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量代币发行,和19世纪末那场由“股票凭证制造商”主导的工业信托潮之间,有多少惊人的相似?


安德鲁·卡内基曾讽刺他的竞争对手联邦钢铁公司,说他们的核心业务不是制造钢铁,而是制造股票。对他来说,那些表面看似宏大的工业信托,骨子里不过是一场资本市场上的“投机秀”——没有产能,没有实业,只有一纸纸令人炫目的股票凭证。而后来的“绳索信托”倒闭更是直接引发了1893年的金融恐慌,为这个疯狂投机时代画下了冰冷注脚。


130年后,加密货币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代币信托”时代。


今天的Web3创业者也不再追求“造东西”,他们追求的是“造币”——不管有没有用,先上币再说。市场上绝大多数代币没有实际功能,甚至那些看起来“有用”的代币,本质上也只是用来交易其他更无用代币的工具。这是一场代币的自指游戏,所有价值都绕着代币本身转,而不是围绕真正的经济活动展开。


但这真的是结局吗?也许不是。


我们已经看到几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信号,正在悄然改写这个局面:


  • 贝莱德的BUIDL基金,一个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的代表项目,资金流入迅猛,而且从结构效率到用户体验,在多个方面都优于其链下产品。


  • 稳定币市值持续增长,并正逐步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接纳。万事达卡最近宣布将使用稳定币进行支付,这无疑将加密货币进一步拉入主流视野。


  • 花旗银行预测到2030年稳定币资产将从2400亿美元增至3.5万亿美元,这不仅代表市场预期的变化,也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投资资产基底正在构建中。


而这正是Mlion.ai这种AI驱动的投研工具能真正发挥作用的时代。


许多投资者对这个行业的现状感到迷茫:一个代币是否真的有价值?趋势是否只是短暂的风口?某个资产是炒作还是真实落地?Mlion.ai借助多模型融合的智能分析能力,结合链上数据、情绪脉动、项目研报,正是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你可以通过Mlion.ai快速了解代币背后的真实使用场景,审视其技术支撑与资金流向,避开那些“制造代币”的骗局,找到真正具备增长潜力的加密资产。甚至在现实世界资产RWA和新兴AI+Meme项目中,Mlion.ai都能提供从数据到策略的全流程辅助,帮助你在新周期中做出更有利的决策。


诚然,这场加密实验远未结束。


Zora、Believe App、Story Protocol、Time.fun,这些项目正在尝试将“时间”、“内容”、“知识产权”、“创意”全部代币化——虽然听起来天马行空,但你不得不承认,他们正在重新定义“资产”这个概念。


有人甚至开始把宝可梦卡牌和一瓶威士忌当作投资资产,仅仅因为链上支付与交易让这一切变得太简单了——无需物流,无需保管,资产流动性却提升到了新的维度。这些资产的本质并未改变,但加密基础设施让它们焕发了全新的生命。


这也呼应了投资人Kyle Samani的预测:未来几乎所有资产都将在像Solana这样的全球化、无需许可的系统上交易,包括股票、债券,甚至那些我们目前还难以定义的新型加密原生资产。


过去的金融体系过于依赖中心化发行与审批,高昂的IPO成本(比如在美国,一家年营收1亿美元的公司,上市成本高达2600万美元)让资本市场只欢迎“巨头”,拒绝“创新”。


但加密市场打破了这一点。Zora可以发行代币“只是为了好玩”,甚至不需要出售公司股权。这种“资本低门槛”的方式,在传统市场中根本无法想象,但在Web3,它却是现实。


当然,代价也很明显。大多数加密代币的投资者,至今未能获得理想回报。许多人赚到了钱,但他们不是靠创造价值,而是靠“制造代币”。如果卡内基在世,或许会对此嗤之以鼻——毕竟他相信,“企业的成功应来源于以收益换取价值”。


但别忘了,当年他自己也曾嘲讽“金融工程”,后来却也将卡内基钢铁并入了“金融工程”的代表作——美国钢铁公司,并由此诞生了现代股票市场。


我们能否说,加密市场的“美国钢铁时刻”也即将到来?


技术已经成熟,区块空间已足够便宜且充足,监管态度趋向宽松,现实世界资产开始大规模上链,新型投资标的正在涌现。如果说过去的十年是“造币”的十年,那未来十年很可能是“造价值”的十年。


那么问题来了:你准备好用Mlion.ai这样的AI投研助手,去抓住下一个真正有价值的资产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