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那场让西贝股价跳水的舆论危机,堪称餐饮界公关翻车的天花板。创始人贾国龙一顿操作猛如虎,从硬刚、煽情到降价认怂,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这场惨败不是偶然,而是长期问题的集中爆发。扒开表象看本质,全是值得每个创业者警惕的血泪教训。
创业基因成就了他,也毁了他
贾国龙那套"神鬼怕恶人"的哲学,在创业初期确实管用。当年揣着5000元闯荡,从卖烟到开面馆,靠的就是一股狠劲,硬是把西贝做成了62亿营收的餐饮巨头。
这种说一不二的性格,在经济高速发展期帮他精准卡位"商场带娃食堂"的生态位。但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公关翻车实录
面对罗永浩吐槽菜品贵,贾国龙直接开启战斗模式。拿着合规文件当令箭,甚至放话要起诉。明明只是消费者正常吐槽,他非要脑补成有组织迫害,还召集1.8万员工开动员大会。
更魔幻的是他的认知偏差。知道罗永浩有影响力,却不懂网络生态。网友本来只是凑个热闹,没人真想搞垮西贝。这种半懂不懂的状态,比完全不懂更致命。
迷之操作三连击
西贝的公关完美避开了所有正确答案:
1️⃣ 硬刚阶段:不安抚情绪,反而强调合规。相当于顾客说菜难吃,店家回"我有营业执照"
2️⃣ 煽情阶段:发《7岁的毛毛》被群嘲,后续的充钱送房故事更把悲情戏演成喜剧
3️⃣ 降价阶段:全线降价20%-40%,狂发代金券。短期销量涨了,但六成新客只薅羊毛,客单价血崩
这波降价等于当众承认之前定价虚高,亲手砸了经营多年的品质招牌。
多元化布局全翻车
2016-2023年,西贝连续推出9个副牌,从燕麦面到中国堡,最短命的不到一年。这些失败都踩了同一个坑:脱离市场需求。
中国堡一个馍卖23元,比麦当劳套餐还贵;功夫菜被吐槽像飞机餐,2023年营收才3.4亿,离千亿目标差着十万八千里。
更可怕的是贾国龙从不吸取教训。2021年21元馒头被骂,他说改,后续定价依然飘;996言论翻车,也没学会好好说话。9次失败本该攒够经验,到他这却像游戏没存档,每次都从零开始踩坑。
学胖东来只学皮毛
危机后贾国龙喊出学胖东来,给员工发5000万分红、500元补贴,看似诚意满满,实则只抄表面。胖东来的核心是员工、顾客、企业三方共赢,西贝是只分钱不抓服务,补贴没少发,服务水平还赶不上海底捞。
学标杆不是复制动作,是理解逻辑。海底捞应对舆情要么快速道歉,要么推新品补偿;胖东来从供应链到定价全透明。西贝直到2025年才升级食用油、推现做菜品,这步棋晚了整整一年。
认知断层是原罪
贾国龙和罗永浩就差5岁,沟通起来却像隔代。他把互联网当线下江湖,把不同意见当不敬,把围观群众当对立面。发动1.8万人作战,堪称把小事闹大的典范。
互联网的本质是松散连接,网友今天吐槽西贝,明天可能就忘了。把个人吐槽上升到网络黑社会,相当于强行加戏逼群众站队。
其实应对舆情就一句话:别太当真但要办实事。网友要的是态度和改变,不是你的江湖恩怨。
西贝的底子还在
12万亩莜麦基地、四个中央厨房的供应链没垮,"带娃食堂"的需求也没消失。2025年的整改已经看到转机,但要重回巅峰,必须记住这些教训:
- 创始人要补认知课 
- 公关要弃煽情术 
- 品牌要守溢价线 
- 试错要攒经验值 
餐饮行业拼的是长期主义,不是一时情绪。要是再犯同样错误,别说千亿梦,西北菜一哥的位置都难保。
另一个细思极恐的解读
我反而觉得,这一切可能是贾国龙精心策划的炒作。因为西贝计划2026年上市,需要业绩再上新台阶。于是借罗永浩吐槽把事情闹大,吸引关注后开放厨房,想展示标准化操作提升品牌形象。
但他没想到预制菜全曝光了,而且从认知上觉得这不算预制菜,符合国标。于是继续加码,结果玩脱引发众怒,最后只能闭嘴认怂,被迫降价。
如果是这样,那这波操作就更值得深思了......
互动话题
你觉得贾国龙是认知不足还是在故意炒作?
西贝这波降价能挽回消费者吗?
评论区说出你的真实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