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Square

HeeYeoSoHot希予

實盤交易
BNB 持有者
BNB 持有者
中頻交易者
4.3 年
X:HeeYeoSoHot 区块链周边博物馆
4 關注
1.4K+ 粉絲
7.5K+ 點讚數
822 分享數
所有內容
投資組合
--
查看原文
發工資了🥳
發工資了🥳
查看原文
不做莊的話 總會被收割的吧 今天這樣想 項目會停運 交易所會限提 房產會崩盤 創業朋友也在不停換賽道 沒有長期項目 只有紅利窗口 99%的項目都是曇花一現, 所謂看好 不過是週期還沒走完 趁着紅利期 甚至不是紅利期 就是小賺到錢落袋爲安 散戶自保的最大的智慧了
不做莊的話 總會被收割的吧 今天這樣想

項目會停運 交易所會限提 房產會崩盤
創業朋友也在不停換賽道
沒有長期項目 只有紅利窗口

99%的項目都是曇花一現,
所謂看好 不過是週期還沒走完

趁着紅利期 甚至不是紅利期 就是小賺到錢落袋爲安 散戶自保的最大的智慧了
查看原文
📖返傭筆記 🧠 搞懂返傭的底層邏輯 1. 什麼是返傭? 你拉用戶註冊/交易 平臺把用戶產生的手續費返還一部分給你 形成你的被動收入 2. 收入 = 用戶數量 × 活躍度 × 手續費 × 返傭比例 💭拉人策略:精準引流 找對人(精準人羣) 幣圈KOL、羊毛黨、做合約/現貨的散戶 小白新用戶(能教會他們怎麼用) 社羣成員(Web3羣、電報羣、微信羣) 常見引流渠道 微信/Telegram羣 建羣、加人、投放福利、搞活動 抖音/小紅書/Twitter 發佈教學內容吸引交易用戶 短視頻 教人如何交易、平臺差異、套利機會 私信裂變 老帶新返傭、多邀請送空投/紅包 教程變現 做入門教學課/工具包 附帶返傭鏈接 建立信任:打造專業感人設 形象:頭像乾淨、簡介有項目或商務關鍵詞 內容:多發乾貨(比如如何交易、如何領空投、合約玩法教學等) 專業度:時常更新熱點行情分析、交易小技巧、手續費節省法等 建立服務意識:可以回答用戶問題,提供羣組交流服務 打造返傭賺錢系統:從單人變團隊 初級 自己拉用戶 每月幾百~幾千收入 中級 搭羣 內容+服務結合 月入1W+ 高級 做課程、社羣、搭分銷,躺賺月入數萬 頂級 整合多個平臺商務資源,做商務中間人 ⸻ 🧠 小貼士: 1.拉的用戶越精準、交易量越大,收益越穩。 2.不要只“廣撒網”,要做服務、做信任。 3.你的“人設”就是轉化率關鍵。 4.一定要記錄數據,不斷覆盤優化。 收入公式:返傭到底怎麼放大? 總返傭收入 = 用戶數 × 平均交易量 × 平臺返傭比例 × 活躍天數
📖返傭筆記

🧠 搞懂返傭的底層邏輯
1. 什麼是返傭?
你拉用戶註冊/交易 平臺把用戶產生的手續費返還一部分給你 形成你的被動收入

2. 收入 = 用戶數量 × 活躍度 × 手續費 × 返傭比例

💭拉人策略:精準引流

找對人(精準人羣)
幣圈KOL、羊毛黨、做合約/現貨的散戶
小白新用戶(能教會他們怎麼用)
社羣成員(Web3羣、電報羣、微信羣)

常見引流渠道
微信/Telegram羣
建羣、加人、投放福利、搞活動

抖音/小紅書/Twitter
發佈教學內容吸引交易用戶

短視頻
教人如何交易、平臺差異、套利機會

私信裂變
老帶新返傭、多邀請送空投/紅包

教程變現
做入門教學課/工具包 附帶返傭鏈接

建立信任:打造專業感人設
形象:頭像乾淨、簡介有項目或商務關鍵詞

內容:多發乾貨(比如如何交易、如何領空投、合約玩法教學等)

專業度:時常更新熱點行情分析、交易小技巧、手續費節省法等

建立服務意識:可以回答用戶問題,提供羣組交流服務

打造返傭賺錢系統:從單人變團隊

初級
自己拉用戶 每月幾百~幾千收入

中級
搭羣 內容+服務結合 月入1W+

高級
做課程、社羣、搭分銷,躺賺月入數萬

頂級
整合多個平臺商務資源,做商務中間人



🧠 小貼士:
1.拉的用戶越精準、交易量越大,收益越穩。
2.不要只“廣撒網”,要做服務、做信任。
3.你的“人設”就是轉化率關鍵。
4.一定要記錄數據,不斷覆盤優化。

收入公式:返傭到底怎麼放大?

總返傭收入 = 用戶數 × 平均交易量 × 平臺返傭比例 × 活躍天數
查看原文
2023年 我All IN了 $BNB 漲了 空投了 我開始了自由生活 不工作 不社交 沒有愛好 每天只等男朋友回家 區塊鏈周成了我爲數不多的出門活動 狀態看似自由 其實非常病態 我暴瘦10斤 心也變得空了 今年年初 錢包被盜 聽信別人虧了錢 自己亂衝土狗也虧了錢 因此開始正視自己的生活和財務狀況 現金流大不如前 開始變賣平臺幣 花存款 變得羞於社交 感情上把男朋友當成唯一的抓手 才意識到 人不能太閒 不能不工作 會枯萎的 一年半的退步可以是巨大的 七月開始 感覺一切都好起來了 我重新build自己的生活 找到一份在交易所的工作 分佈式辦公 幫家裏接點傳統行業的業務 自己也接接活動承辦和媒體投放的單子 現在的我 work to earn 太想進步了 甚至有點像2021年剛入圈時的熱血感 在幣圈 大家都是起起伏伏 但能覺醒 能重新出發 就是一場勝利 我們一起加油 再次build from zero 💪 📸 最後 放一張我第一次收到幣安周邊時的照片 那時候真的超級激動 像個小朋友收到禮物一樣 希望不忘初心 永遠熱愛這個行業 無論未來漲跌起伏 我都想帶着熱情繼續前進 繼續build To all builders: 我們都在路上 別怕慢 只要別停💛 我還是很愛我的行業 #币圈日记
2023年 我All IN了 $BNB
漲了 空投了 我開始了自由生活
不工作 不社交 沒有愛好
每天只等男朋友回家
區塊鏈周成了我爲數不多的出門活動

狀態看似自由 其實非常病態
我暴瘦10斤 心也變得空了

今年年初 錢包被盜 聽信別人虧了錢 自己亂衝土狗也虧了錢
因此開始正視自己的生活和財務狀況
現金流大不如前
開始變賣平臺幣 花存款
變得羞於社交
感情上把男朋友當成唯一的抓手

才意識到 人不能太閒 不能不工作 會枯萎的
一年半的退步可以是巨大的

七月開始 感覺一切都好起來了 我重新build自己的生活
找到一份在交易所的工作 分佈式辦公
幫家裏接點傳統行業的業務
自己也接接活動承辦和媒體投放的單子

現在的我 work to earn 太想進步了
甚至有點像2021年剛入圈時的熱血感

在幣圈 大家都是起起伏伏 但能覺醒 能重新出發 就是一場勝利
我們一起加油 再次build from zero 💪

📸 最後
放一張我第一次收到幣安周邊時的照片
那時候真的超級激動
像個小朋友收到禮物一樣

希望不忘初心 永遠熱愛這個行業
無論未來漲跌起伏 我都想帶着熱情繼續前進 繼續build

To all builders:
我們都在路上 別怕慢 只要別停💛
我還是很愛我的行業

#币圈日记
查看原文
💡從以終爲始到財務自由 📍以終爲始:你想要的人生,是什麼樣? 以終爲始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思維方式 意思是:你得先知道你想去哪裏 才知道現在要走哪條路 💰從畢業第一天開始 每月一筆 開啓你的雪球賬戶 理財這件事 永遠是越早開始越好 不是等有錢了再理財 而是靠理財纔會有錢 無論你剛工作 收入不高 哪怕每月只存下500元 只要你堅持10年、20年、30年 它都能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這就是複利的魔法 💡比如: 每月存1000元 年化收益7% 20年後就是52萬+ 如果你每年能提高收入 加大投入 這個數字將呈幾何式上升 理財不是致富的捷徑 而是創造人生底氣的長期工程 🧠理財≠節儉 而是聰明地生活 買你真正喜歡和提升生活質量的東西 而不是被廣告誘導的情緒消費 用預算來限制衝動 而不是完全禁慾 懂得延遲滿足才能換來更大的自由和可能性 會花錢的人 才真正懂得賺錢 📈除了努力賺錢 還要學會讓錢爲你工作 透過資產增長+複利效應 讓錢滾錢 擴大你的收入來源 要先建立緊急預備金作爲安全墊 學會分散風險 不輕信暴利誘惑 從低門檻 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學起 如指數基金 定投計劃 慢慢建立對股票、債券、REITs 、虛擬幣等產品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 不斷更新自己的財商認知 保持獨立判斷力 你現在的每一筆存款 每一次學習理財的努力 都不是小事 它們在悄悄地爲未來種下一顆顆樹 幾年後 幾十年後 會長成你可以乘涼的森林 從這幾步來做: 1.記錄你的收入與支出(建立財務意識) 2.制定每月儲蓄目標(哪怕很小) 3.學一點投資知識 瞭解什麼是基金 複利 通脹 4.別隻想着錢 思考你真正想過的生活是什麼樣 5.然後——從今天開始 往那個方向去努力
💡從以終爲始到財務自由

📍以終爲始:你想要的人生,是什麼樣?

以終爲始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思維方式
意思是:你得先知道你想去哪裏 才知道現在要走哪條路

💰從畢業第一天開始 每月一筆 開啓你的雪球賬戶

理財這件事 永遠是越早開始越好
不是等有錢了再理財 而是靠理財纔會有錢

無論你剛工作 收入不高 哪怕每月只存下500元
只要你堅持10年、20年、30年
它都能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這就是複利的魔法

💡比如:
每月存1000元 年化收益7% 20年後就是52萬+

如果你每年能提高收入 加大投入 這個數字將呈幾何式上升

理財不是致富的捷徑 而是創造人生底氣的長期工程

🧠理財≠節儉 而是聰明地生活

買你真正喜歡和提升生活質量的東西 而不是被廣告誘導的情緒消費

用預算來限制衝動 而不是完全禁慾

懂得延遲滿足才能換來更大的自由和可能性

會花錢的人 才真正懂得賺錢

📈除了努力賺錢 還要學會讓錢爲你工作

透過資產增長+複利效應 讓錢滾錢 擴大你的收入來源

要先建立緊急預備金作爲安全墊
學會分散風險 不輕信暴利誘惑
從低門檻 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學起
如指數基金 定投計劃
慢慢建立對股票、債券、REITs 、虛擬幣等產品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 不斷更新自己的財商認知 保持獨立判斷力

你現在的每一筆存款 每一次學習理財的努力 都不是小事
它們在悄悄地爲未來種下一顆顆樹 幾年後 幾十年後 會長成你可以乘涼的森林

從這幾步來做:
1.記錄你的收入與支出(建立財務意識)
2.制定每月儲蓄目標(哪怕很小)
3.學一點投資知識 瞭解什麼是基金 複利 通脹
4.別隻想着錢 思考你真正想過的生活是什麼樣
5.然後——從今天開始 往那個方向去努力
查看原文
📖從混亂到掌控: 用 SMART 目標和巴菲特20 打孔法重新規劃人生和財務 ♥️SMART 包含五個關鍵詞: 具體:目標不能含糊 比如我要賺錢不行 要說我要通過副業每月賺3000元 可衡量: 你得知道結果能不能被看見 例如我要變瘦 不如說一個月減2公斤 可達成: 別定那些你現在資源根本不具備的目標 比如月薪8000立個目標說3個月買房 這隻會讓你焦慮 相關性: 目標要和你的核心人生階段有關係 你現在最需要的是賺錢?是健康?是還債?選一個來做 不要三心二意 有時間限制: 沒有時間限制的目標都是拖延症溫牀 比如下半年開始寫作 不如說從7月開始 每週發2篇內容 持續3個月 當你把一個目標寫得足夠清楚 它就從想法 變成了 行動指令 ♥️巴菲特的20打孔法:真正牛的人只做最重要的事 第一步 寫下你人生裏最想實現的20件事 不管是賺錢、旅遊、升職、結婚、減肥……全都寫上。 第二步 從這20件事中 選出最重要的5件 這5件事就是你未來幾年最值得投入時間和能量去完成的 第三步 把剩下的15件事列入絕對不要做的清單 看到這裏你可能會問 爲什麼是絕對不要做?這些事情也不是不重要啊? 正是因爲它們看起來還不錯 最容易偷走你的注意力,讓你分心、內耗、搖擺不定。 你以爲你在努力,其實你只是在原地打轉。 真正高效的人,永遠聚焦在那5件事上,直到做出結果。 ♥️兩個方法合體打造你的人生執行系統 你先用巴菲特打孔法 選出這5件對你最重要的事: 然後你再用 SMART 原則 把它們變成可以執行的目標 比如: 我將在10月前還清所有信用卡債務 每月固定還款1.5萬元 並把每月支出控制在5000元以內 或者: 我將在7月內開通自己的小紅書賬號 每週發佈3條優質內容 9月實現首次商業變現 這種目標 一看就知道怎麼做 做完也能看到成果 做完一件 人生就往前推進
📖從混亂到掌控:
用 SMART 目標和巴菲特20 打孔法重新規劃人生和財務

♥️SMART 包含五個關鍵詞:

具體:目標不能含糊
比如我要賺錢不行
要說我要通過副業每月賺3000元

可衡量:
你得知道結果能不能被看見
例如我要變瘦 不如說一個月減2公斤

可達成:
別定那些你現在資源根本不具備的目標
比如月薪8000立個目標說3個月買房
這隻會讓你焦慮

相關性:
目標要和你的核心人生階段有關係
你現在最需要的是賺錢?是健康?是還債?選一個來做 不要三心二意

有時間限制:
沒有時間限制的目標都是拖延症溫牀
比如下半年開始寫作
不如說從7月開始 每週發2篇內容 持續3個月

當你把一個目標寫得足夠清楚
它就從想法 變成了 行動指令

♥️巴菲特的20打孔法:真正牛的人只做最重要的事

第一步
寫下你人生裏最想實現的20件事
不管是賺錢、旅遊、升職、結婚、減肥……全都寫上。

第二步
從這20件事中 選出最重要的5件
這5件事就是你未來幾年最值得投入時間和能量去完成的

第三步
把剩下的15件事列入絕對不要做的清單

看到這裏你可能會問
爲什麼是絕對不要做?這些事情也不是不重要啊?
正是因爲它們看起來還不錯
最容易偷走你的注意力,讓你分心、內耗、搖擺不定。
你以爲你在努力,其實你只是在原地打轉。
真正高效的人,永遠聚焦在那5件事上,直到做出結果。

♥️兩個方法合體打造你的人生執行系統
你先用巴菲特打孔法
選出這5件對你最重要的事:

然後你再用 SMART 原則
把它們變成可以執行的目標
比如:
我將在10月前還清所有信用卡債務 每月固定還款1.5萬元 並把每月支出控制在5000元以內

或者:
我將在7月內開通自己的小紅書賬號
每週發佈3條優質內容
9月實現首次商業變現

這種目標 一看就知道怎麼做
做完也能看到成果 做完一件 人生就往前推進
查看原文
一個正常成年人 到了30歲甚至40歲 如果財務失控 這不再是運氣不好 而是深層認知 習慣 人格模式的混亂 因爲錢 是行爲的結果 價值觀的反映 人生態度的投射
一個正常成年人 到了30歲甚至40歲 如果財務失控 這不再是運氣不好
而是深層認知 習慣 人格模式的混亂

因爲錢 是行爲的結果 價值觀的反映 人生態度的投射
查看原文
前幾個月項目方朋友說一定會拉盤的項目 投了之後 現在快歸零了 哈哈哈哈哈 我再也不會相信這種鬼話了 不許再叫我投錢了 我的錢全用來消費了
前幾個月項目方朋友說一定會拉盤的項目
投了之後 現在快歸零了
哈哈哈哈哈 我再也不會相信這種鬼話了
不許再叫我投錢了 我的錢全用來消費了
查看原文
📉 什麼是“長期被市場教育卻學不會”的散戶? 是指這樣一類人: 交易經驗看起來很多 動不動說我做了五年合約 我知道什麼時候拉盤 但實際上 賬戶是越做越少 越努力越虧 明明經歷過一次次爆倉 但就是改不掉 情緒化交易 不設止損 倍倉梭哈 報復性加倉 不復盤、靠直覺瞎猜 結果是: 花了時間 燒了錢 耗了心 卻仍在原地打轉連一份穩定盈利記錄都拿不出來 🧠 爲什麼學不會? 因爲交易不是一個靠時間堆積就能變厲害的事 它考驗的是 1.認知水平:是否理解概率、風險、期望值 2.自我約束力:是否能忍住不操作、等機會 3.情緒掌控力:是否能承受浮虧、不情緒交易 4.執行力:是否能嚴格按規則走,不臨盤變卦 這些,恰恰是大多數“散戶型人格”最欠缺的東西。 所以他們: 表面上是交易技術差,實際上是心智結構不夠成熟。
📉 什麼是“長期被市場教育卻學不會”的散戶?

是指這樣一類人:
交易經驗看起來很多 動不動說我做了五年合約 我知道什麼時候拉盤
但實際上 賬戶是越做越少 越努力越虧
明明經歷過一次次爆倉 但就是改不掉
情緒化交易
不設止損
倍倉梭哈
報復性加倉
不復盤、靠直覺瞎猜

結果是:
花了時間 燒了錢 耗了心 卻仍在原地打轉連一份穩定盈利記錄都拿不出來

🧠 爲什麼學不會?
因爲交易不是一個靠時間堆積就能變厲害的事
它考驗的是
1.認知水平:是否理解概率、風險、期望值
2.自我約束力:是否能忍住不操作、等機會
3.情緒掌控力:是否能承受浮虧、不情緒交易
4.執行力:是否能嚴格按規則走,不臨盤變卦
這些,恰恰是大多數“散戶型人格”最欠缺的東西。

所以他們:
表面上是交易技術差,實際上是心智結構不夠成熟。
查看原文
最近刷到好多幣圈負債文章 更加明白要好好珍惜自己的錢和好日子呀 不要有負債 不要把錢給別人 不要相信人 只搞進項 一定不要通過先往外掏 然後再試圖搏 很容易遇到騙子 只能讓自己的錢包越來越鼓 千萬不能往外拿
最近刷到好多幣圈負債文章
更加明白要好好珍惜自己的錢和好日子呀

不要有負債 不要把錢給別人 不要相信人 只搞進項
一定不要通過先往外掏 然後再試圖搏 很容易遇到騙子
只能讓自己的錢包越來越鼓 千萬不能往外拿
查看原文
📒合約交易者的評估方向 無論是個人交易者還是策略型團隊通常可以從以下六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 1⃣ 盈利能力與穩定性 這是核心指標,關注以下細節: 歷史ROI(收益率):年化/季度/周收益是否穩定在正值。 盈虧比(Win/Loss Ratio):是否保持在合理區間(>1.5爲佳) 勝率(Win Rate):50%勝率配合高盈虧比亦可盈利 回撤控制(Max Drawdown):最大回撤是否可控(<20%爲優秀) ✅ 一個優秀交易者不一定“天天贏” 但必須在長週期內穩定盈利,並能活得下來 2⃣ 倉位管理能力 合約高槓杆,風控尤爲重要: 是否有嚴格的止損/止盈體系? 爆倉率低,說明控制得當。 使用動態倉位管理(例如信號強用3成,弱只用1成)者更成熟。 會不會“ALL IN賭局”,還是穩健增益? ✅ 能控制不貪婪,是高手的分水嶺 3⃣ 策略邏輯與交易風格 不同交易者有不同風格: 程序化 vs 主觀盤感 趨勢交易 vs 高頻對衝 vs 套利 是否能清晰解釋自己的策略邏輯? (模糊套詞者往往不靠譜) 是否堅持自己認知內的市場結構 不輕易跟風。 ✅ 優秀交易者“有一套”,而非“靠運氣”。 4⃣ 心理素質與抗壓能力 頂級交易者必須穩定情緒: 是否經歷過大虧、大回撤而能覆盤成長? 是否能持續執行策略,不受市場情緒影響? 不會因爲一兩單失敗就推翻自己全部體系。 ✅ 能控制自己的交易情緒,勝過控制市場。 5⃣ 市場適應性與持續優化能力 市場風格常變,一個人若能長期穩定盈利,必須具備: 不斷覆盤與升級策略的能力; 能適應牛熊、震盪、極端行情等不同階段; 不抱守成見、不斷學習更新認知(例如從只做BTC轉向結構套利、量化跟單等) 6⃣ 信息獲取與資源能力 是否能第一時間獲取市場異動、鏈上數據、KOL動向? 是否有工具輔助(例如API、機器人、回測系統)?
📒合約交易者的評估方向

無論是個人交易者還是策略型團隊通常可以從以下六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

1⃣ 盈利能力與穩定性

這是核心指標,關注以下細節:
歷史ROI(收益率):年化/季度/周收益是否穩定在正值。

盈虧比(Win/Loss Ratio):是否保持在合理區間(>1.5爲佳)

勝率(Win Rate):50%勝率配合高盈虧比亦可盈利

回撤控制(Max Drawdown):最大回撤是否可控(<20%爲優秀)

✅ 一個優秀交易者不一定“天天贏”
但必須在長週期內穩定盈利,並能活得下來

2⃣ 倉位管理能力

合約高槓杆,風控尤爲重要:
是否有嚴格的止損/止盈體系?
爆倉率低,說明控制得當。
使用動態倉位管理(例如信號強用3成,弱只用1成)者更成熟。
會不會“ALL IN賭局”,還是穩健增益?

✅ 能控制不貪婪,是高手的分水嶺

3⃣ 策略邏輯與交易風格

不同交易者有不同風格:
程序化 vs 主觀盤感
趨勢交易 vs 高頻對衝 vs 套利

是否能清晰解釋自己的策略邏輯?
(模糊套詞者往往不靠譜)

是否堅持自己認知內的市場結構
不輕易跟風。

✅ 優秀交易者“有一套”,而非“靠運氣”。

4⃣ 心理素質與抗壓能力

頂級交易者必須穩定情緒:
是否經歷過大虧、大回撤而能覆盤成長?
是否能持續執行策略,不受市場情緒影響?
不會因爲一兩單失敗就推翻自己全部體系。

✅ 能控制自己的交易情緒,勝過控制市場。

5⃣ 市場適應性與持續優化能力

市場風格常變,一個人若能長期穩定盈利,必須具備:
不斷覆盤與升級策略的能力;
能適應牛熊、震盪、極端行情等不同階段;
不抱守成見、不斷學習更新認知(例如從只做BTC轉向結構套利、量化跟單等)

6⃣ 信息獲取與資源能力
是否能第一時間獲取市場異動、鏈上數據、KOL動向?
是否有工具輔助(例如API、機器人、回測系統)?
查看原文
最近投資虧損非常多 我求求我自己 珍惜自己的錢 不要亂投資 不要聽信讓我投資的人 不要開合約 在我自己熟悉的賽道上 賺錢 花錢在投資自己和投資回憶上 好好花錢 消費升級防詐騙
最近投資虧損非常多
我求求我自己 珍惜自己的錢
不要亂投資
不要聽信讓我投資的人
不要開合約

在我自己熟悉的賽道上 賺錢
花錢在投資自己和投資回憶上
好好花錢 消費升級防詐騙
查看原文
再也不玩合約了 珍惜我寶貴的錢
再也不玩合約了

珍惜我寶貴的錢
查看原文
爆倉了 做空每一個lauchpool策略失效 合約還是算了啦 翻不了身的 還是要珍惜錢
爆倉了

做空每一個lauchpool策略失效
合約還是算了啦 翻不了身的
還是要珍惜錢
查看原文
合約交易(特別是高槓杆合約交易)的最終結果 短期可能暴富 長期大概率歸零 一、從統計數據上看 超過90%的散戶 在長期交易合約時虧損 其中 使用槓桿倍數越高 頻繁交易的用戶 虧損概率更高 主流交易所早就基於海量行爲數據得出結論:合約是散戶提款機 卻是交易所印鈔機 二、爲什麼合約交易長期看容易爆倉? 高槓杆放大虧損 槓桿越高,價格稍微波動就可能爆倉,造成本金歸零 人性難以戰勝 恐懼、貪婪、報復交易、不止損,都是致命點 交易成本隱性存在 手續費、滑點、強平費用等不斷喫掉本金 被大戶收割 K線並不客觀,是莊家與機構合力博弈的結果,散戶沒有優勢 盈利難以持續 偶爾賺一筆,但越交易越忍不住重倉,結果毀於一單 三、一些現實案例(通用特徵) 賺100%,用1次爆倉歸零; 賺10天,不如虧1天多; “我再翻一倍就收”——收不了; 最終“穩定盈利”的人極少,大部分要麼轉行、要麼虧完停手。 四、適合誰玩? ✅ 專業交易員、有嚴格風控系統的人 ✅ 能夠做到“冷血、紀律、穩健”的少數人 ❌ 絕大多數普通人(尤其是情緒不穩者) 五、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不是靠合約喫飯的職業交易員,而是普通人,建議你: 把合約交易當作一種行爲投資,每一筆交易都視作買一次概率遊戲,設置好上限資金。 或者,乾脆遠離,轉向更可持續的增長方式,如: 現貨定投優質資產 拿穩平臺幣賺手續費返傭 利用KOL身份喫生態紅利
合約交易(特別是高槓杆合約交易)的最終結果
短期可能暴富 長期大概率歸零

一、從統計數據上看
超過90%的散戶 在長期交易合約時虧損

其中 使用槓桿倍數越高 頻繁交易的用戶
虧損概率更高

主流交易所早就基於海量行爲數據得出結論:合約是散戶提款機 卻是交易所印鈔機

二、爲什麼合約交易長期看容易爆倉?
高槓杆放大虧損
槓桿越高,價格稍微波動就可能爆倉,造成本金歸零

人性難以戰勝
恐懼、貪婪、報復交易、不止損,都是致命點

交易成本隱性存在
手續費、滑點、強平費用等不斷喫掉本金
被大戶收割

K線並不客觀,是莊家與機構合力博弈的結果,散戶沒有優勢

盈利難以持續
偶爾賺一筆,但越交易越忍不住重倉,結果毀於一單

三、一些現實案例(通用特徵)
賺100%,用1次爆倉歸零;
賺10天,不如虧1天多;
“我再翻一倍就收”——收不了;
最終“穩定盈利”的人極少,大部分要麼轉行、要麼虧完停手。

四、適合誰玩?

✅ 專業交易員、有嚴格風控系統的人
✅ 能夠做到“冷血、紀律、穩健”的少數人
❌ 絕大多數普通人(尤其是情緒不穩者)

五、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不是靠合約喫飯的職業交易員,而是普通人,建議你:

把合約交易當作一種行爲投資,每一筆交易都視作買一次概率遊戲,設置好上限資金。

或者,乾脆遠離,轉向更可持續的增長方式,如:
現貨定投優質資產
拿穩平臺幣賺手續費返傭
利用KOL身份喫生態紅利
查看原文
如果你不是擁有絕對認知力、紀律力和系統化策略的交易者—— 合約對你而言,不是賺錢工具,而是“情緒放大器 + 破產加速器”。
如果你不是擁有絕對認知力、紀律力和系統化策略的交易者——
合約對你而言,不是賺錢工具,而是“情緒放大器 + 破產加速器”。
查看原文
📒筆記|段永平有關經濟學的總結📒筆記|段永平有關經濟學的總結 段永平步步高創始人 OPPO和vivo背後的操盤手之一 一、長期主義是根本原則 看長不看短:段永平強調“一件事情如果五年之後看是對的,那今天就去做”。拒絕短期投機和短期利益誘惑。 企業價值來自未來現金流折現:他相信任何資產的價值都來自其未來可預測的現金流,不會被當下的市場情緒所動搖。 二、做減法的經濟學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他的商業邏輯非常強調聚焦,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筆記|段永平有關經濟學的總結

📒筆記|段永平有關經濟學的總結
段永平步步高創始人 OPPO和vivo背後的操盤手之一
一、長期主義是根本原則
看長不看短:段永平強調“一件事情如果五年之後看是對的,那今天就去做”。拒絕短期投機和短期利益誘惑。
企業價值來自未來現金流折現:他相信任何資產的價值都來自其未來可預測的現金流,不會被當下的市場情緒所動搖。
二、做減法的經濟學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他的商業邏輯非常強調聚焦,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查看原文
熊了麼 友友們 好慌張
熊了麼 友友們 好慌張
查看原文
只是靠交易合約維生 很難上岸的
只是靠交易合約維生 很難上岸的
查看原文
你不是交易員 你是散戶耶 醒醒
你不是交易員 你是散戶耶 醒醒
登入探索更多內容
探索最新的加密貨幣新聞
⚡️ 參與加密貨幣領域的最新討論
💬 與您喜愛的創作者互動
👍 享受您感興趣的內容
電子郵件 / 電話號碼

實時新聞

--
查看更多

熱門文章

8年小韭菜
查看更多
網站地圖
Cookie 偏好設定
平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