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后臺收到條留言:“老師,永續合約開幾倍最穩?我開5倍都爆了,有人開100倍卻賺了,這是啥玄學?” 這話問得我直樂——圈裏90%的人栽在槓桿上,都栽在“盯錯了重點”上。

先潑盆冷水:槓桿這東西,從來不是給普通人量身定做的“暴富加速器”,而是柄淬了風險的雙刃劍。尤其是永續合約,沒有到期日的設定看着自由,隨時能進出、持倉能續期,可這自由裏藏着的誘惑,纔是最磨人的——收益被放大多少倍,風險就會跟着翻多少倍,甚至更狠。

總有人把槓桿倍數當“炫富指標”,上次跟個老交易員喝茶,他說有個新手跟他炫耀“常年開30到50倍”,他反問“咋不開100倍?”,新手撇撇嘴說“爆得太快”。我聽完差點噴茶——這邏輯就錯了!只要開了槓桿,管你是5倍還是100倍,都是在刀尖上跳舞,區別無非是市場給你留的反應時間長點還是短點。

給你們算筆實在賬,拿主流加密資產舉例:30倍槓桿下,標的波動3%左右就可能觸發爆倉線;50倍槓桿,波動2%就夠讓你出局;要是敢開100倍,1%的波動就能把你賬戶清空。反過來看,1倍槓桿是穩,可趕上小行情,賺的錢還不夠付手續費,跟存定期沒啥區別。

說真的,爆倉的鍋從來不該讓“倍數”背——90%的爆倉,根源都是倉位亂搭、保證金給得摳摳搜搜。有人拿幾百塊本金就想撬幾萬的收益,市場稍微抖一下就被掃出局,最憋屈的是啥?方向看對了,就因爲扛不住一點波動被迫離場,比丟了錢包還難受。

做了8年加密交易,我總結出一條鐵律:永續合約不怕高倍,就怕不留“安全墊”。保證金必須能扛住正常波動,這是底線中的底線。再給你們三個壓箱底的建議,照着做至少能少虧80%:

第一,堅決用逐倉,別碰全倉。全倉看着能“扛波動”,實則一旦觸發風險,整個賬戶都得陪葬,逐倉能把風險圈在單個倉位裏,留條後路;第二,止損必須設,別跟市場賭脾氣。多少人爆倉都是因爲“再等等就反彈了”,扛單就是爆倉的前奏,這話我每天都跟自己說;第三,別貪小利求暴富。比如拿5000塊本金,每天定個50到100塊的小目標,複利滾起來的威力,比你賭一次大行情靠譜多了。

最後說句掏心窩子的:槓桿就是面放大鏡,它放大的從來不是行情,而是你的心態和紀律。有人開100倍卻因爲紀律嚴、止損狠活得好好的,有人開5倍卻因爲貪念和僥倖虧得底朝天。這市場從來不是賭贏的,是靠系統和紀律贏的——槓桿本身沒錯,失控纔是禍根。

想避開更多槓桿坑、學真能用的交易邏輯?關注我,下次咱們扒一扒“如何用小倉位喫大波動”的乾貨——畢竟在加密圈,活下來才能賺得到。關注我,準沒錯!

#特朗普取消农产品关税 $ETH

$B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