心化数据库,还可应用于传统数据库(如PostgreSQL, Snowflake),扩展了技术的适用范围。
用抽象一层的视角来理解:SXT实际上是为区块链世界打造了一个"可信数据计算中台",突破了智能合约天然的数据盲区,让链上应用不再是数据孤岛。相当于一套"查询协处理器",解决了智能合约无法直接访问历史链上数据、跨链数据、链下数据或复杂聚合数据的固有局限。
4)抛开技术叙事,SXT的商业价值或许更值得关注。其应用场景几乎覆盖了当下Web3的所有热点:
1、ZK-Rollups/L2优化:作为L2的数据层,降低Gas成本,增强扩展性;2、跨链安全桥接:提供多链数据验证,增强桥的安全性;3、去中心化DApp后端:替代传统中心化后端,提供可验证的数据服务;除此之外,还包括数据驱动的DeFi、RWA、GameFi和SocialFI等一切面临链上存储瓶颈的应用场景。
5)最后,再来看看SXT的代币经济模型设计,在我看来颇有种传统POS+数据市场的韵味:
1、验证者(Validators):质押SXT参与网络安全,获取网络费用和代币排放奖励;2、表格所有者(Table Owners):创建和维护防篡改数据表,通过插入费和查询费获利;3、用户(Users):支付查询费使用网络服务。
这个模型最妙的地方在于将"查询费"在数据提供者和验证者之间分成,形成了一个自驱动的数据市场生态,数据越有价值,查询量越大,各方获益越多,从而吸引更多优质数据入场,完成正向循环。
以上。
总的来说, $SXT 最大的创新价值在于打造了一套将SQL这个传统数据库工具与Web3零信任架构相结合的解决方案,使得区块链生态能处理更复杂的数据逻辑。这不仅弥补了智能合约"先天数据短板",更为那些对数据质量和处理能力有严苛要求的企业级应用提供了上链的可行路径。
随着项目与zkSync、Avalanche、Chainlink等头部生态的深度绑定,再加上币安这块金字招牌,SXT已然有了冲击主流基础设施的"入场券"。当然,挑战也很明显,技术落地仍需克服去中心化与性能的天然矛盾,且市场教育和开发者采用需要时间。
SXT
tmel0211
--
Traduzir
随着 @solana 的Alpenglow协议升级将交易确认时间压缩至惊人的100-150毫秒,这标志着Solana和以太坊两大公链巨头的竞争已经突破了纯技术指标的比拼,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不再是跑分大战,而是商业模式和应用落地的真正考验。 Solana的挑战:拥有了毫秒级的确认速度后,Solana面临着与以太坊曾经相似的生态落地难题。当你的引擎已经快到超越了赛道需求,接下来该怎么办? Solana需要向市场证明,除了MEME之外,毫秒级确认能带来什么真正的革命性应用?目前大多数DeFi和NFT应用在次秒级确认环境下已经运行良好,很难对Solana的技术实力充分利用。需要开创那些"只有毫秒级确认才能实现"的应用类别,否则其技术优势将被大大低估。 以太坊的挑战:在Layer2生态初具规模,性能瓶颈逐渐被缓解,以太坊需要更有力地证明其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优势在机构采纳方面的实际价值。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共识到底值多少钱? 以太坊需要证明其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不仅仅是技术理念,而是能转化为实际商业价值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稳定币、DeFi和RWA(真实世界资产)领域,以太坊需要加快传统金融机构的整合步伐。 一个共生共繁荣的结果是,二者不再拼杀个你死我活,而是功能性分工:Solana很可能成为"性能密集型"应用的首选平台,而而以太坊则巩固其作为"价值存储层"的地位。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种竞争将推动区块链技术走向更加多元和成熟的未来。
随着 @solana 的Alpenglow协议升级将交易确认时间压缩至惊人的100-150毫秒,这标志着Solana和以太坊两大公链巨头的竞争已经突破了纯技术指标的比拼,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不再是跑分大战,而是商业模式和应用落地的真正考验。
Solana的挑战:拥有了毫秒级的确认速度后,Solana面临着与以太坊曾经相似的生态落地难题。当你的引擎已经快到超越了赛道需求,接下来该怎么办?
Solana需要向市场证明,除了MEME之外,毫秒级确认能带来什么真正的革命性应用?目前大多数DeFi和NFT应用在次秒级确认环境下已经运行良好,很难对Solana的技术实力充分利用。需要开创那些"只有毫秒级确认才能实现"的应用类别,否则其技术优势将被大大低估。
以太坊的挑战:在Layer2生态初具规模,性能瓶颈逐渐被缓解,以太坊需要更有力地证明其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优势在机构采纳方面的实际价值。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共识到底值多少钱?
以太坊需要证明其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不仅仅是技术理念,而是能转化为实际商业价值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稳定币、DeFi和RWA(真实世界资产)领域,以太坊需要加快传统金融机构的整合步伐。
一个共生共繁荣的结果是,二者不再拼杀个你死我活,而是功能性分工:Solana很可能成为"性能密集型"应用的首选平台,而而以太坊则巩固其作为"价值存储层"的地位。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种竞争将推动区块链技术走向更加多元和成熟的未来。
SOL
ETH
Inicia sessão para explorares mais conteúdos
Iniciar sessão
Fica a saber as últimas notícias sobre criptomoedas
⚡️ Participa nas mais recentes discussões sobre criptomoedas
💬 Interage com os teus criadores preferidos
👍 Desfruta de conteúdos que sejam do teu interesse
E-mail/Número de telefone
Registar
Iniciar sessão
Tópicos em Tendência
TrumpTariffs
64.3M visualizações
88,163 a discutir
According to Jinshi Data, President Trump announced plans to impose additional tariffs on countries that tax U.S. exports. He also stated that Congress is close to passing the largest tax cut bill in U.S. history, calling it a “rocket” for the U.S. economy. The combination of tax cuts and new trade measures could lead to stronger domestic growth and investor confidence—but may also introduce global trade uncertainty and inflationary risks. 💬 Do you think these policies will boost markets, or trigger more global volatility? How do you see this impacting crypto and broader risk assets? 👉 Create a post with #TrumpTariffs or the $BTC cashtag, or share your trader’s profile and insights to earn Binance points! (Press the “+” on the App homepage and click on Task Center) Activity period: 2025-05-14 06:00 (UTC) to 2025-05-15 06:00 (UTC) Points rewards are first-come, first-served, so be sure to claim your points daily!
Binance Square Official
186 gostos
58.8k visualizações
MarketPullback
113.3M visualizações
105,258 a discutir
ETHMarketWatch
3M visualizações
4,594 a discutir
Ver Mais
Últimas Notícias
Nvidia and Wallenberg Family Initiate AI Infrastructure Venture in Sweden
--
Binance Market Update: Crypto Market Trends | May 24, 2025
--
U.S. and UK Stock Markets to Close for Memorial Day and Spring Bank Holiday
--
Binance Launches Orbiter Finance (OBT) Trading Competition With $640K in Rewards
--
Cetus Hack Exploits Overflow Vulnerability, Resulting in $230 Million Loss
--
Ver Mais
Mapa do sítio
Preferências de cookies
Termos e Condições da Platafo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