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比特币价格不断刷新纪录,人们似乎逐渐忽略了它最初的核心使命:作为一种去中心化、抗审查、无须许可的全球价值转移系统。

自2024年末 Runes 与 Ordinals 等非货币性协议热度退潮以来,比特币链上活跃度显著下降。越来越多的区块出现“几乎免费”的状况——手续费低至 1 聪/虚拟字节甚至更低。对用户而言,这意味着转账成本大幅降低;但对矿工来说,在减半之后区块奖励缩水的背景下,这无疑加重了经济压力。

本文聚焦于当前比特币手续费市场、OP_RETURN 交易的演变,以及不同地址格式对网络长期安全的影响,并结合即将上线的 Bitcoin Core v30 版本所引发的争议,探讨比特币链上的真实状态。

🔹 核心发现

手续费市场急剧萎缩:自2024年4月以来,日均手续费中位数暴跌逾80%,当前约 15% 区块为“零手续费区块”。

OP_RETURN 热潮消退:2024年二三季度,OP_RETURN 交易量一度占日交易量的40-60%;如今已回落至约20%。

内存池空置严重:非满块区块占比多次接近50%,矿工手续费收入不足。

活动外溢:大量交易与投机需求转移至 Solana 等高效 L1,ETF 等托管方案则冻结了链上大额流动。

存量风险:约150万 BTC 仍存放于早期 P2PK 地址,因公钥暴露被视为最易受量子计算攻击。

🔹 手续费市场:从拥堵到“塌陷”

比特币手续费市场本质上是用户通过出价竞争区块空间。2023-2024年因 Runes 与 Ordinals 爆发,链上曾极度拥堵,手续费飙升。但进入2025年后,手续费水平一路下滑,接近近两年来的低点。

“免费区块”成为常态,非满块比例居高不下,说明内存池交易需求不足。矿工原本依赖手续费弥补减半后的收入缺口,如今却陷入困境。比特币安全模型依赖健康的手续费市场,而现实却与理想渐行渐远。

🔹 OP_RETURN:从“铭文狂潮”到新型尝试

OP_RETURN 自2014年引入,用于在链上嵌入少量数据。2024年 Runes 热潮曾推高其使用量,峰值占比超一半交易。但随着热度消退,其比重大幅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OP_RETURN 也在衍生新用途:例如机构用它锚定大额转账数据,甚至有组织尝试用其广播法律文书,对“沉睡钱包”提出权属主张。即将发布的 Bitcoin Core v30 计划放宽 OP_RETURN 限制,引发“垃圾交易是否泛滥”的争论。

🔹 地址结构与量子风险

比特币未花费输出(UTXO)的分布揭示了资金在不同地址类型中的存放情况:

P2WPKH(隔离见证):目前持有 BTC 总量最多,已成为主流。

P2TR(Taproot):增长稳定,支持更复杂脚本。

P2PKH:仍存放超600万 BTC,虽旧但仍活跃。

P2PK:存量约150万 BTC,因公钥直接暴露,被视为未来量子计算风险最大的存储方式。

🔹 结语

比特币链上活动的低迷,既体现出用户享受着低成本转账的便利,也暴露出矿工激励不足的长期隐忧。随着 ETF、托管方案和高性能公链分流需求,比特币可能逐渐演变为“清算层”,而非高频交易网络。

未来,比特币需要找到更多能真正利用链上结算能力的场景,否则手续费市场的萎缩,可能会动摇其长期安全模型。

👉 关注更多深度解读,尽在 mlio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