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停擺43天終落幕:歷史規律失效?美股加密齊跌藏玄機

華盛頓傳來重磅消息!美國衆議院以222票贊成、209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高票通過政府臨時撥款法案,總統特朗普在法案通過後數小時內正式簽署生效。這一表決意味着持續43天的美國政府停擺僵局徹底破局,創下美國曆史上最長停擺紀錄的鬧劇終於畫上句號。

民主黨2000億醫保提案折戟,移民政策博弈暫歇

此次停擺的核心矛盾聚焦於特朗普政府力推的邊境牆預算與民主黨主張的移民福利政策博弈。值得關注的是,民主黨此前力推的"十年2000億美元非法移民免費醫療法案"在此次撥款談判中徹底出局,成爲明顯的政策挫敗。據國會預算辦公室測算,該提案若通過,將在未來十年內給美國財政帶來2030億美元的額外支出,而此次共和黨主導的撥款案中僅保留了常規移民安置資金,未納入任何特殊醫保福利條款。

特朗普在簽署儀式上表示:"這是對美國納稅人的負責,我們不會讓辛苦掙來的稅款流向非法移民福利項目。"而民主黨領袖佩洛西則在事後記者會上稱,將繼續爲移民權益"戰鬥到底",暗示未來仍可能在相關議題上展開拉鋸。

21次停擺的"歷史規律"失靈:市場爲何不漲反跌?

回溯歷史數據,自1976年以來美國政府共經歷21次停擺,平均每次持續6天。此前市場形成的"停擺結束效應"尤爲顯著:據LPL Financial統計,過去10次政府停擺結束後一個交易日,標普500指數平均上漲0.8%,納斯達克指數平均漲幅達1.1%,加密市場也常伴隨風險偏好回升出現階段性反彈。

但此次停擺落幕卻打破慣例:法案簽署當日,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標普500下跌0.72%,納斯達克重挫1.23%,道指失守25000點關口;加密市場同步承壓,比特幣單日跌幅超3%,以太坊下跌4.5%,市場避險情緒不降反升。

市場下跌背後的三大關鍵信號

  • 停擺後遺症顯現:長達43天的停擺導致80萬聯邦僱員被迫休假或無薪工作,據摩根大通估算,此次停擺已造成美國GDP損失約110億美元,相當於季度GDP增速降低0.2個百分點,市場對經濟復甦節奏的擔憂加劇。

  • 政策不確定性未消:此次通過的僅是短期撥款法案,有效期僅至3月中旬,意味着兩個月後美國政府可能再次面臨停擺風險。市場對兩黨後續談判的不確定性持謹慎態度,資金更傾向於流入國債等避險資產。

  • 全球風險聯動效應:同期全球主要經濟體PMI數據不及預期,歐洲央行釋放寬鬆信號,疊加中美貿易談判進入關鍵階段,多重因素導致全球風險資產同步調整,美股與加密市場難以獨善其身。#Strategy增持比特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