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Square

Haotian-CryptoInsight

image
通過驗證的創作者
独立研究员| Researcher | 以技术和商业视角解读区块链前沿科技 | ZK、AI Agent、DePIN ,etc | 硬核科普 | Previously:Amber、PeckShield |DMs for Collab
26 關注
53.2K+ 粉絲
2.0K+ 點讚數
274 分享數
所有內容
--
查看原文
如何看待Flock和Qwen的合作:web3AI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破圈”?昨天,Web3AI領域的DeAi訓練平臺 Flock.io與阿里雲旗下的Qwen大語言模型官宣合作。沒記錯的話,這應該算是web2 AI主動向web3 AI發起首次集成合作。不僅讓Flock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向外破圈,還給低迷重壓下的web3AI賽道重振了士氣,來,我具體說說: 1)我在置頂推文中闡述過了,之前web3 AI Agent一直嘗試通過Tokenomics刺激 Agent應用落地,也搞快速部署那套競爭範式,但一番資產發行的Fomo熱潮下來,大家發現web3 AI拼實用性、創新性等和web2AI相比,幾乎無勝算可能。

如何看待Flock和Qwen的合作:web3AI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破圈”?

昨天,Web3AI領域的DeAi訓練平臺 Flock.io與阿里雲旗下的Qwen大語言模型官宣合作。沒記錯的話,這應該算是web2 AI主動向web3 AI發起首次集成合作。不僅讓Flock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向外破圈,還給低迷重壓下的web3AI賽道重振了士氣,來,我具體說說:
1)我在置頂推文中闡述過了,之前web3 AI Agent一直嘗試通過Tokenomics刺激 Agent應用落地,也搞快速部署那套競爭範式,但一番資產發行的Fomo熱潮下來,大家發現web3 AI拼實用性、創新性等和web2AI相比,幾乎無勝算可能。
查看原文
爲什麼A2A與MCP遇上web3 AI Agent會存在"水土不服"的困境?倘若Google推出的A2A和Anthropic的MCP協議成爲web3 AI Agent發展的黃金通信標準,會發生什麼?直觀感覺就是"水土不服"。在我看來,web3 AI Agent面臨的環境和web2生態有明顯差異,核心通信協議落地所面臨的挑戰也截然不同: 1)應用成熟度斷層:A2A和MCP在web2領域能迅速普及,是因爲它們服務於已足夠成熟的應用場景,本質是"價值放大器"而非價值創造者。而web3 AI Agent大多停留在一鍵發佈Agent的初級階段,缺乏深度應用場景(DeFAI、GameFAi等),使這些協議難以直接串用發揮價值。

爲什麼A2A與MCP遇上web3 AI Agent會存在"水土不服"的困境?

倘若Google推出的A2A和Anthropic的MCP協議成爲web3 AI Agent發展的黃金通信標準,會發生什麼?直觀感覺就是"水土不服"。在我看來,web3 AI Agent面臨的環境和web2生態有明顯差異,核心通信協議落地所面臨的挑戰也截然不同:
1)應用成熟度斷層:A2A和MCP在web2領域能迅速普及,是因爲它們服務於已足夠成熟的應用場景,本質是"價值放大器"而非價值創造者。而web3 AI Agent大多停留在一鍵發佈Agent的初級階段,缺乏深度應用場景(DeFAI、GameFAi等),使這些協議難以直接串用發揮價值。
查看原文
如何看待Vitalik提出的EVM轉RISC-V新提案?有朋友問我如何看 @VitalikButerin 提出用開源的RISC-V指令集架構替換以太坊虛擬機EVM字節碼的激進方案?本質上,就是以太坊正醞釀一場以ZK技術爲主導深層次的技術變革。來,我來梳理下背後的戰略邏輯: 1)首先,Vitalik提出將EVM替換爲RISC-V的觀點其實並不新鮮。早在提出Rollup-Centric擴容戰略時,他就已經暗示過類似思路:讓符合條件的layer2都可以成爲主網的執行層,而EVM從協議層降級爲“編內”Rollup執行客戶端功能層,成爲衆多AltVM之一。

如何看待Vitalik提出的EVM轉RISC-V新提案?

有朋友問我如何看 @VitalikButerin 提出用開源的RISC-V指令集架構替換以太坊虛擬機EVM字節碼的激進方案?本質上,就是以太坊正醞釀一場以ZK技術爲主導深層次的技術變革。來,我來梳理下背後的戰略邏輯:
1)首先,Vitalik提出將EVM替換爲RISC-V的觀點其實並不新鮮。早在提出Rollup-Centric擴容戰略時,他就已經暗示過類似思路:讓符合條件的layer2都可以成爲主網的執行層,而EVM從協議層降級爲“編內”Rollup執行客戶端功能層,成爲衆多AltVM之一。
查看原文
MCP+A2A標準會成爲鏈上AI Agent第二波熱潮的新開端嗎?最近,鏈上AI Agent似乎有回暖跡象。MCP、A2A、UnifAI等協議標準正在互補串聯成爲全新Multi-AI Agent交互基礎設施,把AI Agent從純信息資訊推送服務升級爲執行應用工具服務層級。問題來了,這會是第二波AI Agent鏈上之春的開端嗎? 1)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由Anthropic推出的開放標準協議,本質是打通AI模型與外部工具的"神經系統",解決了Agent與外部工具的互操作性問題。谷歌DeepMind都表達了對其的支持,使MCP迅速成爲行業認可的協議標準。

MCP+A2A標準會成爲鏈上AI Agent第二波熱潮的新開端嗎?

最近,鏈上AI Agent似乎有回暖跡象。MCP、A2A、UnifAI等協議標準正在互補串聯成爲全新Multi-AI Agent交互基礎設施,把AI Agent從純信息資訊推送服務升級爲執行應用工具服務層級。問題來了,這會是第二波AI Agent鏈上之春的開端嗎?
1)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由Anthropic推出的開放標準協議,本質是打通AI模型與外部工具的"神經系統",解決了Agent與外部工具的互操作性問題。谷歌DeepMind都表達了對其的支持,使MCP迅速成爲行業認可的協議標準。
查看原文
新幣集體暴跌的背後:市場對VC工業化造幣路徑的一次揭竿而起?這兩天二級市場一些新幣集體回落,似乎反映了市場對當前週期"先敘事、再融資、後TGE"這種VC工業化造幣路徑的一次揭竿而起?值得思考的是,爲何散戶寧可在鏈上參與高風險的PVP陰謀幣博弈,也對VC背書的新幣敬而遠之?接下來,談談我的思考: 1)首先,不得不承認,上一輪VC主導的行業創新驅動模式已經演化成了一套“融資、發幣、推出”的工業化流水線。一段時間以來,華麗的白皮書敘事+Top級的豪華投資陣容+看似光鮮的鉅額融資數字+天王級的擼毛預期,成了一個個推向市場的流動性收割大殺器,嚴重透支了市場的信任。

新幣集體暴跌的背後:市場對VC工業化造幣路徑的一次揭竿而起?

這兩天二級市場一些新幣集體回落,似乎反映了市場對當前週期"先敘事、再融資、後TGE"這種VC工業化造幣路徑的一次揭竿而起?值得思考的是,爲何散戶寧可在鏈上參與高風險的PVP陰謀幣博弈,也對VC背書的新幣敬而遠之?接下來,談談我的思考:
1)首先,不得不承認,上一輪VC主導的行業創新驅動模式已經演化成了一套“融資、發幣、推出”的工業化流水線。一段時間以來,華麗的白皮書敘事+Top級的豪華投資陣容+看似光鮮的鉅額融資數字+天王級的擼毛預期,成了一個個推向市場的流動性收割大殺器,嚴重透支了市場的信任。
查看原文
接下來市場將進入“降預期”的大Cycle:接下來市場將進入“降預期”的大Cycle: 1)項目方Builder降預期,從融資上千萬估值上億的豪華創業天團,重新回到10萬刀融資也不嫌少,小米加步槍的作戰心態,能“苟活”下去纔是第一位; 2)VC投資人降預期,原先跟着大VC Fomo跟投的高Valuation模式不奏效了,能活下來的VC,必然會迴歸尋找小而美的創新技術團隊 or 會搞事情的Ponzi,小投資、多標的、快退出會成爲主流,什麼,攢局??也得夠得上攢局的門檻纔行;

接下來市場將進入“降預期”的大Cycle:

接下來市場將進入“降預期”的大Cycle:

1)項目方Builder降預期,從融資上千萬估值上億的豪華創業天團,重新回到10萬刀融資也不嫌少,小米加步槍的作戰心態,能“苟活”下去纔是第一位;

2)VC投資人降預期,原先跟着大VC Fomo跟投的高Valuation模式不奏效了,能活下來的VC,必然會迴歸尋找小而美的創新技術團隊 or 會搞事情的Ponzi,小投資、多標的、快退出會成爲主流,什麼,攢局??也得夠得上攢局的門檻纔行;
查看原文
反思web3 AI Agent陰跌真相:Manus +MCP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嗎?有朋友說,諸如 #ai16z、$arc 等web3 AI Agent標的的持續陰跌是由最近爆火的MCP 協議造成的?乍一聽,整個人有點懵,WTF有關係嗎?但細想之後發現,真有一定的邏輯:已有web3 AI Agent的估值定價邏輯變了,敘事方向和產品落地路線亟需調整。以下,談談個人觀點: 1)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是一個旨在讓各類AI LLM/Agent 無縫連接到各種數據源和工具的開源標準化協議,相當於一個即插即拔USB“通用”接口,取代了過去要端到端“特定”封裝方式。

反思web3 AI Agent陰跌真相:Manus +MCP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嗎?

有朋友說,諸如 #ai16z、$arc 等web3 AI Agent標的的持續陰跌是由最近爆火的MCP 協議造成的?乍一聽,整個人有點懵,WTF有關係嗎?但細想之後發現,真有一定的邏輯:已有web3 AI Agent的估值定價邏輯變了,敘事方向和產品落地路線亟需調整。以下,談談個人觀點:
1)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是一個旨在讓各類AI LLM/Agent 無縫連接到各種數據源和工具的開源標準化協議,相當於一個即插即拔USB“通用”接口,取代了過去要端到端“特定”封裝方式。
查看原文
技術解讀Reddio:爲什麼並行EVM敘事可以糅合AI?看了最新 @reddio_com 發佈的白皮書,果真把自動化AI執行糅合進了EVM的大敘事中,相當於補足了整個以太坊大生態在AI賽道方向的空缺。非常的Make Sense,那麼,爲何並行EVM可以無縫接軌AI?背後的邏輯和技術原理是啥?我簡單說說理解: 1)“並行EVM”敘事一直以來都被定性爲老笨舊EVM生態抹平與Solana、Sui等高性能鏈技術迭代差距的關鍵一役,所以,之前市場對Sei的炒作預期,以及 @monad_xyz 2.25億美元天量融資,都把並行EVM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技術解讀Reddio:爲什麼並行EVM敘事可以糅合AI?

看了最新 @reddio_com 發佈的白皮書,果真把自動化AI執行糅合進了EVM的大敘事中,相當於補足了整個以太坊大生態在AI賽道方向的空缺。非常的Make Sense,那麼,爲何並行EVM可以無縫接軌AI?背後的邏輯和技術原理是啥?我簡單說說理解:

1)“並行EVM”敘事一直以來都被定性爲老笨舊EVM生態抹平與Solana、Sui等高性能鏈技術迭代差距的關鍵一役,所以,之前市場對Sei的炒作預期,以及 @monad_xyz 2.25億美元天量融資,都把並行EVM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查看原文
一文速覽Story生態:韓流文化+AI Agent會帶來什麼變量?曾經被a16z重倉押寶的Story,TGE以來幣價也表現異常出彩,逆勢FDV衝到了$70億,更是被冠以了“web3好萊塢”的殊榮,但很多人卻不曾思考,這股韓流力量和AI Agent結合,會給Crypto生態帶來哪些變量?以下,談談個人的觀察: 1)很顯然,Story 的TGE是在一片唱衰聲中頂着壓力上的,但意外的是,其上線後並沒有繼續上演VC幣天亡級無限接近於歸零的市場走勢,而是破天荒成了這一輪VC新幣的“拉盤王者”,因此被美譽爲“web3好萊塢”。

一文速覽Story生態:韓流文化+AI Agent會帶來什麼變量?

曾經被a16z重倉押寶的Story,TGE以來幣價也表現異常出彩,逆勢FDV衝到了$70億,更是被冠以了“web3好萊塢”的殊榮,但很多人卻不曾思考,這股韓流力量和AI Agent結合,會給Crypto生態帶來哪些變量?以下,談談個人的觀察:
1)很顯然,Story 的TGE是在一片唱衰聲中頂着壓力上的,但意外的是,其上線後並沒有繼續上演VC幣天亡級無限接近於歸零的市場走勢,而是破天荒成了這一輪VC新幣的“拉盤王者”,因此被美譽爲“web3好萊塢”。
查看原文
爲什麼說Pump式MEME化資產發行方式有毒?不知道大家是否想過,造成這一波鏈上遍地屍骸的“原罪”到底是什麼?答案就是大家都知道有毒,卻還是會小酌一口的:Pump式MEME化資產發行方式。 最初,Pump式的內外盤啓動模式,能讓不少P小將能夠靠枯坐、試錯等贏來較大概率投資倍率,加上跑出外盤後存在的市場情緒Fomo放大效應,使得Pump發行資產方式一度成爲主流。 但,成也Pump,敗也Pump,Pump發行資產方式本質上: 1)是短期工業化流水線發幣,這種發幣方式主打標準化操作、低門檻准入、快速量產,這導致大部分項目發幣根本沒有完整的項目規劃,更無從談起技術創新和產品落地,就主打一個批量生產,破發了,重新再產。

爲什麼說Pump式MEME化資產發行方式有毒?

不知道大家是否想過,造成這一波鏈上遍地屍骸的“原罪”到底是什麼?答案就是大家都知道有毒,卻還是會小酌一口的:Pump式MEME化資產發行方式。

最初,Pump式的內外盤啓動模式,能讓不少P小將能夠靠枯坐、試錯等贏來較大概率投資倍率,加上跑出外盤後存在的市場情緒Fomo放大效應,使得Pump發行資產方式一度成爲主流。

但,成也Pump,敗也Pump,Pump發行資產方式本質上:

1)是短期工業化流水線發幣,這種發幣方式主打標準化操作、低門檻准入、快速量產,這導致大部分項目發幣根本沒有完整的項目規劃,更無從談起技術創新和產品落地,就主打一個批量生產,破發了,重新再產。
查看原文
當@KaitoAI的空投盛宴之後結束,明顯感覺Twitter上Yap的聲音少了,這其實才是正常態。如果只爲了刷空投才連接kaito,根本沒有領悟Kaito生態位存在的價值: 客觀來說,Kaito做的就是這輪 Crypto Cycle的注意力經濟分發調度中心(鏈),KOL爲支撐這一系統運轉的礦工/驗證共識分支(節點),$KAITO就是必要的激勵手段(Tokenomics),Mindshare心智則是kaito網絡的生意模式(出租區塊容量),而那些加入Kaito生態的項目方其實是關鍵客戶(Gas消耗方)。 當PumpFun主導的MEME化資產滿天飛的時候,Crypto世界就勢必會出現一場注意力搶奪大戰。試想,越來越多項目方需要Mindshare區塊佔有權,就一定會拉高Gas資源給鏈注入做經濟動能,當鏈的區塊容量逐漸飽和,勢必會帶來非常強勁的商業價值支撐,那麼,作爲挖礦節點(KOL),每個礦工都能享受持久的商業分紅。 “平臺本身 → 注意力經濟的分發調度中心(鏈) KOL → 礦工/驗證節點 $KAITO→ 激勵機制(Tokenomics) Mindshare心智 → 商業模式(區塊容量租用) 項目方 → 客戶(Gas消耗方)” 這纔是Kaito打造的注意力流量經濟的正向飛輪,沒人刻意刷,算法的挑戰性最小,商業模式才最健康可持續。
當@KaitoAI的空投盛宴之後結束,明顯感覺Twitter上Yap的聲音少了,這其實才是正常態。如果只爲了刷空投才連接kaito,根本沒有領悟Kaito生態位存在的價值:

客觀來說,Kaito做的就是這輪 Crypto Cycle的注意力經濟分發調度中心(鏈),KOL爲支撐這一系統運轉的礦工/驗證共識分支(節點),$KAITO就是必要的激勵手段(Tokenomics),Mindshare心智則是kaito網絡的生意模式(出租區塊容量),而那些加入Kaito生態的項目方其實是關鍵客戶(Gas消耗方)。

當PumpFun主導的MEME化資產滿天飛的時候,Crypto世界就勢必會出現一場注意力搶奪大戰。試想,越來越多項目方需要Mindshare區塊佔有權,就一定會拉高Gas資源給鏈注入做經濟動能,當鏈的區塊容量逐漸飽和,勢必會帶來非常強勁的商業價值支撐,那麼,作爲挖礦節點(KOL),每個礦工都能享受持久的商業分紅。

“平臺本身 → 注意力經濟的分發調度中心(鏈)
KOL → 礦工/驗證節點
$KAITO→ 激勵機制(Tokenomics)
Mindshare心智 → 商業模式(區塊容量租用)
項目方 → 客戶(Gas消耗方)”

這纔是Kaito打造的注意力流量經濟的正向飛輪,沒人刻意刷,算法的挑戰性最小,商業模式才最健康可持續。
查看原文
說一說對Bybit被盜15億天量資產的看法: 1)相比2018-2019年幾乎三天一安全事件的區塊鏈脆弱生態,好長時間沒聽說大規模的黑客攻擊了,以至於都對區塊鏈這片黑暗森林的整體安全佈防能力產生了信心。 但Bybit被盜事件一爆發,就會發現區塊鏈安全問題會伴隨區塊鏈生態鞏固發展的始終,智能合約工程實現能力、本地服務器系統佈防能力、社工安全意識防護能力等等,隨時都可能被黑客找到安全薄弱點。區塊鏈安全問題永遠不能掉以輕心。 2)Bybit過去一年在現貨交易量、上幣市場策略、用戶活躍度等方面都有非常出彩的表現,正處於招兵買馬,擴張佈局,蓄勢待發之際。被黑客這麼防不勝防的一擊,多少會影響繼續突進的勢頭。 但市場不少人以此和FTX 破產事件對比,我覺得有些矯枉過正了,對於CEX交易所繫統而言,外部安全威脅影響遠不及內部治理風險更致命,相比FTX“內患”導致的系統性崩盤,Bybit抵抗外力黑客攻擊,需要的只是時間問題; 3)很多人恐慌15億的天量“解鎖”會給市場帶來大量拋壓,根據以往大的黑客攻擊事件經驗,短期受挫的只是市場信心面,無秩序的恐慌提幣拋售纔是造成市場波動的根本。 15億美金的天量資產靠CEX流出幾乎不可能,只能通過混幣器分開,然後用1-3年的時間在鏈上慢慢消化,因此,市場需要保持警惕,但也不用過於恐慌。
說一說對Bybit被盜15億天量資產的看法:

1)相比2018-2019年幾乎三天一安全事件的區塊鏈脆弱生態,好長時間沒聽說大規模的黑客攻擊了,以至於都對區塊鏈這片黑暗森林的整體安全佈防能力產生了信心。

但Bybit被盜事件一爆發,就會發現區塊鏈安全問題會伴隨區塊鏈生態鞏固發展的始終,智能合約工程實現能力、本地服務器系統佈防能力、社工安全意識防護能力等等,隨時都可能被黑客找到安全薄弱點。區塊鏈安全問題永遠不能掉以輕心。

2)Bybit過去一年在現貨交易量、上幣市場策略、用戶活躍度等方面都有非常出彩的表現,正處於招兵買馬,擴張佈局,蓄勢待發之際。被黑客這麼防不勝防的一擊,多少會影響繼續突進的勢頭。

但市場不少人以此和FTX 破產事件對比,我覺得有些矯枉過正了,對於CEX交易所繫統而言,外部安全威脅影響遠不及內部治理風險更致命,相比FTX“內患”導致的系統性崩盤,Bybit抵抗外力黑客攻擊,需要的只是時間問題;

3)很多人恐慌15億的天量“解鎖”會給市場帶來大量拋壓,根據以往大的黑客攻擊事件經驗,短期受挫的只是市場信心面,無秩序的恐慌提幣拋售纔是造成市場波動的根本。

15億美金的天量資產靠CEX流出幾乎不可能,只能通過混幣器分開,然後用1-3年的時間在鏈上慢慢消化,因此,市場需要保持警惕,但也不用過於恐慌。
查看原文
AI行業會從“卷模型”到“卷應用”,當模式本身不再是稀缺資源時,競爭焦點會是如何將模型落地爲AI Agent使用工具。因此,接下來的AI Agent會走三個大方向: 2條細分應用賽道 + 1個大infra敘事 1)Defai,是一種金融服務類Agent,包括自動化MEV策略(讓MEV捕獲權從礦工擴展至普通用戶),動態風險管理(讓Agent自動調整抵押率、止損線、預判黑天鵝)、鏈上信用評分(分析用戶歷史行爲,個性化調整DeFi利率和質押率)等等; 2)Gamefai,是一種遊戲類服務Agent,包括多Agent協作小遊戲(新遊戲範式),人+Agent菠菜類互動(AI寵物對戰),以及遊戲NPC Agent化(NPC擁有記憶情感和成長軌跡,和玩家形成虛擬社會關係); 3)鏈化,是一種web2 AI Agent接軌過去區塊鏈infra的“通用化、模塊化”探索,包括去中心化算力、數據、算法Platform、適配Agent的Oracle 2.0、能動態管理記憶的DA存儲、支持多Agent基於鏈infra協作交互的Interoperability等特定解決方案等。
AI行業會從“卷模型”到“卷應用”,當模式本身不再是稀缺資源時,競爭焦點會是如何將模型落地爲AI Agent使用工具。因此,接下來的AI Agent會走三個大方向: 2條細分應用賽道 + 1個大infra敘事

1)Defai,是一種金融服務類Agent,包括自動化MEV策略(讓MEV捕獲權從礦工擴展至普通用戶),動態風險管理(讓Agent自動調整抵押率、止損線、預判黑天鵝)、鏈上信用評分(分析用戶歷史行爲,個性化調整DeFi利率和質押率)等等;

2)Gamefai,是一種遊戲類服務Agent,包括多Agent協作小遊戲(新遊戲範式),人+Agent菠菜類互動(AI寵物對戰),以及遊戲NPC Agent化(NPC擁有記憶情感和成長軌跡,和玩家形成虛擬社會關係);

3)鏈化,是一種web2 AI Agent接軌過去區塊鏈infra的“通用化、模塊化”探索,包括去中心化算力、數據、算法Platform、適配Agent的Oracle 2.0、能動態管理記憶的DA存儲、支持多Agent基於鏈infra協作交互的Interoperability等特定解決方案等。
查看原文
爲什麼TRUMP之後,名人幣都已“變質”?其實自TRUMP之後,名人幣的意義已經完全“變質”了,只需釐清楚兩個事實: 1)Crypto市場預期圈外名人發幣帶增量資金和用戶的預期有問題:Trump發幣之所以吸睛除了圈內本身PVP的風氣外,主要源於市場對於特朗普加密友好政府未來一系列加密政策的看好。 然而事實證明,發MEME幣和加密政策落地是兩碼事,總統不可能爲幣價負責,更不可能爲幣價引入現實世界的信譽背書。

爲什麼TRUMP之後,名人幣都已“變質”?

其實自TRUMP之後,名人幣的意義已經完全“變質”了,只需釐清楚兩個事實:

1)Crypto市場預期圈外名人發幣帶增量資金和用戶的預期有問題:Trump發幣之所以吸睛除了圈內本身PVP的風氣外,主要源於市場對於特朗普加密友好政府未來一系列加密政策的看好。

然而事實證明,發MEME幣和加密政策落地是兩碼事,總統不可能爲幣價負責,更不可能爲幣價引入現實世界的信譽背書。
查看原文
關於 AI Agent的研究和投資建議(內含熱門項目解讀):關於 AI Agent的研究和投資,給若干參考建議(內含熱門項目解讀): 1)AI Agent市場還過於早期,整體品相還是MEME化,即便是有價值的增量項目也披着MEME的外衣,用傳統價值判斷的邏輯很難看明白一個項目,所以看到好玩、有趣且有創新的項目,越早參與越好,下注多少取決於鏈上Holder地址、社區口碑、整體市值等一系列綜合因素,總之,用“技術思維”分析項目,用玩“MEME”的心態投資項目;

關於 AI Agent的研究和投資建議(內含熱門項目解讀):

關於 AI Agent的研究和投資,給若干參考建議(內含熱門項目解讀):

1)AI Agent市場還過於早期,整體品相還是MEME化,即便是有價值的增量項目也披着MEME的外衣,用傳統價值判斷的邏輯很難看明白一個項目,所以看到好玩、有趣且有創新的項目,越早參與越好,下注多少取決於鏈上Holder地址、社區口碑、整體市值等一系列綜合因素,總之,用“技術思維”分析項目,用玩“MEME”的心態投資項目;
查看原文
爲什麼說AI Agent有DeFi Summer級的行業增長機會?我上篇文章分享了AI DePIN、AI MEME、AI Agent等AI敘事之間的邏輯關係,可是在挖掘AI潛在Alpha的時候問題來了,是跟可能來自陰謀集團財富效應強但頻繁更替的AI MEME?是選正搭建infra卻還很早期的協議框架?或者選一些很酷且有特定應用場景的單體AI? 說實在的,我混亂了很久,以下僅梳理一些淺見: 1)大的趨勢毋庸置疑,AI Agent既不是一種“資產”,也不是一種“應用”,而是一種大規模的區塊鏈生態“敘事”新範式。

爲什麼說AI Agent有DeFi Summer級的行業增長機會?

我上篇文章分享了AI DePIN、AI MEME、AI Agent等AI敘事之間的邏輯關係,可是在挖掘AI潛在Alpha的時候問題來了,是跟可能來自陰謀集團財富效應強但頻繁更替的AI MEME?是選正搭建infra卻還很早期的協議框架?或者選一些很酷且有特定應用場景的單體AI? 說實在的,我混亂了很久,以下僅梳理一些淺見:
1)大的趨勢毋庸置疑,AI Agent既不是一種“資產”,也不是一種“應用”,而是一種大規模的區塊鏈生態“敘事”新範式。
查看原文
如何看待螞蟻數科攜手Sui Network佈局RWA賽道?看到科技巨頭螞蟻數科也悄然佈局RWA賽道了,並鎖定了服務ESG領域新能源資產——一種長週期運營需要大量現金流的業務場景。 繼Ondo引入美國國債,Huma接入信用服務應收帳款之後,螞蟻數科和 Sui 雙雙合作意欲拿下ESG這種合規資質要求更高、成長性好、推出週期更長、投資人羣更專業的“重磅級”應用場景。簡單談談看法: 1)現實資產代幣化(RWA)是很多傳統金融TradFi巨頭接軌web3領域的必選切入點,原因在於:

如何看待螞蟻數科攜手Sui Network佈局RWA賽道?

看到科技巨頭螞蟻數科也悄然佈局RWA賽道了,並鎖定了服務ESG領域新能源資產——一種長週期運營需要大量現金流的業務場景。
繼Ondo引入美國國債,Huma接入信用服務應收帳款之後,螞蟻數科和 Sui 雙雙合作意欲拿下ESG這種合規資質要求更高、成長性好、推出週期更長、投資人羣更專業的“重磅級”應用場景。簡單談談看法:
1)現實資產代幣化(RWA)是很多傳統金融TradFi巨頭接軌web3領域的必選切入點,原因在於:
查看原文
FlareNetwork爲XRP提供智能合約接入支持,會是XRPFi的開端麼?有點意思,@FlareNetworks 提出爲XRP網絡提供一套質押服務,目標讓XRP持有者能參與進其他諸如預言機、L2等web3應用場景中。很多人只看到了 $XRP 的連續暴漲,殊不知 $FLR 也毫不遜色跟了3倍漲幅。不禁問,瑞波幣和Flare網絡到底啥關係,繼BTCFi之後,XRPFi也會成爲新敘事?接下來,簡單梳理下: 1)瑞波幣XRP是典型的老幣種,其誕生於2012年(比以太坊要早很多),目標要替代傳統銀行間的SWIFT支付和結算系統,實現高速低成本的跨境支付應用。

FlareNetwork爲XRP提供智能合約接入支持,會是XRPFi的開端麼?

有點意思,@FlareNetworks 提出爲XRP網絡提供一套質押服務,目標讓XRP持有者能參與進其他諸如預言機、L2等web3應用場景中。很多人只看到了 $XRP 的連續暴漲,殊不知 $FLR 也毫不遜色跟了3倍漲幅。不禁問,瑞波幣和Flare網絡到底啥關係,繼BTCFi之後,XRPFi也會成爲新敘事?接下來,簡單梳理下:

1)瑞波幣XRP是典型的老幣種,其誕生於2012年(比以太坊要早很多),目標要替代傳統銀行間的SWIFT支付和結算系統,實現高速低成本的跨境支付應用。
查看原文
爲什麼一定不能錯過AI Agent敘事熱潮?爲什麼一定不要錯過此次AI Agent敘事熱潮? 很多人還覺得AI Agent和“AI +DePIN、AI 算力/推理聚合平臺、AI MEME”一樣只是短暫的一波熱點。但其實我想說,它們都只是AI +Crypto融合不同階段的顯現,最終會合力驅動牛市主升浪的到來。接下來,逐點談談我的看法: 1)總的來說,AI+Crypto成爲這輪牛市主升浪的敘事邏輯不會變,因爲AGI 大模型訓練和未來多模態AI行業縱深發展,對傳統算力、存儲、數據等“資源”需求會越來越大,這意味着AI行業會非常內卷和殘酷,且壟斷會不可避免,這勢必會造成一部分中小企業創新需求的“外溢”。

爲什麼一定不能錯過AI Agent敘事熱潮?

爲什麼一定不要錯過此次AI Agent敘事熱潮? 很多人還覺得AI Agent和“AI +DePIN、AI 算力/推理聚合平臺、AI MEME”一樣只是短暫的一波熱點。但其實我想說,它們都只是AI +Crypto融合不同階段的顯現,最終會合力驅動牛市主升浪的到來。接下來,逐點談談我的看法:
1)總的來說,AI+Crypto成爲這輪牛市主升浪的敘事邏輯不會變,因爲AGI 大模型訓練和未來多模態AI行業縱深發展,對傳統算力、存儲、數據等“資源”需求會越來越大,這意味着AI行業會非常內卷和殘酷,且壟斷會不可避免,這勢必會造成一部分中小企業創新需求的“外溢”。
查看原文
解讀Zircuit:一條特立獨行的layer2?爲什麼說 @ZircuitL2 是一條特立獨行的layer2? 1)它基於OP Stack Codebase構建卻不屬於OP超級鏈陣營?2)屬於OP-Rollup鏈卻沒凸顯欺詐證明,從名字到技術細節都烙有極強的ZK印記?3)明明和AVS安全共識機制無關聯卻給了$Eigen質押者空投等等。接下來,簡單說說我對Zircuit這條鏈的理解: 1)OP Stack顯然提供了一個快速起layer2的基礎技術框架,但包括 Metis 、Mantle 、Zircuit等在內的諸多鏈都用了OP Stack的Codebase技術框架卻沒有併入Superchain的戰略路線。

解讀Zircuit:一條特立獨行的layer2?

爲什麼說 @ZircuitL2 是一條特立獨行的layer2? 1)它基於OP Stack Codebase構建卻不屬於OP超級鏈陣營?2)屬於OP-Rollup鏈卻沒凸顯欺詐證明,從名字到技術細節都烙有極強的ZK印記?3)明明和AVS安全共識機制無關聯卻給了$Eigen質押者空投等等。接下來,簡單說說我對Zircuit這條鏈的理解:
1)OP Stack顯然提供了一個快速起layer2的基礎技術框架,但包括 Metis 、Mantle 、Zircuit等在內的諸多鏈都用了OP Stack的Codebase技術框架卻沒有併入Superchain的戰略路線。
登入探索更多內容
探索最新的加密貨幣新聞
⚡️ 參與加密貨幣領域的最新討論
💬 與您喜愛的創作者互動
👍 享受您感興趣的內容
電子郵件 / 電話號碼

實時新聞

--
查看更多

熱門文章

HU1990
查看更多
網站地圖
Cookie 偏好設定
平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