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sma 項目於2025年正式上線主網,由一羣來自傳統金融和區塊鏈領域的開發者主導,獲得了包括Framework Ventures和Bitfinex在內的知名投資機構的74百萬美元融資。它的核心定位是“爲新一代全球支付而建的Layer 1”,強調高吞吐量、低費用和EVM(Ethereum Virtual Machine)兼容。這意味着開發者可以直接將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遷移到Plasma,而無需修改代碼。這在crypto項目中並不罕見,但Plasma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穩定幣轉移視爲原生操作。用戶發送USDT時,幾乎不需要支付gas費,這直接解決了以太坊主網擁堵時的痛點

回溯crypto歷史,Plasma這個名字其實源於以太坊早期的擴容方案,由OmiseGO在2017年提出,用於通過側鏈處理交易並在主鏈結算。但如今的Plasma項目已演變爲獨立的Layer 1,它借鑑了這些理念,同時融入了比特幣橋接和機構級驗證器系統。舉例來說,Plasma內置了一個最小信任的比特幣橋接,這讓它能無縫連接比特幣生態,而非侷限於以太坊。這在當前crypto環境中尤爲關鍵,因爲隨着比特幣ETF的普及,跨鏈資產流動正成爲主流需求。相比之下,其他Layer 1如Solana更注重通用計算,而Plasma則專攻穩定幣支付,這讓它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EtherFi是一個領先的以太坊staking協議,它將超過5億美元的ETH資產從其vault轉移到Plasma平臺,提供流動性用於借貸和收益策略。這筆資金的注入直接提升了Plasma的DeFi生態,用戶可以在Plasma上使用EtherFi的weETH作爲抵押品參與借貸。爲什麼這重要?在crypto中,staking收益正成爲投資者的新寵,尤其是以太坊的Restaking敘事(如EigenLayer)讓閒置ETH產生複合回報。Plasma通過這一合作,不僅獲得了海量流動性,還間接受益於以太坊的staking經濟。根據行業數據,2025年以太坊staking資產已超過3000億美元,Plasma的整合相當於搭上了這趟快車,幫助它從支付鏈向綜合金融平臺轉型

另一個亮點是與Ethena Labs的夥伴關係。Ethena的USDe是一種合成美元穩定幣,通過delta中性策略提供高收益。Plasma從主網beta階段就支持USDe,用戶可以直接在鏈上支付並賺取收益。這次合作源於Ethena對支付場景的擴展需求。在日常交易中,你的USDT不只穩定,還能自動生成收益。這與crypto的“收益即服務”趨勢高度契合,比如Pendle這樣的協議正將固定收益拆分成流動部件。Plasma藉此將Ethena的機制嵌入其生態,目標是吸引更多零售用戶。數據顯示,穩定幣收益率在2025年已成爲DeFi增長引擎,Ethena的TVL已超50億美元,這一合作無疑會放大Plasma的吸引力

Chainlink作爲oracle提供商的整合同樣不可忽視。Plasma選擇Chainlink作爲官方oracle,以確保價格數據和跨鏈信息的可靠性。這在crypto中是標準操作,但對Plasma這樣的支付導向鏈來說,oracle的準確性直接關乎穩定幣的信任。結合更廣的趨勢,oracle網絡正從單純的價格饋送轉向證明服務(如Chainlink的CCIP),這讓Plasma能更好地橋接以太坊、Polygon等鏈。結果?Plasma的用戶可以無縫訪問多鏈資產,而無需擔心數據篡改風險

此外,Plasma還與Aave、Pendle和Euler等DeFi巨頭合作,提供借貸和流動性池。這些整合讓Plasma從單純的支付鏈,擴展到完整的DeFi hub。拿Aave來說,它是ETH生態的借貸王者,TVL常年霸榜。通過在Plasma上部署,Aave的用戶能享受更低的費用和更快結算,這在高頻交易中至關重要。結合crypto的RWA(Real World Assets)浪潮,如BlackRock的tokenized基金。Plasma的這些合作正鋪路,讓穩定幣支付連接現實世界資產,比如最近與Daylight Energy的能源收益token合作

將這些合作置於更大的crypto框架中看,Plasma的策略反映了行業從“通用區塊鏈”向“專精應用”的轉變。以太坊生態正面臨Layer 2爆炸(如Optimism和Arbitrum),但Layer 1如Plasma通過專注穩定幣,避開了直接競爭,轉而成爲支付基礎設施的補充。穩定幣市場在2025年已超2000億美元,監管環境也趨於友好。美國和歐盟的穩定幣法規正推動機構入場。Plasma的比特幣橋接進一步拓寬了視野,讓它能捕捉比特幣與ETH的交叉流動性

$XPL
#Plas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