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確實在推行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力圖將美國打造爲加密貨幣領域的全球領導者。這並非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一套結合了國家戰略、經濟現實與地緣政治考量的複雜組合拳。
特朗普政府正通過一系列政策,從國家層面爲加密貨幣“正名”並深度參與。
2025年3月,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建立了 “戰略比特幣儲備” 和 “美國數字資產儲備” 。這意味着美國政府首次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視爲國家戰略儲備資產。命令明確規定,儲備中的比特幣將不會被出售,而是作爲長期的價值儲存手段。
除了將執法部門沒收的加密貨幣轉入儲備,政府還探索非市場化的積累方式。例如,已提交的(美國比特幣法案)提議,允許納稅人用比特幣繳納聯邦稅款,這些比特幣將直接進入戰略儲備。這樣既避免了政府在公開市場收購可能推高價格,又能穩步增加國庫持有量。
這一系列舉措的背後,是應對國內經濟挑戰和維繫全球金融霸權的雙重動機。
截至2024年底,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已突破35萬億美元,佔GDP比重高達125%。將比特幣這類總量固定、具有抗通脹特性的資產納入儲備,被視爲對衝美元貶值風險、重塑市場信心的一種非常規嘗試。
美國政府意識到,未來的金融競爭將在數字領域展開。通過率先擁抱加密貨幣並建立清晰的監管框架(如(天才法案)),美國希望吸引全球加密企業和人才迴流,鞏固其金融領導地位。
在穩定幣領域,美國有一個更具體的構想。目前,全球95%的穩定幣是美元穩定幣,其發行商需要購買大量美國國債作爲儲備資產。隨着穩定幣規模擴大(預計到2030年可能達3.7萬億美元),這些發行商將成爲美債的大買家。這形成了一個“鏈上美債循環”:美國財政部發行國債 → 穩定幣發行商用美元購買 → 全球用戶獲得美元穩定幣 → 美國財政部獲得資金,從而緩解美債的發行壓力。
儘管願景宏大,但特朗普政府的加密貨幣戰略面臨着顯著的風險和爭議。
加密貨幣市場以價格劇烈波動著稱。例如2025年初,比特幣就曾從近11萬美元迅速跌至不到8萬美元。這種波動性對國家儲備資產的穩定性和管理能力都構成了巨大挑戰。
特朗普家族及其支持者深度涉足加密產業,持有大量相關資產和代幣。當國家政策與家族財富緊密關聯時,引發了關於其政策是爲國家利益還是私人利益服務的廣泛質疑。
有觀點認爲,比特幣將在美元崩潰後成爲贏家。但歷史經驗表明,法定貨幣的崩潰往往伴隨社會混亂與信任蒸發,屆時基本生存物資的重要性將遠超任何數字資產。美元體系的困境更多意味着全球性的挑戰,而非比特幣簡單的“勝利”。
總而言之,特朗普的“比特幣超級大國”戰略,其核心是試圖將加密貨幣這股新興力量納入並服務於現有的美元體系,而非顛覆它。其目標是通過將美元霸權延伸至數字領域,來應對債務壓力和新的國際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