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X+CeFi= Traditional Commercial Bank。CEX 其本質模式還是傳統的商業銀行模式,即通過吸儲和放貸賺取利差,但目前 CEX 還缺少 “The last buyer”,所以這可能也是 CEX 當前受到強監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與此同時,一些聰明的 CEX 正試圖做一些超前的經營對衝策略,以迎接未來可能遭遇的更強的監管。
2008年11月1日,一個網名叫做中本聰的神祕人在他所在的密碼學郵件羣組中發佈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即比特幣白皮書,因此,2008年被譽爲Crypto 的元年, 比特幣白皮書則被認作Crypto的“聖經”,其開啓了整個Crypto最初的啓蒙時代,讓人們認識到密碼學算法和區塊鏈技術的結合可以創造出一個史無前例的數字貨幣——抗審查、去中心化、匿名化。而在次年的1月3日,中本聰在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服務器上挖出了比特幣創世區塊,這一天被比特幣信徒們稱爲“創世日”。在這之後,比特幣的概念如燎原之火,迅速擴展到世界各地,“Code is Law”的理念也隨之傳播開來。根據Bitcoin.org上的介紹,基於密碼學原理和區塊鏈技術,比特幣擁有了作爲貨幣的耐用性、便攜性、可替代性、稀缺性、可分割性和可識別性。特別是2010年的5月22日,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位程序員,用電腦裏挖出來的一萬枚比特幣換來了兩份披薩。這是有確定記載的比特幣作爲貨幣的第一次購買行爲,它讓比特幣作爲貨幣的使用從理論變成了現實,於是比特幣作爲貨幣的屬性被人們驗證並相信。在這之後,陸續有個人商家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並且全球第一家比特幣在線交易所MT.GOX也順勢成立(於2010年7月11日成立)。隨着比特幣交易所的出現,比特幣第一次有了作爲商品被交易的價格,並且其價格持續增長,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蔘與比特幣挖礦。
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如今已經是一個紅極一時的話題。從第一個自稱爲 DAO 的項目 The DAO 於 2016 年出現到現在已經有近 6 年的時間了,這期間各種 DAO 層出不窮,也有許多人爲 DAO 們進行功能分類,例如投資型 DAO,公會型 DAO,項目治理型 DAO,DAO 工具,等等。在如此長時間的演變過程中,大家對 DAO 的定義也各不相同,狹義上,DAO 應該是去中心化且能自主治理的組織,其尤其強調在無人管理的情況下,該組織仍舊可以獨立運行,比較強調 DAO 中的“A”的部分;而廣義上,DAO 則囊括如今所有的社區治理組織,並不強求該組織去追求自主治理,只要由社區達成共識進行管理的組織都可以被認定爲 DAO,哪怕其是完全人治而非“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