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剛參加完迪拜的Token2049,心得蠻多的,下面詳細聊一下三個城市的一些感受和區別。

在後FTX時代的監管新格局下,全球加密資本、項目與人才正悄悄遷徙。在這場新興技術與金融規則的博弈中,三個城市格外引人注目——香港、迪拜與新加坡。它們各自代表了不同監管策略、政策思維與生態優勢,爭奪下一個「全球加密資本中心」的話語權。

這不只是地理的選擇,更是對一個國家/城市金融制度、監管彈性、政策決心與技術開放態度的全方位審視。本文將從監管政策、資本流動、人才環境、鏈上基礎建設與創業實踐等多維度,深入對比這三大加密強市的現況與未來潛力。

一、監管取態:穩健、開放,還是主權優先?

🇭🇰 香港:金融合規與實驗並進,政策紅利仍在發酵

自2023年啟動「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VASP)」牌照制度後,香港試圖在合規與創新間找到平衡。但由於早期「只開交易所,不開DeFi、GameFi」的思路,讓許多Web3項目觀望。

2024年起,SFC 開始放鬆對於代幣類別與交易品種的管制,允許更多代幣上市、ETF 概念出現,但DeFi與DAO仍面臨法律灰區,加上對穩定幣監管進展緩慢,創業者多處於等待觀望期。


✅ 優勢:傳統金融背景強、政策明確、有中國背書
❌ 劣勢:牌照審批慢、只偏交易不鼓勵創新、法律風險仍高

🇦🇪 迪拜:開放友好,Web3即是國策

迪拜自2022年成立 VARA(虛擬資產監管局)以來,以極高效率建立了加密法律體系,不僅有明確的牌照流程,還對 DAO、DeFi、Metaverse 等新興應用給出具體鼓勵政策。


不僅如此,迪拜的免稅政策與企業營運彈性,讓大量交易所、MM 團隊與 DAO 組織選擇在此落戶。


✅ 優勢:監管清晰、稅務寬鬆、開公司流程極快、社群氛圍自由
❌ 劣勢:鏈上建設較弱、與傳統金融連接度低、文化隔閡大

🇸🇬 新加坡:合規為先,審慎但缺乏突破

新加坡一向被視為亞洲金融重鎮,但對加密行業態度轉趨保守。MAS(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從2022年起大幅收緊發牌條件,限制散戶參與,加強 KYC、AML 要求,導致大批交易所及創業團隊轉移到其他司法轄區

雖然仍保有良好的法律環境與金融基建,但其對Web3創新的接納度逐步降低,DeFi/NFT 等項目遭遇較多審查壁壘。

✅ 優勢:金融體系成熟、法律清晰、人才集中
❌ 劣勢:政策趨保守、創業資金難獲取、合規成本極高

二、資本與人才:誰最吸引Web3創業者?


項目香港迪拜新加坡創投氛圍傳統VC偏多,Web3資本有限Crypto VC活躍、資金充沛開放但觀望保守人才結構金融人才豐富、技術偏少多國Web3人才湧入科技人才強但流出中招聘環境高工資、高生活成本零稅+外籍人才寬鬆就業門檻高、工簽困難工作文化保守偏慢快節奏、靈活度高高壓穩定、偏向大機構

目前來看,迪拜在人才與資本兩方面皆呈現吸引態勢,香港則有望借助傳統金融資源逐步轉型,而新加坡若不在監管態度上轉向,可能會逐漸失去先發優勢。

三、基礎設施與鏈上實踐:誰真正做到「用起來」?

鏈上實操方面:

  • 迪拜支持大量 DAO 組織實地設點運作,鏈上治理、Token 發行、DeFi 應用都有良好政策承接。

  • 香港雖政策漸開,但礙於金融牌照牽制,很多團隊還是選擇「牌在香港、人在海外」的模式。

  • 新加坡原本是鏈上創新熱土,但現已大幅減少新項目孵化數量。

此外,Solana、Polygon、Aptos 等鏈上的核心團隊與活動,目前也明顯轉往迪拜與香港兩地舉辦,顯示生態正在發生遷移。

四、CiaoTool 與創業者的選擇:在哪裡起步最合適?

CiaoTool 作為 Solana 生態下的低門檻鏈上開發工具,已被多個中小項目方用於:

  • 初始代幣發行與流動性設計(尤其適合缺乏技術團隊的新項目)

  • 市場營運批量操作(如批量轉帳、地址歸集)

  • 模擬測試與反MEV保護等安全交易場景

若從使用者角度來看:

  • 迪拜,創業者可快速註冊公司、立即部署工具進行測試與開盤;

  • 香港,結合CiaoTool可幫助項目方在獲牌前完成鏈上部署;

  • 新加坡,雖使用工具沒問題,但整體資金流與監管環境對快速試錯並不友好。

五、結語:三城競逐,何處是未來加密之都?

目前來看,迪拜在開放度、監管彈性、人才政策與營運效率上全面領先,成為不少加密創業者的首選。

香港雖仍在轉型中,但倘若能落實 DeFi、穩定幣相關制度並降低牌照成本,有機會成為鏈上金融的關鍵節點。

新加坡則面臨抉擇:要麼轉為專注於傳統金融整合,要麼重新打開創新政策,否則可能在加密領域逐步邊緣化。

在這三極變局之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戰場,選對工具(如 CiaoTool),才是創業者真正的 Al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