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sma for DeFi 聽起來很令人興奮。將所有瘋狂的交易和借貸移出以太坊的主鏈,突然間,燃氣費就不會讓你感到窘迫。安全性仍然與 L1 連接,因此你並不是漂浮在虛空中。但這真的適合 DeFi 嗎?它與 Rollup 相比表現如何?

這是它的工作原理:Plasma 設置了處理自己交易的“子鏈”,然後將結果批量——基本上是 Merkle 根——返回以太坊。因此,不是每一個小的交換或轉移都打到主網,而是你得到一堆鏈下區塊,只有摘要被送回家。作爲用戶,你獲得一個 Merkle 證明,證明你的餘額或 UTXO 是真實的。如果發生了什麼可疑的事情,你可以帶着那個證明跳回以太坊。你獲得了更高的可擴展性,但如果事情出錯,以太坊仍然會支持你。
這對去中心化金融(DeFi)來說是個大事情。自動化市場做市商、借貸、永續合約、去中心化交易所——它們都在不斷處理更新:交換、利息、清算、再抵押。直接在以太坊上運行這些,你將付出高昂的代價,等待永無止境。Plasma 讓你以極低的成本每秒發出數千筆交易。突然之間,微交易和不斷的再平衡變得合理。風險管理獲得了全新的工具箱。
安全性也是另一個優勢。與那些自創共識的側鏈不同,Plasma 依賴於以太坊來實現最終性和爭議解決。如果一個 Plasma 操作員變得不正當——審查、凍結,甚至僞造狀態——用戶可以挑戰或撤回到 L1。這個逃生通道對 DeFi 來說至關重要,因爲漏洞或治理危機可能會毀掉你的資金。開發者有空間進行實驗,但總有迴歸的方式。
但 Plasma 也有包袱。它在複雜智能合約方面表現不佳。經典的 Plasma 模型——Plasma Cash、MVP 等——是爲簡單支付而構建的,而不是去中心化金融的複雜世界。DeFi 依賴於集中流動性、利息曲線、預言機、複雜的清算邏輯。將這些內容塞入 Plasma 使得退出變得混亂。用戶可能需要巨大的證明才能展示他們在池中的份額或在爭議中解除頭寸。
數據可用性是另一個難題。Plasma 不會將每筆交易都放在鏈上,因此用戶依賴於運營商或第三方獲取他們需要的數據以生成這些 Merkle 證明。如果這些人消失,或者你無法快速獲取數據,你就倒黴了——如果你持有波動的抵押物,這可不是小事。這正是爲什麼 Rollup——將所有數據發佈到 L1 或數據可用性層——成爲了擴展的熱門選擇。
可組合性也受到影響。DeFi 依賴於堆疊協議,但 Plasma 鏈更像是孤立的島嶼。在 Plasma 和以太坊之間移動頭寸或抵押物意味着你需要等待更長時間,處理更多複雜性,並承擔額外風險。你可以快速、便宜地交易,但用戶體驗付出了代價。
那麼,Plasma 適用於 DeFi 嗎?對於小衆應用,當然可以——超快速交易、DeFi 遊戲或退出簡單的專業衍生品。但對於主流 DeFi 的混亂、互聯世界來說,rollups(特別是 ZK-rollups)更容易處理。Plasma 仍然留下了印記——它教會了每個人關於安全退出和最小化信任的重要性。但現在呢?DeFi 的未來看起來更像是 rollup 的形狀。@Plasma #Plasma $XP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