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Square

0x机器猫

| 三轮周期幸存者 | FTX 首席梭哈捡尸人 | 职业镰刀鉴定师 | 前·项目方操盘手 | 一个厌恶风险的连续创业者 | Twitter: https://x.com/0xBitDora
0 Ακολούθηση
17 Ακόλουθοι
29 Μου αρέσει
0 Κοινοποιήσεις
Όλο το περιεχόμενο
PINNED
--
1011史诗级大爆仓到底意味着什么引言 1011已过去快1周时间,大盘迎来一波小反弹后正在进一步下跌,市场上关于后面走势的观点出现了明显分歧,仍然看涨的人认为1011类似24年8月5日的上涨中继调整的最后一跌,这个位置站稳后会冲击更高的ATH;而看跌的人认为1011更像21年11月11日上轮牛顶过后的多头清算 ❇️ 结论 我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先说结论:1011是自2022年11月开始的本轮牛市的牛熊转换里程碑时刻。 理由包括以下4点: 🔖 大爆仓前的市场情绪面 🔖 加密周期论 🔖 美股泡沫和meme季 🔖 新一轮降息周期 1️⃣ 大爆仓前的市场情绪面 在1011前,市场经历了7/14、8/14和10/6连续三个ATH【图1】,市场虽然未出现极度FOMO情绪,但市场仍然形成了一个认知共识:本轮ETF通过、川普上台、机构入场后,BTC会出现类似纳斯达克指数一样的永恒牛市,同时BTC永远可以“以横代跌”。 这种认知共识与24年八九月时的市场情绪氛围相去甚远。去年3月市场出现FOMO情绪(同时出现多项见顶信号),随后进入了长大180天的震荡下跌,这个过程几乎浇灭了市场上的所有做多情绪,主网gas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正式停留在了1左右,撸毛开始出现严重高频反撸,新币上所即浇给社区,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段时间的市场情绪那就是冷。 而8月5日的最后一跌彻底打出了绝望情绪,形成了标准底部形态:情绪从分歧到绝望、K线放巨量插针多方彻底投降【图2】。 这与1011大爆仓前的市场情绪形成巨大反差。另外,如果单独对比去年8月5日和1011当天和过后的市场情绪,也会发现存在巨大差别: 8月5日市场是单纯的绝望情绪,而1011虽然多方出现历史级清算,但市场对后市仍然普遍看好... 2️⃣ 加密周期论 尽管统计样本过少,但我们不可否认4年周期论目前仍未被打破,【图3】是23年时我保存的,图中预测的上轮熊市底部22年11月已被完美验证,而本轮牛市的顶部就在今年10-12月。 虽然有刻的意味,但当你研究过更多经济周期理论后,可能会理解为什么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5️⃣ 美股泡沫和MEME季 BTC市值增长已几乎由美国传统资本推动,其走势已与美股指数高度相关,现在的BTC更像是加杠杆版本的美指,美股的任何波动都会被放大后传导到币圈,美股跌30%,BTC很可能就要跌50%以上。 而当下,美股的泡沫程度已经超过1929年大萧条,全球投资者都对AI的影响过于乐观。 标普500 市净率PB目前处于5.3的历史新高,超过了2000年3月互联网泡沫顶峰时的5.1【图5】。 标普500 席勒市盈率CAPE已达到38.6倍,已超过1929 年美国大萧条股市崩盘时的峰值(33),并接近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的数值(44)【图6】。 根据过往数据显示,CAPE 超过 25 倍就进入「非理性繁荣」的疯狂期,2007 年 5 月,美股的 CAPE 为 27.6 倍,这个数字后来成了这一周期的峰值,之后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美股除了本身巨大的泡沫外,以 @MicroStrategy #MSTR 为首的币股,从BTC币股发展到ETH币股,再到后面的山寨币币股,资产标的的流动性越来越差,模式也越来越野,从最开始的美股募资真屯币,到后来的与山寨币项目方合谋假买币,花样繁多的玩法给本就脆弱的“循环贷”模式带来了更加脆弱的整体结构。 P.S. 我在另外一篇线程中深入分享了币股的本质: [币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https://www.binance.com/zh-CN/square/post/31225425899233) 这种脆弱的、基于低流动性标的的循环贷就像1011大爆仓的导火索 $USDE 一样,一个规模极小的卖盘就会导致连环清算大瀑布。 这里还有一个极其重要但很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推动低流动性资产从虚高市值大幅下跌,所需的卖出筹码规模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低得多的多。 即将到来的本轮美股大崩溃必将载入史册,并与1929年美国大萧条和2000年互联网泡沫齐名。 在美联储已经开启的新一轮降息周期,美元注定会大幅贬值,然而巴菲特却大幅减仓美股,手握马上会大幅贬值的超过3000亿美元现金【图3】,你说可能是他傻了还是当前仍然无脑看多美股、看多 $BTC BTC 的人傻了? 4️⃣ 新一轮降息周期 这个点非常有意思,当下持有完全相反观点的多空双方,背后却都基于了一个相同事实作为论据。 降息周期和美联储QE扩表,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也正是基于此,多方即便也看到了美股的极大泡沫和BTC超高的币价,但仍会坚定地认为这轮牛市还会走的更长更远,甚至开启永恒牛市。 然而,这里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果倒置】:美联储降息QE的原因是经济环境恶化甚至对于硬着陆的担忧而采取的主动干预措施。说人话就是,只有经济烂到不救不行了才会降息QE。 这个变化过程传导到股市是这样的: 经济差 ➡️ 公司利润低 ➡️ 股价下跌 ➡️ 救市(降息QE) ➡️ 政策传导 6-12个月 ➡️ 居民负债表逐步修复 ➡️ 居民信心修复 ➡️ 消费修复 ➡️ 公司利润回升 ➡️ 股价上涨 ➡️ 新一轮牛市 所以,如果你说降息QE会带来牛市,这话也没错,然而这里忽略的一个重要细节就是时间。 不论是居民或企业资产负债表以及信心修复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个时间就是所谓的政策传导时间。举个例子,比如国内的房地产,现在开始降息周期了,国家也一直在出台各种救市政策,这些利好政策立即让大部分人看多房地产从而跑步入场了吗?答案显而易见,并没有。 只有极少数懂得别人恐惧我贪婪的顶级认知人群已经开始大批量入场(看看北上深的新盘重新出现日光盘、土拍也重新出现地王),但由于整体市场信心仍未修复,居民收入也还没出现明显拐点,体现在房价上就是底部横盘,新一轮牛市还需酝酿。 (万物皆有周期,如果你认为中国房地产会走日本的消失30年,永远不会再上涨,我也只能说,你说的都对) 回到刚才说的传导逻辑,可以得出以下三个论点和一个结论: 1️⃣ 只有经济差到极点时,降息QE才会启动。经济差是因,刺激政策是果 2️⃣ 降息QE时间跨度很长,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传导到实体经济 3️⃣ 资产负债表和信心修复,公司利润回升并预期持续增长,这导致股价上涨 ❇️ 结论 降息 ➡️ 牛市并不是连贯的因果关系,中间还有很多环节。 从历史数据看,首次降息往往与市场顶部时间重合(炒作降息预期导致的上涨),而真正降息开始反而是资本市场崩盘的开始(利好出尽以及市场对当前经济的悲观),最终经历多轮降息放水+传导周期,政策才真正开始影响实体经济,修复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和投资消费信心,最终企业利润重新开始上涨,新一轮牛市开始。 基于上述4个理由,我认为1011是自2022年11月开始的本轮牛市的终点,新一轮熊市已经到来。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1011史诗级大爆仓到底意味着什么

引言
1011已过去快1周时间,大盘迎来一波小反弹后正在进一步下跌,市场上关于后面走势的观点出现了明显分歧,仍然看涨的人认为1011类似24年8月5日的上涨中继调整的最后一跌,这个位置站稳后会冲击更高的ATH;而看跌的人认为1011更像21年11月11日上轮牛顶过后的多头清算
❇️ 结论
我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先说结论:1011是自2022年11月开始的本轮牛市的牛熊转换里程碑时刻。

理由包括以下4点:
🔖 大爆仓前的市场情绪面
🔖 加密周期论
🔖 美股泡沫和meme季
🔖 新一轮降息周期

1️⃣ 大爆仓前的市场情绪面
在1011前,市场经历了7/14、8/14和10/6连续三个ATH【图1】,市场虽然未出现极度FOMO情绪,但市场仍然形成了一个认知共识:本轮ETF通过、川普上台、机构入场后,BTC会出现类似纳斯达克指数一样的永恒牛市,同时BTC永远可以“以横代跌”。

这种认知共识与24年八九月时的市场情绪氛围相去甚远。去年3月市场出现FOMO情绪(同时出现多项见顶信号),随后进入了长大180天的震荡下跌,这个过程几乎浇灭了市场上的所有做多情绪,主网gas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正式停留在了1左右,撸毛开始出现严重高频反撸,新币上所即浇给社区,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段时间的市场情绪那就是冷。

而8月5日的最后一跌彻底打出了绝望情绪,形成了标准底部形态:情绪从分歧到绝望、K线放巨量插针多方彻底投降【图2】。

这与1011大爆仓前的市场情绪形成巨大反差。另外,如果单独对比去年8月5日和1011当天和过后的市场情绪,也会发现存在巨大差别:

8月5日市场是单纯的绝望情绪,而1011虽然多方出现历史级清算,但市场对后市仍然普遍看好...

2️⃣ 加密周期论
尽管统计样本过少,但我们不可否认4年周期论目前仍未被打破,【图3】是23年时我保存的,图中预测的上轮熊市底部22年11月已被完美验证,而本轮牛市的顶部就在今年10-12月。

虽然有刻的意味,但当你研究过更多经济周期理论后,可能会理解为什么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5️⃣ 美股泡沫和MEME季
BTC市值增长已几乎由美国传统资本推动,其走势已与美股指数高度相关,现在的BTC更像是加杠杆版本的美指,美股的任何波动都会被放大后传导到币圈,美股跌30%,BTC很可能就要跌50%以上。

而当下,美股的泡沫程度已经超过1929年大萧条,全球投资者都对AI的影响过于乐观。

标普500 市净率PB目前处于5.3的历史新高,超过了2000年3月互联网泡沫顶峰时的5.1【图5】。

标普500 席勒市盈率CAPE已达到38.6倍,已超过1929 年美国大萧条股市崩盘时的峰值(33),并接近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的数值(44)【图6】。

根据过往数据显示,CAPE 超过 25 倍就进入「非理性繁荣」的疯狂期,2007 年 5 月,美股的 CAPE 为 27.6 倍,这个数字后来成了这一周期的峰值,之后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美股除了本身巨大的泡沫外,以 @MicroStrategy #MSTR 为首的币股,从BTC币股发展到ETH币股,再到后面的山寨币币股,资产标的的流动性越来越差,模式也越来越野,从最开始的美股募资真屯币,到后来的与山寨币项目方合谋假买币,花样繁多的玩法给本就脆弱的“循环贷”模式带来了更加脆弱的整体结构。

P.S. 我在另外一篇线程中深入分享了币股的本质:
币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这种脆弱的、基于低流动性标的的循环贷就像1011大爆仓的导火索 $USDE 一样,一个规模极小的卖盘就会导致连环清算大瀑布。

这里还有一个极其重要但很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推动低流动性资产从虚高市值大幅下跌,所需的卖出筹码规模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低得多的多。
即将到来的本轮美股大崩溃必将载入史册,并与1929年美国大萧条和2000年互联网泡沫齐名。

在美联储已经开启的新一轮降息周期,美元注定会大幅贬值,然而巴菲特却大幅减仓美股,手握马上会大幅贬值的超过3000亿美元现金【图3】,你说可能是他傻了还是当前仍然无脑看多美股、看多 $BTC BTC 的人傻了?

4️⃣ 新一轮降息周期
这个点非常有意思,当下持有完全相反观点的多空双方,背后却都基于了一个相同事实作为论据。

降息周期和美联储QE扩表,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也正是基于此,多方即便也看到了美股的极大泡沫和BTC超高的币价,但仍会坚定地认为这轮牛市还会走的更长更远,甚至开启永恒牛市。

然而,这里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果倒置】:美联储降息QE的原因是经济环境恶化甚至对于硬着陆的担忧而采取的主动干预措施。说人话就是,只有经济烂到不救不行了才会降息QE。

这个变化过程传导到股市是这样的:
经济差 ➡️ 公司利润低 ➡️ 股价下跌 ➡️ 救市(降息QE) ➡️ 政策传导 6-12个月 ➡️ 居民负债表逐步修复 ➡️ 居民信心修复 ➡️ 消费修复 ➡️ 公司利润回升 ➡️ 股价上涨 ➡️ 新一轮牛市
所以,如果你说降息QE会带来牛市,这话也没错,然而这里忽略的一个重要细节就是时间。

不论是居民或企业资产负债表以及信心修复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个时间就是所谓的政策传导时间。举个例子,比如国内的房地产,现在开始降息周期了,国家也一直在出台各种救市政策,这些利好政策立即让大部分人看多房地产从而跑步入场了吗?答案显而易见,并没有。

只有极少数懂得别人恐惧我贪婪的顶级认知人群已经开始大批量入场(看看北上深的新盘重新出现日光盘、土拍也重新出现地王),但由于整体市场信心仍未修复,居民收入也还没出现明显拐点,体现在房价上就是底部横盘,新一轮牛市还需酝酿。

(万物皆有周期,如果你认为中国房地产会走日本的消失30年,永远不会再上涨,我也只能说,你说的都对)

回到刚才说的传导逻辑,可以得出以下三个论点和一个结论:
1️⃣ 只有经济差到极点时,降息QE才会启动。经济差是因,刺激政策是果
2️⃣ 降息QE时间跨度很长,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传导到实体经济
3️⃣ 资产负债表和信心修复,公司利润回升并预期持续增长,这导致股价上涨
❇️ 结论
降息 ➡️ 牛市并不是连贯的因果关系,中间还有很多环节。

从历史数据看,首次降息往往与市场顶部时间重合(炒作降息预期导致的上涨),而真正降息开始反而是资本市场崩盘的开始(利好出尽以及市场对当前经济的悲观),最终经历多轮降息放水+传导周期,政策才真正开始影响实体经济,修复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和投资消费信心,最终企业利润重新开始上涨,新一轮牛市开始。

基于上述4个理由,我认为1011是自2022年11月开始的本轮牛市的终点,新一轮熊市已经到来。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PINNED
微策略的套路你真的看懂了吗?引言: 微策略 @MicroStrategy 再次以均价 $106237 买入4020个BTC,这条消息是不是让永远做多永远热泪盈眶的你看的激动万分? 从2020年开始切换赛道梭哈BTC以来,通过看似毫无破绽的股价上涨“永动机策略”,不论在传统金融圈还是币圈,MSTR都成为了神话,但这个类旁氏是否能真的永动下去呢? 1️⃣ 微策略的“永动机策略”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多币圈的朋友对微策略的模式都再熟悉不过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稀释股权融资来购买BTC,这个过程推高BTC价格,上涨的公司资产价值推高股价,从而可以以更高的估值来融资进一步购买BTC,以此不断循环,最终BTC和微策略股价实现“左脚踩右脚”式上升。 这个模式能够跑起来,本质上是利用了一个估值漏洞,即:商品总是以当前价格进行交易,而公司则会以其未来价值的折扣价格进行交易。 举个简单的例子,BTC现货价格是5万,但市场对BTC未来价格的预期是10万,这个时候微策略实际花费5万(商品以当前价格交易)就可以获得一个未来价值10万的资产,未来是否真的涨到10万并不重要,只要市场认为会,那么市场对微策略股价的定价就会不仅只加上5万(BTC当前价值),而是更高,比如7万,这就无形的推高了股价(公司会以其未来价值的折扣价格交易),更高的股价=更低成本融资,以此循环,这就是微策略模式的本质逻辑。 2️⃣ “永动机策略”是否真的可以永动? 微策略的这个模式从2020年至今看起来运行的都非常成功,以至于很多人认为这个模式毫无破绽且可以一直运行下去。 这里我们思考一下,假设真的可以永动,需要什么条件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市场对BTC价格的预期,如果市场认为BTC价格长期看涨,那么微策略的永动机模式看起来就可以跑的通。 宏观上看,好像确实是这样,因为BTC总量恒定,且有越来越多机构甚至国家在屯币,流通量减少价格长期确实应该是上涨的,然而这个世界上存在只涨不跌的东西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BTC即便长期看涨,落到微观层面上一定也存在牛熊周期的转换,而这个微观层面上的牛熊转换,就可能成为微策略模式的瑕疵点。 过往周期BTC从牛顶到牛底平均下跌幅度约为87%,考虑到总体市场体量提高以及更多机构投资者进场,波动率一定会下跌,假设下跌50%(这个幅度在股市中也并不算夸张),如果现在这个位置是牛顶,那么熊市底部大约在5万左右。 3️⃣ 微策略为什么要不断买入? 我们现在从另外一个维度再看一下微策略,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微策略要持续不断的买,特别是在价格并不便宜的位置还要买?为什么不等熊市底部的时候以更低的价格抄底呢? 是因为微策略更加看好后市,认为BTC价格会相比当下更高么?答案是否定的,下面我接着说。 目前市场所处的位置,我认为风险一定是大于收益的,即便最后这轮牛市冲顶会继续涨到12万、甚至15万,我都没有太大动力在这个位置梭哈入场,但微策略却在10万附近一直在买,这是我一直不太理解的,甚至产生了对自己判断行情的质疑(觉得是不是微策略掌握了一些外界不知道的不对称信息)。 4️⃣ 微策略“永动机模式”的BUG之1 但更深入思考后,我发现了一个BUG:微策略并不是不想在低点抄底,而是它不能。 微策略的永动机严重依赖于市场情绪,即只有当市场对BTC后市看涨时,这个模式才能跑的通,市场越FOMO,这个模式越自我强化。 换句话说,微策略必须在市场情绪乐观时融资,而在市场顶部,市场FOMO到极致的时候,反而是微策略融资的最佳时刻。那微策略为什么不在牛顶融资,然后再在熊底时才买入呢?答案也是它不能。 由于微策略融资更多是采用股权稀释模式,股权稀释天然就会导致股价下跌,所以它融资完成后,如果不在短时间内买入BTC来增强公司资产。 5️⃣ 微策略“永动机模式”的BUG之2 可能会导致股价的进一步下跌,这会直接冲击它的这个永动机模式(股价必须持续上涨才能跑通),所以微策略即便知道某个位置买入风险大于机会,它也必须买入,这是BUG之一。 而另外一个BUG是,微策略并不能像传统基金一样集中完成全部募资,从而可以在封闭期内任意时间买入。微策略只能分批募资。 公司股权总数是恒定的,如果在某一估值完成一次性募资,募资金额是有上限的,这将完全使其丧失后续融资能力,所以它只能分批募资,并且它还需要每次募资的资金可以推升BTC价格从而推升股价,从而后续可以在更高估值上用更少的股份融更多钱。 就像创业公司融资一样,在天使轮融一点把产品做起来,从而估值提高再进行A轮,A轮后估值提高再进行B轮,只有这样公司才能用有限的股权获得看起来上限更高的融资金额。 对于微策略来说,只有BTC价格上升一条路可以提高公司估值,从而进行后面的融资。这个BUG也使得微策略并不能像传统基金一样在。 6️⃣ “最后的多头” 市场顶部融资后,在熊市底部时才抄底买入,而只能在牛市上涨过程中不断买入,即便达到顶部也一样。 除了这两个BUG以外,还有一个主观原因使得微策略即便知道是顶部也要买入,即市场已经将微策略定位在了“最后的多头”。 牛市顶部在极度FOMO的散户完成接盘后,市场上的买方力量会最终达到衰竭,这个时候微策略作为“最后的多头”如果都不买了,甚至开始卖出,即便卖出的很少,对市场也会产生极大的冲击,散户和其他机构都会视其为“快跑”信号,从而产生踩踏导致加速下跌,所以微策略的模式永远都不能卖出,甚至不能不买入,因为它是市场认为的“最后的多头”。 7️⃣ 不断提高的持仓成本 由于上述3个原因,使得微策略想要这个“盘子”能走下去,就必须在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也要不断买入,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其持仓成本也会不断提高(目前已经接近7万美元,之前的持仓成本一度不超过3万美元),这个时候我们在看一下之前说的微观层面上的牛熊周期转换,即便BTC熊市只下跌50%,也同样会击穿微策略的持仓成本价,或者可以说,BTC的熊市无论会下跌多少,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都一定会击穿微策略的持仓成本。 这就是微策略“永动机模式”最大的问题。“盘子”的终局一定是崩盘,想必玩过盘子的人一定都能理解。 8️⃣ 如果熊市真的来了,微策略会怎么样? 如果你认为微策略是币圈的救世主,那么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准确答案,因为还没有发生,但我们不妨做一下推演,从而若发生时可以更好的应对或者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假设BTC进入长期熊市(例如下跌50%+且持续1-2年),分阶段推演可能情景: 📍 阶段1:熊市初期(BTC下跌30%-50%) (1)股价暴跌:BTC资产占其总资产的90%以上,BTC下跌将直接导致股价同步下跌(历史beta值约3-4倍,即BTC跌10%,MSTR跌30%-40%) (2)​融资能力冻结​:增发股票或发行债券的成本极高,可能完全暂停融资 (3)信心动摇​:投资者质疑其可持续性,做空压力增大 对BTC的影响: (1)链上数据恶化​:微策略作为最大上市公司持有者,若其停止买入,市场失去一个重要需求来源,加剧抛售情绪 (2)叙事受损​:“上市公司囤积BTC”的故事若被证伪,散户跟随性买盘减少 📍 阶段2:熊市中期(BTC低位震荡1年以上) (1)​利息支出压力​:尽管大部分债务为长期可转债,但需支付现金利息,若现金流不足(公司主业利润仅能覆盖部分利息),可能被迫质押BTC借款或出售BTC (2)会计准则冲击​:若BTC长期低于成本价,按GAAP需计提减值损失,导致账面亏损,进一步打击股价 对BTC的影响: (1)​矿工与机构抛售​:若熊市伴随经济衰退,更多机构可能抛售BTC,形成死亡螺旋 (2)风向标​:市场将其视为“最后的多头”,若其坚持持有,可能延缓恐慌;若其抛售,则加速崩盘 📍 阶段3:熊市后期(BTC触底)​ 微策略想要真正实现跨周期,可能需要: (1)债务展期谈判​:与债权人协商将可转债转为股权,或发行新债替换旧债(需BTC价格回升提供抵押品价值) (2)主业输血​:依赖其软件业务现金流(年收入约5亿美元)支付运营费用,避免出售BTC 极端情况: BTC市值低于债务总额时,微策略可能破产重组,债权人接管BTC并抛售。 ❇️ 总结 综上,BTC转熊,微策略将面临股价暴跌、融资冻结、现金流压力三重打击,其能否存活取决于熊市长度、主业盈利能力和BTC最终是否复苏。BTC市场则会经历去杠杆化,直到新平衡点出现。 以上就是我的思考,市场上应该也仅此一份,逻辑不一定对,欢迎探讨。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点赞。

微策略的套路你真的看懂了吗?

引言:
微策略 @MicroStrategy 再次以均价 $106237 买入4020个BTC,这条消息是不是让永远做多永远热泪盈眶的你看的激动万分?

从2020年开始切换赛道梭哈BTC以来,通过看似毫无破绽的股价上涨“永动机策略”,不论在传统金融圈还是币圈,MSTR都成为了神话,但这个类旁氏是否能真的永动下去呢?
1️⃣ 微策略的“永动机策略”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多币圈的朋友对微策略的模式都再熟悉不过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稀释股权融资来购买BTC,这个过程推高BTC价格,上涨的公司资产价值推高股价,从而可以以更高的估值来融资进一步购买BTC,以此不断循环,最终BTC和微策略股价实现“左脚踩右脚”式上升。

这个模式能够跑起来,本质上是利用了一个估值漏洞,即:商品总是以当前价格进行交易,而公司则会以其未来价值的折扣价格进行交易。

举个简单的例子,BTC现货价格是5万,但市场对BTC未来价格的预期是10万,这个时候微策略实际花费5万(商品以当前价格交易)就可以获得一个未来价值10万的资产,未来是否真的涨到10万并不重要,只要市场认为会,那么市场对微策略股价的定价就会不仅只加上5万(BTC当前价值),而是更高,比如7万,这就无形的推高了股价(公司会以其未来价值的折扣价格交易),更高的股价=更低成本融资,以此循环,这就是微策略模式的本质逻辑。

2️⃣ “永动机策略”是否真的可以永动?

微策略的这个模式从2020年至今看起来运行的都非常成功,以至于很多人认为这个模式毫无破绽且可以一直运行下去。

这里我们思考一下,假设真的可以永动,需要什么条件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市场对BTC价格的预期,如果市场认为BTC价格长期看涨,那么微策略的永动机模式看起来就可以跑的通。

宏观上看,好像确实是这样,因为BTC总量恒定,且有越来越多机构甚至国家在屯币,流通量减少价格长期确实应该是上涨的,然而这个世界上存在只涨不跌的东西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BTC即便长期看涨,落到微观层面上一定也存在牛熊周期的转换,而这个微观层面上的牛熊转换,就可能成为微策略模式的瑕疵点。

过往周期BTC从牛顶到牛底平均下跌幅度约为87%,考虑到总体市场体量提高以及更多机构投资者进场,波动率一定会下跌,假设下跌50%(这个幅度在股市中也并不算夸张),如果现在这个位置是牛顶,那么熊市底部大约在5万左右。

3️⃣ 微策略为什么要不断买入?

我们现在从另外一个维度再看一下微策略,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微策略要持续不断的买,特别是在价格并不便宜的位置还要买?为什么不等熊市底部的时候以更低的价格抄底呢?

是因为微策略更加看好后市,认为BTC价格会相比当下更高么?答案是否定的,下面我接着说。

目前市场所处的位置,我认为风险一定是大于收益的,即便最后这轮牛市冲顶会继续涨到12万、甚至15万,我都没有太大动力在这个位置梭哈入场,但微策略却在10万附近一直在买,这是我一直不太理解的,甚至产生了对自己判断行情的质疑(觉得是不是微策略掌握了一些外界不知道的不对称信息)。

4️⃣ 微策略“永动机模式”的BUG之1

但更深入思考后,我发现了一个BUG:微策略并不是不想在低点抄底,而是它不能。

微策略的永动机严重依赖于市场情绪,即只有当市场对BTC后市看涨时,这个模式才能跑的通,市场越FOMO,这个模式越自我强化。

换句话说,微策略必须在市场情绪乐观时融资,而在市场顶部,市场FOMO到极致的时候,反而是微策略融资的最佳时刻。那微策略为什么不在牛顶融资,然后再在熊底时才买入呢?答案也是它不能。

由于微策略融资更多是采用股权稀释模式,股权稀释天然就会导致股价下跌,所以它融资完成后,如果不在短时间内买入BTC来增强公司资产。

5️⃣ 微策略“永动机模式”的BUG之2

可能会导致股价的进一步下跌,这会直接冲击它的这个永动机模式(股价必须持续上涨才能跑通),所以微策略即便知道某个位置买入风险大于机会,它也必须买入,这是BUG之一。

而另外一个BUG是,微策略并不能像传统基金一样集中完成全部募资,从而可以在封闭期内任意时间买入。微策略只能分批募资。

公司股权总数是恒定的,如果在某一估值完成一次性募资,募资金额是有上限的,这将完全使其丧失后续融资能力,所以它只能分批募资,并且它还需要每次募资的资金可以推升BTC价格从而推升股价,从而后续可以在更高估值上用更少的股份融更多钱。

就像创业公司融资一样,在天使轮融一点把产品做起来,从而估值提高再进行A轮,A轮后估值提高再进行B轮,只有这样公司才能用有限的股权获得看起来上限更高的融资金额。

对于微策略来说,只有BTC价格上升一条路可以提高公司估值,从而进行后面的融资。这个BUG也使得微策略并不能像传统基金一样在。

6️⃣ “最后的多头”

市场顶部融资后,在熊市底部时才抄底买入,而只能在牛市上涨过程中不断买入,即便达到顶部也一样。

除了这两个BUG以外,还有一个主观原因使得微策略即便知道是顶部也要买入,即市场已经将微策略定位在了“最后的多头”。

牛市顶部在极度FOMO的散户完成接盘后,市场上的买方力量会最终达到衰竭,这个时候微策略作为“最后的多头”如果都不买了,甚至开始卖出,即便卖出的很少,对市场也会产生极大的冲击,散户和其他机构都会视其为“快跑”信号,从而产生踩踏导致加速下跌,所以微策略的模式永远都不能卖出,甚至不能不买入,因为它是市场认为的“最后的多头”。

7️⃣ 不断提高的持仓成本

由于上述3个原因,使得微策略想要这个“盘子”能走下去,就必须在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也要不断买入,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其持仓成本也会不断提高(目前已经接近7万美元,之前的持仓成本一度不超过3万美元),这个时候我们在看一下之前说的微观层面上的牛熊周期转换,即便BTC熊市只下跌50%,也同样会击穿微策略的持仓成本价,或者可以说,BTC的熊市无论会下跌多少,在未来的某个时刻都一定会击穿微策略的持仓成本。

这就是微策略“永动机模式”最大的问题。“盘子”的终局一定是崩盘,想必玩过盘子的人一定都能理解。

8️⃣ 如果熊市真的来了,微策略会怎么样?

如果你认为微策略是币圈的救世主,那么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准确答案,因为还没有发生,但我们不妨做一下推演,从而若发生时可以更好的应对或者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假设BTC进入长期熊市(例如下跌50%+且持续1-2年),分阶段推演可能情景:

📍 阶段1:熊市初期(BTC下跌30%-50%)

(1)股价暴跌:BTC资产占其总资产的90%以上,BTC下跌将直接导致股价同步下跌(历史beta值约3-4倍,即BTC跌10%,MSTR跌30%-40%)

(2)​融资能力冻结​:增发股票或发行债券的成本极高,可能完全暂停融资

(3)信心动摇​:投资者质疑其可持续性,做空压力增大

对BTC的影响:

(1)链上数据恶化​:微策略作为最大上市公司持有者,若其停止买入,市场失去一个重要需求来源,加剧抛售情绪

(2)叙事受损​:“上市公司囤积BTC”的故事若被证伪,散户跟随性买盘减少


📍 阶段2:熊市中期(BTC低位震荡1年以上)

(1)​利息支出压力​:尽管大部分债务为长期可转债,但需支付现金利息,若现金流不足(公司主业利润仅能覆盖部分利息),可能被迫质押BTC借款或出售BTC

(2)会计准则冲击​:若BTC长期低于成本价,按GAAP需计提减值损失,导致账面亏损,进一步打击股价

对BTC的影响:

(1)​矿工与机构抛售​:若熊市伴随经济衰退,更多机构可能抛售BTC,形成死亡螺旋

(2)风向标​:市场将其视为“最后的多头”,若其坚持持有,可能延缓恐慌;若其抛售,则加速崩盘

📍 阶段3:熊市后期(BTC触底)​

微策略想要真正实现跨周期,可能需要:

(1)债务展期谈判​:与债权人协商将可转债转为股权,或发行新债替换旧债(需BTC价格回升提供抵押品价值)

(2)主业输血​:依赖其软件业务现金流(年收入约5亿美元)支付运营费用,避免出售BTC 极端情况: BTC市值低于债务总额时,微策略可能破产重组,债权人接管BTC并抛售。

❇️ 总结

综上,BTC转熊,微策略将面临股价暴跌、融资冻结、现金流压力三重打击,其能否存活取决于熊市长度、主业盈利能力和BTC最终是否复苏。BTC市场则会经历去杠杆化,直到新平衡点出现。

以上就是我的思考,市场上应该也仅此一份,逻辑不一定对,欢迎探讨。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点赞。
币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引言 币股中的币,尤其是山寨币,属于低流动性、高控盘资产,当前币圈流动性如此差的大背景下,对于庄来说很难找到可以配对的天量退出流动性。而反观股票,优势是流动性更加充沛,但拉动市值却很难,毕竟需要实打实的业绩增加。所以币股应运而生! 通过将低流动性的币作为资产装入公司中,由于MSTR对市场的教育,市场已经完全接受这种方式带来的公司估值上涨,随后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股价、币价左脚踩右脚式飞升,而在此过程中,庄家最核心的盈利模式就是股票套现!看看 @saylor 从 #MSTR 套现了多少就知道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敢说永远不会卖出 #BTC 的核心原因,因为人家根本就不靠BTC赚钱,卖 #MSTR #MSTR 盈利模式。 注:我有另外一篇长文详细拆解了微策略的阳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 [微策略的套路你真的看懂了吗?](https://www.binance.com/zh-CN/square/post/31225014588354) 回到币股的话题,其实这个模式在币圈根本不新鲜,当年NFT结合token玩的就是这个模式,项目方根本没法通过卖出手里的NFT来大额变现(市场会被直接砸穿),但可以通过NFT低流动性、高控盘特点,不断拉高NFT价值,然后将NFT装入token中,最终通过token的高流动性特点配对天量对手盘实现退出,比如 $APE 。 更有意思的是,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实体世界中,这种模式也并不新鲜。比如一个国家的货币和用这个货币计价的资产之间的关系。一个国家的货币不能无限超发,需要底层有更多价值的资产,比如房地产,典型的低流动性、高控盘资产,通过低成本推升房产市值从而可以实现货币的不断超发,同样可以左脚踩右脚。 通过推升低流动性资产A并将A装入高流动性资产B从而推升B的总市值,这种模式都会遵循以下发展规律: ▶️ 阶段一:推升A的价值(币股中的币、NFT/token中的NFT、房产/货币中的房产) ▶️ 阶段二:B总市值上涨,但单位价值下降(尤其注意后半句!) 解释:币股需要不断增发股票来产生A的购买力,然后将A装入B,B总市值确实上涨了,但B股票的股价长期看一定是下降的,看那些山寨币的币股股价就明白了。房产/货币的模式中,也是一样的,最终房产总市值提升推动货币总量/总市值上涨,但货币的单位购买力实际上是下降的。 想一下10年前100元和现在100元都能买什么东西就明白了,这里我并没有影射人民币超发,其实全球各国的货币都是一样的,即便是美元,购买力在短短47年里也缩水了超过82%(【图1】是我当年给长江做分享时的PPT截图) ▶️ 阶段三:世界上不存在任何只涨不跌的东西,所以A的价值一定会在某一时刻开始下跌(周期熊市),这会大幅冲击B的价值 ▶️ 阶段四:假如A本身存在价值支撑(比如黄金、核心城市的房产),不可能归零,最终会在下跌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回升,然后回到阶段一,以此往复。放到宏观经济就是经济周期 我们现在再次回到币股的话题上,当你看到这里,你认为币股的未来走势会是什么样的?左脚踩右脚式飞升可以一直走下去吗?答案不言而喻。 即便上到货币层面,一个国家作为庄家,最终也逃不出经济周期,更何况在房产/货币这个案例里,房产本身是不会归零的。 现在,我们仿佛可以得出币股的几个推论: 1️⃣ 任何类似模式都不是永续上涨的,币股也一样 2️⃣ 只有模式中的资产A不会归零,才可以跨越周期(即:上面的阶段四可以走到下一个周期的阶段一),#MSTR 可能侥幸存活,山寨币币股结局是注定的 -- 归零 3️⃣ 长期看持有B不如持有A,就像持有人民币不如持有房产一样(即便是当下),同样持有币股中的股,不如持有币股中的币,币股庄家的持续股票套现就相当于货币中隐蔽的铸币税3️⃣基于1️⃣,不要因为FOMO买入任何币股中的币或股,币会有熊市,且熊市一定会来,BTC会跌超过60%,山寨币会归零,币股也会归零。 以上就是我对币股的理解,欢迎交流。

币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引言
币股中的币,尤其是山寨币,属于低流动性、高控盘资产,当前币圈流动性如此差的大背景下,对于庄来说很难找到可以配对的天量退出流动性。而反观股票,优势是流动性更加充沛,但拉动市值却很难,毕竟需要实打实的业绩增加。所以币股应运而生!

通过将低流动性的币作为资产装入公司中,由于MSTR对市场的教育,市场已经完全接受这种方式带来的公司估值上涨,随后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股价、币价左脚踩右脚式飞升,而在此过程中,庄家最核心的盈利模式就是股票套现!看看 @saylor 从 #MSTR 套现了多少就知道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敢说永远不会卖出 #BTC 的核心原因,因为人家根本就不靠BTC赚钱,卖 #MSTR #MSTR 盈利模式。

注:我有另外一篇长文详细拆解了微策略的阳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
微策略的套路你真的看懂了吗?

回到币股的话题,其实这个模式在币圈根本不新鲜,当年NFT结合token玩的就是这个模式,项目方根本没法通过卖出手里的NFT来大额变现(市场会被直接砸穿),但可以通过NFT低流动性、高控盘特点,不断拉高NFT价值,然后将NFT装入token中,最终通过token的高流动性特点配对天量对手盘实现退出,比如 $APE

更有意思的是,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实体世界中,这种模式也并不新鲜。比如一个国家的货币和用这个货币计价的资产之间的关系。一个国家的货币不能无限超发,需要底层有更多价值的资产,比如房地产,典型的低流动性、高控盘资产,通过低成本推升房产市值从而可以实现货币的不断超发,同样可以左脚踩右脚。

通过推升低流动性资产A并将A装入高流动性资产B从而推升B的总市值,这种模式都会遵循以下发展规律:

▶️ 阶段一:推升A的价值(币股中的币、NFT/token中的NFT、房产/货币中的房产)
▶️ 阶段二:B总市值上涨,但单位价值下降(尤其注意后半句!)
解释:币股需要不断增发股票来产生A的购买力,然后将A装入B,B总市值确实上涨了,但B股票的股价长期看一定是下降的,看那些山寨币的币股股价就明白了。房产/货币的模式中,也是一样的,最终房产总市值提升推动货币总量/总市值上涨,但货币的单位购买力实际上是下降的。

想一下10年前100元和现在100元都能买什么东西就明白了,这里我并没有影射人民币超发,其实全球各国的货币都是一样的,即便是美元,购买力在短短47年里也缩水了超过82%(【图1】是我当年给长江做分享时的PPT截图)

▶️ 阶段三:世界上不存在任何只涨不跌的东西,所以A的价值一定会在某一时刻开始下跌(周期熊市),这会大幅冲击B的价值
▶️ 阶段四:假如A本身存在价值支撑(比如黄金、核心城市的房产),不可能归零,最终会在下跌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回升,然后回到阶段一,以此往复。放到宏观经济就是经济周期
我们现在再次回到币股的话题上,当你看到这里,你认为币股的未来走势会是什么样的?左脚踩右脚式飞升可以一直走下去吗?答案不言而喻。

即便上到货币层面,一个国家作为庄家,最终也逃不出经济周期,更何况在房产/货币这个案例里,房产本身是不会归零的。

现在,我们仿佛可以得出币股的几个推论:
1️⃣ 任何类似模式都不是永续上涨的,币股也一样
2️⃣ 只有模式中的资产A不会归零,才可以跨越周期(即:上面的阶段四可以走到下一个周期的阶段一),#MSTR 可能侥幸存活,山寨币币股结局是注定的 -- 归零
3️⃣ 长期看持有B不如持有A,就像持有人民币不如持有房产一样(即便是当下),同样持有币股中的股,不如持有币股中的币,币股庄家的持续股票套现就相当于货币中隐蔽的铸币税3️⃣基于1️⃣,不要因为FOMO买入任何币股中的币或股,币会有熊市,且熊市一定会来,BTC会跌超过60%,山寨币会归零,币股也会归零。
以上就是我对币股的理解,欢迎交流。
Συνδεθείτε για να εξερευνήσετε περισσότερα περιεχόμενα
Εξερευνήστε τα τελευταία νέα για τα κρύπτο
⚡️ Συμμετέχετε στις πιο πρόσφατες συζητήσεις για τα κρύπτο
💬 Αλληλεπιδράστε με τους αγαπημένους σας δημιουργούς
👍 Απολαύστε περιεχόμενο που σας ενδιαφέρει
Διεύθυνση email/αριθμός τηλεφώνου

Τελευταία νέα

--
Προβολή περισσότερων
Χάρτης τοποθεσίας
Προτιμήσεις cookie
Όροι και Προϋπ. της πλατφόρμα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