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Square

酒菇菇

An independent crypto research team that aims to discover cutting-edge tech and innovative projects by first principles thinking and on-chain data support.
0 關注
71 粉絲
308 點讚數
30 分享數
所有內容
--
查看原文
Thin Applications(瘦應用)原文:Thin Applications —— Placeholder 譯者:Evelyn|W3.Hitchhiker 當我在 2014 年開始思考區塊鏈應用的架構時,我把它描述爲一個分層的功能 "堆棧"。第一次迭代描述了一個以區塊鏈爲基礎的 "覆蓋網絡(overlay networks)",在上面提供特定的去中心化服務,形成 "共享 "協議和數據層。在它們之上,獨立的應用程序將消費這些協議並將其服務重新分配給用戶。 《區塊鏈應用棧》(2014)

Thin Applications(瘦應用)

原文:Thin Applications —— Placeholder

譯者:Evelyn|W3.Hitchhiker

當我在 2014 年開始思考區塊鏈應用的架構時,我把它描述爲一個分層的功能 "堆棧"。第一次迭代描述了一個以區塊鏈爲基礎的 "覆蓋網絡(overlay networks)",在上面提供特定的去中心化服務,形成 "共享 "協議和數據層。在它們之上,獨立的應用程序將消費這些協議並將其服務重新分配給用戶。

《區塊鏈應用棧》(2014)
查看原文
Fat Protocols(胖協議)原文:Fat Protocols —— Placeholder 譯者:Evelyn|W3.Hitchhiker 注:請看 2020 年的後續文章:《瘦應用(Thin Applications)》 這裏有一種思考互聯網和區塊鏈之間差異的方式。上一代共享協議(TCP/IP、HTTP、SMTP 等)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價值,但其中大部分主要是以數據的形式(想想谷歌、Facebook 等)被捕獲並在應用層上重新整合。就價值如何分配而言,互聯網堆棧是由 "瘦 "協議和 "胖 "應用組成的。隨着市場的發展,我們瞭解到,投資於應用產生高回報,而直接投資於協議技術通常產生低迴報。

Fat Protocols(胖協議)

原文:Fat Protocols —— Placeholder

譯者:Evelyn|W3.Hitchhiker

注:請看 2020 年的後續文章:《瘦應用(Thin Applications)》

這裏有一種思考互聯網和區塊鏈之間差異的方式。上一代共享協議(TCP/IP、HTTP、SMTP 等)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價值,但其中大部分主要是以數據的形式(想想谷歌、Facebook 等)被捕獲並在應用層上重新整合。就價值如何分配而言,互聯網堆棧是由 "瘦 "協議和 "胖 "應用組成的。隨着市場的發展,我們瞭解到,投資於應用產生高回報,而直接投資於協議技術通常產生低迴報。
查看原文
EIP-4804:Web3 URL 的標準規範作者:Xiang|W3.Hitchhiker 修訂:Evelyn|W3.Hitchhiker 市場上的 4844,4488 都宣傳 N 多遍了,除去這偌大的宣傳效果,其實 EIP-4804 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項 EIP。 簡單說,EIP-4804 爲 Web2 用戶提供了一種直接訪問 Web3 內容的簡單方式,目前 Web3 讀取數據通常依賴於 Web2 代理到 Web3 區塊鏈的轉譯。但轉譯大多由 dApp 網站 / 節點服務商 / etherscan 等代理完成,不受用戶控制。

EIP-4804:Web3 URL 的標準規範

作者:Xiang|W3.Hitchhiker

修訂:Evelyn|W3.Hitchhiker



市場上的 4844,4488 都宣傳 N 多遍了,除去這偌大的宣傳效果,其實 EIP-4804 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項 EIP。

簡單說,EIP-4804 爲 Web2 用戶提供了一種直接訪問 Web3 內容的簡單方式,目前 Web3 讀取數據通常依賴於 Web2 代理到 Web3 區塊鏈的轉譯。但轉譯大多由 dApp 網站 / 節點服務商 / etherscan 等代理完成,不受用戶控制。
查看原文
多變的安全數據分片原文:Variable security data sharding —— polynya 譯者:Evelyn|W3.Hitchhiker 免責聲明:這裏的一切純粹是猜測性的想法,有許多過度簡化的地方,這些都不應該被認真對待,我只是希望有一些能夠進行思考的素材。 Danksharding 的美麗想法是這樣的:只有構建者(無論如何這是一個誠實的少數假設)將需要運行昂貴的硬件。隨着時間的推移,rollups 會擴展到數百萬 TPS,驗證者、用戶和其他所有人都只會產生非常小的成本。 但問題是,這個雄心勃勃的願景將需要時間來驗證。可能是 2 到 5 年之間,當然這也取決於我問的是誰。雖然加密領域一直遭受着極端的規劃謬誤,但事情肯定在不斷改善當中,但我也拒絕相信任何路線圖,直到我能看到全功能原型的出現。

多變的安全數據分片

原文:Variable security data sharding —— polynya

譯者:Evelyn|W3.Hitchhiker

免責聲明:這裏的一切純粹是猜測性的想法,有許多過度簡化的地方,這些都不應該被認真對待,我只是希望有一些能夠進行思考的素材。

Danksharding 的美麗想法是這樣的:只有構建者(無論如何這是一個誠實的少數假設)將需要運行昂貴的硬件。隨着時間的推移,rollups 會擴展到數百萬 TPS,驗證者、用戶和其他所有人都只會產生非常小的成本。 但問題是,這個雄心勃勃的願景將需要時間來驗證。可能是 2 到 5 年之間,當然這也取決於我問的是誰。雖然加密領域一直遭受着極端的規劃謬誤,但事情肯定在不斷改善當中,但我也拒絕相信任何路線圖,直到我能看到全功能原型的出現。
登入探索更多內容
探索最新的加密貨幣新聞
⚡️ 參與加密貨幣領域的最新討論
💬 與您喜愛的創作者互動
👍 享受您感興趣的內容
電子郵件 / 電話號碼

實時新聞

--
查看更多

熱門文章

jetxwz
查看更多
網站地圖
Cookie 偏好設定
平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