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通過嚴格的稀缺性來凍結通貨膨脹;以太坊則在發行和銷燬之間取得平衡——數字貨幣信任和未來的兩種願景。
固定供應與靈活流動:比特幣的永恆代碼與以太坊的活經濟在信任和貨幣設計的鬥爭中相遇。
比特幣信任不變性;以太坊信任演變——兩種哲學塑造了數字貨幣如何對抗通貨膨脹並建立信仰。

I. 當“稀缺性”成爲一種信仰
在金融語言中,“通貨膨脹”常被視爲敵人。在加密領域,通貨膨脹被重新定義。比特幣和以太坊——迄今爲止兩個最具影響力的公共鏈——回答了同一個問題:如何創造、分配、限制和銷燬貨幣?中本聰在2009年設定了2100萬個比特幣的硬上限。
那個數字成爲了一個象徵和信條:稀缺就是信任。相比之下,以太坊遵循另一種信念:無上限的彈性供應。它拒絕固定的公式。它使用燃燒和獎勵來保持平衡的變化。兩種貨幣政策,一種靜態,一種動態,讀起來就像兩條文明道路——一種是經典的“金本位”,另一種是不斷髮展的“貨幣生態系統”。
II. 比特幣的時間機器
比特幣的通貨膨脹就像時間雕刻的雕塑。它的形狀在2009年便在代碼中設定。每210,000個區塊,區塊獎勵減半,直到降爲零。從50 BTC,到25,12.5,6.25,現在是3.125。每次減半就像一次時鐘的敲擊。它讓世界再次關注這種“可預測的稀缺”。其美在於不可改變性。沒有委員會。沒有投票。沒有彈性旋鈕。
比特幣的通貨膨脹是一條階梯線。它在早期從兩位數降至今天的1%以下。按設計,它將在2140年左右達到零。在那之後,將不會再發行新的比特幣。這個通貨膨脹率已經低於黃金的年增長。它看起來像是一個幾乎完美的反通貨膨脹模型——一種取代中央銀行的算法。
但確定性是有代價的。當區塊獎勵結束時,礦工將只能依靠費用生存。礦工收入和網絡安全的長期可持續性是一個懸而未決的辯論。比特幣的政策是一個精確的時鐘:可靠、冷酷,且難以改變。它拒絕靈活性,因此贏得了不朽。
III. 以太坊:通過演變尋求平衡
如果比特幣是神寫的時鐘,那麼以太坊就是一株植物。維塔利克·布特林從未承諾固定的供應。在2015年的白皮書中,他暗示供應應隨着網絡的增長而調整。這是適應性經濟學,而不是貨幣神學。早期,以太坊的通貨膨脹很高——超過每年10%。
網絡年輕,需要支付礦工以獲得安全性。每次硬分叉都像是一場政策測試:2017年的拜占庭升級將區塊獎勵從5 ETH削減到3 ETH。2019年的君士坦丁堡將其削減到2 ETH。每一步都在推動通貨膨脹降低,從“高增長”轉向“穩定狀態”。然後2021年的倫敦升級(EIP-1559)改變了邏輯。它引入了費用燃燒。每筆交易支付基本費用,該費用被永久銷燬。從那時起,
以太坊在發行和銷燬之間進行了調整。當網絡繁忙且燃氣費用高時,銷燬的ETH可能會超過新的發行。系統可以轉向通縮。人們開始稱ETH爲“超聲波貨幣”—這是對比特幣“硬通貨”的點頭和挑戰。在2022年9月,“合併”到來了。
以太坊從工作量證明轉向權益證明。每日發行量從大約13,000 ETH降至約1,700 ETH——幾乎下降了90%。這就像三次比特幣風格的減半同時發生。在合併之後,以太坊的通貨膨脹降至約0.5%。當活動高時,燃燒可能超過發行,產生負通貨膨脹——一種加密特有的主動通縮。比特幣的稀缺來自規則。以太坊的稀缺來自行爲。
IV. 兩種通貨膨脹哲學:確定性與適應性
比特幣和以太坊都希望價值能夠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保持。但它們走的道路不同。比特幣將通貨膨脹放在時間表上。一旦設定,它不會改變。減半是每四年的儀式。它提醒我們稀缺性不斷累積。以太坊選擇了一條實驗路徑。沒有上限。但它一再降低發行量,增加燃燒,並再次減少獎勵。它的政策就像開源代碼——調整、改進和演變。
這兩條道路反映了對“信任”的兩種觀念。比特幣要求人們信任不變的代碼。以太坊要求人們信任可以發展的共識。第一種是硬模型——預設的下降曲線。第二種是軟模型——一個根據網絡活動和反饋進行調整的系統。如果比特幣像金本位——稀缺、可預測、嚴謹——那麼以太坊就像一箇中央銀行和算法的活生生的混合體。它“呼吸”:在繁榮時期收縮供應,在平靜時期擴展激勵。
V. 通貨膨脹之後:誰掌控貨幣的故事
今天,比特幣正處於其第四次減半週期,而以太坊在燃燒與發行之間取得平衡。辯論不僅僅是經濟問題。這是一場故事的競爭。比特幣的故事是永恆的稀缺。信徒認爲,在21世紀的貨幣戰爭中,只有固定的上限才能抵禦國家貨幣的稀釋。
它是“數字黃金”,也是貨幣主權超越國家的一種方式。以太坊的故事是適應和演變。它將貨幣政策視作可以升級的協議。它將代幣供應綁定到區塊空間需求,將價值流與代幣經濟結合起來。
這些故事塑造了不同的經濟:比特幣成爲了價值儲存——一個“數字金庫”。以太坊成爲了經濟的操作系統,爲金融和應用提供流動性。從這個意義上說,通貨膨脹不僅僅是一個指標。它是一種文明選擇。比特幣選擇不改變。以太坊選擇成長。
VI. 尾聲:通貨膨脹的未來與信任的界限
今天,全球貨幣政策仍在搖擺。法定貨幣的通貨膨脹依然存在。在加密貨幣中,通貨膨脹由代碼、協議和人類共識重新書寫。比特幣以幾乎神聖的冷靜顯示,固定供應的貨幣可以在十五年內運行而不偏離。以太坊則以實驗的精神顯示,貨幣可以移動並依然保持連貫——在算法與人類行動之間。
在未來,人們可能會回顧,不是兩個代幣,而是兩種信任的設計。一種用確定性面對不確定性。另一種在不確定性中鍛造秩序。在數字貨幣的故事中,通貨膨脹從未消失。它只是被重新定義。
"比特幣與以太坊:兩種通貨膨脹機制的探索"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CoinR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