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約本質就是加密圈的 “未來價格約定”,英文叫 Future,跟咱們生活裏 “先交定金訂貨” 一個邏輯 只不過不用真拿幣,純賭未來某幣種的價格走向。​

它的計量單位是 “張”,1 張就是 1 份約定:​

  • 新開 1 張:相當於你和交易對手簽了份新約定,全市場合約總持倉量會 + 1;​

  • 接手別人的合約:就是 “二手約定”,你替別人履行原來的承諾,總持倉量不變。​

我的核心觀點:別覺得 “合約” 聽起來比現貨高級,它本質就是個 “賭局工具”—— 工具本身沒好壞,但新手用它,大概率是給市場送人頭!​

二、合約 vs 現貨:差的不只是 “拿不拿幣”,是生死線!​

現貨交易很簡單:“一手交錢一手拿幣”,買完幣揣進錢包,漲跌都只跟自己有關,最多套牢,不會血本無歸;​

但合約完全不一樣:​

  • 不用真持有幣種,只對 “未來價格” 博弈 —— 你看漲比特幣,我看跌,咱倆簽約定,到期按實際價格算輸贏;​

  • 核心是 “零和博弈”:你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別人虧的;反之亦然,沒有 “大家一起賺” 的好事;​

  • 最大特點:能加槓桿、能做空(就是賭價格跌)—— 這倆功能讓合約比現貨刺激 10 倍,但也讓 “歸零速度” 快 10 倍!​

我的血淚忠告:新手別一上來就沉迷 “做空賺錢” 的幻想,雙向交易 = 雙向爆倉風險,現貨都沒玩明白,就碰合約,純屬自尋短見!​

三、槓桿的真相:不是 “倍數越高越牛”,是 “死得越快”!​

很多新人以爲 “槓桿倍數 = 賺錢速度”,上來就拉滿 100 倍,結果跌 1% 就直接歸零 —— 這就是沒搞懂槓桿的核心邏輯!​

舉個通俗例子(數字隨便編,看邏輯就行):​

假設現在比特幣價格 10 萬元,某合規平臺的合約 1 張保證金是 100 元,平臺標註 “最高 100 倍槓桿”:​

  • 理論上:100 元保證金能撬動 1 萬元的合約價值(100 元 ×100 倍);​

  • 但實際槓桿 = 合約價值 ÷ 你的實際保證金!​

如果你只放 100 元當保證金,實際槓桿就是 100 倍,價格跌 1%,100 元直接沒了(爆倉);​

但如果你往賬戶裏存 5000 元當保證金,實際槓桿就變成 2 倍(1 萬元合約價值 ÷5000 元保證金),就算跌 5%,也只是虧 250 元,不會爆倉!​

我的獨家總結:槓桿倍數是平臺給的 “上限”,不是你必須用的 “標配”!新手想活下來,就把實際槓桿控制在 2-5 倍,別跟槓桿比狠,比誰活得久纔是王道!​

最後:給新手的 3 句掏心窩子的話​

  1. 合約不是 “快速暴富工具”,是 “快速篩選韭菜工具”90% 的新手爆倉,都是因爲 “貪心 + 不懂規則”;​

  1. 先玩熟現貨,再碰合約!連幣種波動規律都摸不清,就加槓桿,跟裸奔過馬路沒區別;​

  1. 永遠別把全部本金投進合約!建議用 “虧了也不心疼” 的閒錢試水,比如總資金的 5%-10%,就算爆倉,也不影響生活。​

#加密市场回调 $ETH

ETH
ETHUSDT
2,825.61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