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一杯奶茶15塊,現在要25塊,工資沒咋漲,東西卻越來越貴——這就是通脹在搞鬼。而加密貨幣,尤其是比特幣$BTC ,被不少人當成對抗通脹的"數字黃金",這到底靠不靠譜?

先看通脹對衝。比特幣$BTC 最特別的一點是"總量有限",總共就2100萬枚,挖完就沒了,不會像紙幣那樣被央行隨便印。這就像黃金,地球上就那麼多,所以幾千年來一直能保值。

在土耳其、阿根廷這些通脹嚴重的國家,老百姓早就用行動投票了:2023年土耳其里拉一年貶了50%,當地比特幣交易量暴漲300%;阿根廷人把工資換成USDT(一種錨定美元的穩定幣),避免發薪日到買菜日之間錢就縮水一半。對他們來說,加密貨幣不是投資,是"錢包防漏神器"。

再說說避險。遇到戰爭、金融危機這些糟心事,大家都想把錢換成"硬通貨"。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時,有烏克蘭人通過加密貨幣把資產轉移到國外,幾分鐘到賬,不用經過銀行層層審批;去年美國硅谷銀行倒閉,有人連夜把美元換成穩定幣,保住了存款。這種"去中心化"的特性,讓加密貨幣成了特殊時期的"資產救生艇"。

總的來說,加密貨幣在通脹高、局勢亂的地方確實有用,但要說它是完美的"經濟安全閥",還爲時過早。畢竟連黃金都有漲有跌,何況才十幾年歷史的加密貨幣。

BTC
BTC
95,714.03
-0.24%
ETH
ETH
3,195.58
+0.30%
BNB
BNB
936.64
+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