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他去年剛衝進這個圈子的時候,那叫一個自信滿滿,拍着胸脯跟我說:“我可精明着呢,就玩最穩妥的現貨,那些帶槓桿的玩意兒風險太高,我纔不碰,穩賺!” 現在想想,當時他那篤定的樣子,真是又好笑又可氣。
那段時間,他簡直像被灌了迷魂湯。微信羣裏有人說 “某個數字資產要漲了,趕緊上車”,他二話不說,立馬轉 2 萬進去;沒過幾天,又有人喊 “這玩意兒跌到支撐位了,抄底的好時機來了”,他眼睛都不眨,再追 3 萬進去。就這麼盲目跟風,半年下來,盈利的影子沒見到,賬戶裏的錢倒是從 8 萬硬生生縮水到 1 萬多。
其實在這個圈子裏,像他這樣的人一抓一大把。總覺得現貨就是 “安全牌”,把它當成了萬無一失的 “避風港”,結果最後都栽在了這種 “溫水煮青蛙” 式的虧損裏。說到底,不是不會選數字資產,而是沒避開那些藏在暗處的坑。
首先,千萬別信所謂 “大佬” 的喊單,那些消息早就滯後了。你以爲人家好心告訴你 “要漲了”,實際上人家大概率早就悄悄減倉,就等你這樣的 “接盤俠” 進場呢。等你興沖沖地跟風買入,跌個 8% 都算是家常便飯,到時候想賣都沒人接手,只能眼睜睜看着錢打水漂。而且當整體趨勢向下的時候,盲目補倉就是在填坑。我這朋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跌 6% 的時候,他補了 1 萬;跌 12% 的時候,又補了 1 萬;結果第三次補完,那數字資產的價格直接腰斬,他瞬間傻眼了。要知道,市場可不會因爲誰虧了錢就手下留情,該止損的時候就得果斷割肉,保住本金纔是王道。
其次,把所有錢都投進一個數字資產裏,那更是危險到極致,一旦遇到 “黑天鵝” 事件,直接就歸零了。我這朋友之前就犯了這個致命錯誤,把 6 萬全都砸進了一枚所謂的 “概念幣” 裏,還美滋滋地等着翻倍。結果沒過多久,項目方突然宣佈計劃延期,那枚幣當天就暴跌 40%,他的心也跟着涼透了。所以說,分倉投資不是簡單地分散風險,而是給本金留條退路,單個數字資產的投入,最好別超過總資金的 30%。
再者,看圖表可比聽別人的建議靠譜多了,趨勢都明明白白地寫在 K 線裏。我這朋友之前根本不動腦子看盤,就知道 “漲了就買,跌了就補”,完全是憑感覺操作。後來我教他看 K 線:上影線長,說明拋壓重,後續上漲難度大;高點一個比一個低,那就是明顯的跌勢。很多時候,趨勢不明朗的時候,與其瞎操作,不如穩住不動,至少不會虧得太慘。
說到底,做現貨拼的是 “穩”,而不是 “熬”。控制倉位(單次投入不超過總資金的 20%)、順應趨勢(只買處於上漲趨勢的數字資產)、穩住心態(賺到 5%-10% 就及時落袋爲安),這三點至關重要,可我這朋友是一點都沒做到。
不過還好,上週他終於聽進去我的話了,試着分倉買了兩枚主流的數字資產,也不再盲目跟風補倉,沒想到還真就沒再虧了。
所以各位在這個圈子裏摸爬滾打的朋友要記住,現貨從來都不是什麼 “保險箱”,它更像是一個考驗心態和策略的 “慢考場”。稍有不慎,就可能栽大跟頭。
最後問大家一句,你們在做現貨的時候,有沒有踩過什麼坑?或者有什麼靠譜的經驗?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咱們一起交流學習,少走彎路!也別忘了點個關注,後續我還會分享更多加密市場的乾貨內容,帶你看清市場真相!
#美国加征关税 $E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