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時間2025年11月13日,美國衆議院以213票贊成、209票反對,通過了結束停擺政府的關鍵程序性投票!43天曆史上最大的停擺結束了。
停擺落幕,降息在即:美國按下“重啓鍵”,加密市場準備迎風起舞
當美國國會終於結束了那場曠日持久的“政治拉扯”,全球市場也同時鬆了一口氣。
這場“停擺風波”,不只是華盛頓的預算爭吵,更是全球流動性預期的分水嶺。
接下來,一個關鍵問題擺在每個投資者面前:
美國重啓,意味着12月真的要降息了嗎?這又將如何改變加密貨幣的方向盤?


停擺結束:美國經濟的“現實傷痕”
在經歷數週的停擺後,美國政府終於重啓運轉。,但表面恢復的秩序,並不能掩蓋經濟層面的後遺症:

① 短期經濟被“按下暫停鍵”
停擺導致聯邦僱員停工、合同項目中斷、採購延誤。CBO(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算——
停擺每延長一週,美國GDP增速就減少約0.1個百分點。
這意味着整個第四季度的增長曲線已經被削弱,企業支出和居民消費均出現階段性放緩。
② 民生支出中斷,消費信心受創
在停擺期間,食品券(SNAP)、退伍軍人福利、州級社會支出等項目受到拖延。
低收入羣體現金流緊張,零售消費數據短暫萎縮。
雖然停擺結束後補發資金會帶來“反彈效應”,但那只是技術性恢復,並非真實復甦。
③ 數據缺口與經濟“迷霧”
停擺期間,重要經濟數據(就業、CPI、PPI等)發佈延遲,市場對宏觀趨勢的判斷被迫“盲飛”。
短期內,即便政府重啓,這種數據滯後依然存在——意味着11月至12月的市場波動,可能會放大對預期的反應。

重啓後的關鍵變量:12月降息,真的要來了?
停擺結束 ≠ 經濟復原。
從宏觀邏輯上看,這場政治鬧劇反而強化了降息的理由。
① 市場已經在定價“12月降息”
根據CME FedWatch工具,市場對12月降息25個基點的預期,已經超過60%。原因很簡單:
就業增速放緩,失業率上升;
核心通脹連續降溫;
停擺削弱了財政支出與消費。
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美聯儲最喜歡的“降息藉口”。


② 華爾街態度:降息已成“共識性押注”
高盛、摩根士丹利、巴克萊等投行均預測,
“12月將成爲2025年首次降息的時間窗口。”他們認爲,美聯儲現在最大的顧慮,不是通脹,而是經濟信心。
③ Fed 的謹慎:怕“假復甦”誤判
停擺結束後,部分經濟數據會因爲補發薪資、補貼而“虛高”。聯儲內部人士多次表示,要區分補償性反彈與真實復甦。
換句話說,美聯儲不會被短期數據迷惑,但寬鬆的門已經打開。

傳統市場的共振:股市興奮,美元猶豫
停擺落幕之後,美國市場迅速進入“重估”階段。
股市:風險偏好迴歸,資金重新進場
降息預期推動成長股、科技股強勢反彈,尤其是高槓杆板塊(芯片、AI、加密概念股)領漲。投資者押注2026年將迎來“新一輪流動性週期”。
債市:收益率開始回落
長期美債在停擺結束後獲得避險與降息雙重支撐,短端利率下行,收益率曲線趨於陡峭化——市場正在提前佈局寬鬆週期。
美元:在強與弱之間搖擺
理論上,降息利空美元;但全球資本仍偏好美國資產——形成“衝突行情”:短期美元維持高位震盪,中長期則存在下行風險。一旦降息落地,美元指數或將正式進入回調通道。

加密市場:宏觀風向轉暖,鏈上資本回流
宏觀降息+政府重啓,對加密貨幣意味着什麼?
可以歸納爲三個關鍵詞:“風險迴歸、流動性釋放、機構再進場”。
1️⃣ 比特幣(BTC):重回流動性主線
停擺期間,BTC一度受到政治不確定性影響而盤整。如今政府重啓+降息預期升溫,加密市場重新被納入“流動性交易”的邏輯。
從價格結構看,比特幣在11月初突破10.7萬美元后出現小幅震盪,
但主升趨勢仍在,機構資金依舊持續買入。
ETF與託管產品的持倉數據顯示:機構賬戶持有BTC超過流通量的10%,這一數字已創歷史新高。華爾街仍在通過合規通道持續加倉。
2️⃣ 以太坊(ETH):“降息+再質押”雙輪驅動
以太坊的邏輯比BTC更復雜。除了貨幣寬鬆的宏觀利好外,ETH的價值敘事正在轉向再質押與ETF再擴容。美國批准ETH現貨ETF的再質押功能後,機構需求快速增加。
數據表明:機構ETF已累計質押超100萬枚ETH,市場流通供給收縮趨勢顯著。
如果12月降息落地,ETH或將成爲“機構槓桿資金”新寵,價格彈性可能高於BTC。
3️⃣ 穩定幣與Altcoin:風險分層迴歸
穩定幣發行方在停擺期間面臨短期現金流壓力,重啓後這種風險緩解。但Altcoin市場仍高度依賴風險偏好與流動性,若宏觀復甦不穩,這些代幣仍可能劇烈波動。

ETF重啓:一波大的浪潮正在襲來
北京時間今日凌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5:30),Canary Funds旗下的$XRP ETF(代碼:XRPC)在納斯達克(Nasdaq) 認證後正式生效,並將在明日開市時正式掛牌交易。
這是繼比特幣、以太坊之後,第三個主流加密資產現貨ETF,
意味着美國資本市場首次正式承認XRP爲可託管、可追蹤的證券化加密資產。
這件事意味着什麼?
第一:XRP的“合法性”終於被確認
自2020年以來,Ripple 與美國SEC的訴訟一直是加密史上最漫長的監管糾紛之一。
如今,納斯達克認證ETF上市,實質上意味着——
監管層已默許 XRP 具備合規證券化路徑。這將成爲 Ripple 勝訴後的又一次制度性勝利。
第二:ETF = 流動性與機構化的入口
ETF的核心不是“投資品”,而是“合規資金通道”。一旦上市,機構、退休金、基金等資金可合法配置 XRP 敞口。而這部分資金是 XRP 過去從未真正獲得的。
第三:“第三極”格局開始成形
比特幣代表儲值邏輯、以太坊代表生態邏輯,而 XRP 代表“跨境結算與銀行合作邏輯”。三者構成的 ETF 體系,意味着加密資產市場的機構化三足鼎立時代正式來臨。
資金結構改善:ETF 將推動部分傳統金融機構配置 XRP,這將提高其交易深度與價格穩定性,同時也可能帶動 XRP 生態(RippleNet、ODL)相關代幣及應用升溫。

宏觀重啓,幣圈新章
美國政府的重啓,不只是一次政治修復,
更像是對全球流動性循環的“重啓按鈕”。
政治停擺可以結束,但貨幣週期纔剛剛開始。
12月的降息,將是2026年新一輪“寬鬆浪潮”的序章。
對於加密市場而言,這既是機會,也是考驗——當流動性再次氾濫,
誰能真正抓住新週期的風口,纔是這場遊戲中最重要的答案。

深度觀察 · 獨立思考 · 價值不止於價格。
星標#華爾街加密情報局,好內容不錯過⭐
最後:文中的很多觀點,都是代表我個人對市場的認知判斷,並不對你的投資構成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