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人問我:永續合約到底要開幾倍槓桿?

說真的,這問題我聽了十年,從萌新到老炮都在這裏摔過跤。

要記住——槓桿不是發財神器,是快刀。

用好了是加速器,用不好就是絞肉機。

永續沒有到期日,你不爆倉就能一直扛着。

聽着自由,實際上自由裏藏着誘惑:

想進就進、想退就退、收益能放大,風險也跟着翻倍。

昨天有個兄弟跟我說他常用 30~50 倍。

我反問他:那爲啥不直接開 100?

他回我一句“爆太快”,我笑了。

因爲只要你上槓杆,不管幾倍,都是貼着刀鋒走,

差別只是市場給你剩多少反應時間。

再舉個 BTC 的例子:30 倍要 16U、50 倍 10U、100 倍 5U。

倍數一換,整個風險收益檔位都不一樣。

1 倍穩得像老牛,卻慢;100 倍像火箭,你得有止損、有原則,不然點錯一下就下去了。

真正讓人爆倉的,往往不是槓桿高,而是倉位亂、保證金薄。

拿幾百 U 想撬幾十倍的倉,一點小波動就把你抖出去。

最扎心的不是虧錢——是方向看對了,卻被提前掃掉。

所以記着一句:

永續不是怕高倍,是怕你不給自己留空間。

保證金一定要能扛住正常震盪。

不想被市場教育,三條鐵律刻腦子裏:

1️⃣ 一律用逐倉,別動不動就全倉。

2️⃣ 止損必須設,扛單就是和爆倉簽字。

3️⃣ 目標別太貪,本金 5000U,每天穩定拿 50~100U,複利比你想得更恐怖。

說穿了,槓桿放大的不是行情,是你的心態和紀律。

多數人虧輸的,不是市場,是自己飄了。

最後一句:

能穩穩控住虧損的 100 倍,比沒止損的 5 倍更安全。

永續不是靠運氣活着的,是靠體系活着的。

槓桿沒錯,失控纔是問題。

$ETH $Z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