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大餅$BTC 跌到底消停了,強勢山寨應該會有一波行情。這種想法基本上就是散戶思維的典型體現。大餅跌到底?你怎麼知道現在不是底?市場從來不會等你準備好了再給機會。
真正的邏輯是:強勢山寨$ETH 在大餅震盪期間就已經開始表現了,等你覺得"消停了"的時候,好標的早就拉完了。現在這個階段,資金輪動的速度比以前快太多,PVP程度也更激烈。
我的建議是別等了,有看好的標的就分批進,嚴格止損。市場不會因爲你的舒適區而改變節奏。
看到GAIB這個項目,我覺得它其實是在做一個很有意思的"三明治"生意。
就像是把原本分散的AI算力資源,包裝成一個可以交易的金融產品,讓普通投資者也能分一杯羹。這個思路其實挺聰明的,因爲AI基礎設施確實是燒錢但有實際需求的賽道。
不過我比較好奇的是,AID這個合成美元的收益來源到底有多穩定。畢竟GPU算力的需求波動其實挺大的,尤其是在AI熱潮可能降溫的情況下。而且從sAID的設計來看,感覺更像是在做一個流動性挖礦的變種。
我的疑問是:當AI基礎設施的實際收益跟不上代幣價格預期的時候,這套機制能否持續運轉?還是說最終還是會回到傳統DeFi那套"左手倒右手"的遊戲?
從投資角度看,這類RWA項目的關鍵在於底層資產的真實性和可持續性,而不是代幣機制設計得多花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