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區塊鏈都有自己的心跳,但很少有人能看到它。它是序列器——網絡中決定下一步發生什麼的部分。它收集交易,將其按順序排列,並賦予彙總其節奏。沒有它,一切都停止了。而現在,這個心跳幾乎在所有地方都是集中式的。但不會持續太久。我一直在密切關注Linea的進展,我認爲它處理序列器問題的方式——它如何準備將區塊排序作爲公共產品——可能會悄然定義下一個十年的去中心化基礎設施。
事實是,我們花了幾年時間擴展計算和證明,但幾乎沒有觸及協調。Rollups 變得更快;最終性降至幾秒鐘;燃氣成本下降了幾個量級。但排序——決定交易順序的行為——仍然在陰影中。通常由核心團隊運行的單一操作員處理一切。這是高效的,但脆弱的。一次故障,網絡就會停止。一次操縱,DeFi 就會崩潰。去中心化的世界仍在信任一個中心時鐘。Linea 的路線圖最終解決了這種緊張,提出了一種融合模組化、加密學和經濟設計的模型。
排序者的工作似乎很簡單——將交易打包、排序並發佈以進行證明生成——但這種簡單隱藏了巨大的權力。誰排序交易就控制了誰從 MEV 中獲利,交易確認的速度,以及是否可以存在審查。在以太坊中,礦工和驗證者通過共識分享這種權力。在 rollups 中,這種權力集中在一臺機器上。因此,當我們談論去中心化排序者時,我們實際上是在談論重新民主化時間本身。Linea 的方法是使時間可驗證。
Linea 的架構已經將排序者與證明者和橋接中繼者分開。這種分離至關重要——這意味著排序邏輯可以獨立於證明生成而發展。ConsenSys 的開發人員一直在測試一個圍繞三個核心特徵構建的模組化排序器框架:開放參與、加密證明排序和狀態錨定責任。這個想法是將從單一可信的排序者轉變為一個旋轉或競爭區塊生成的排序者參與者網絡,每個參與者都生成其選擇的順序的 zk 驗證承諾。以太坊隨後作為仲裁者,驗證這些承諾與標準的 rollup 狀態。
在實踐中,這看起來像是一個多操作員市場。參與者抵押 LINEA 或 ETH 以加入排序池。輪換時間表——甚至是一個現場拍賣——決定誰來排序下一個時段。被選中的排序者構建區塊,發布排序證明,並將其提交到以太坊。如果發生爭議,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發布矛盾的 zk 證明序列來挑戰該證明。正確的證明勝出;不誠實的則失去其抵押。這是編碼邏輯中的無信任仲裁。
這開啟了更大的東西:在排序層的區塊空間市場。現在,燃氣市場是用戶端的——我們為納入出價,而排序者僅按費用排序。但隨著去中心化排序者的出現,區塊建設者和 MEV 搜索者可以直接為排序權利出價,而用戶則通過隱私中繼路由交易以避免前跑。排序網絡本身成為一個經濟體——一個獎勵公平和速度而不是壟斷的經濟體。Linea 可能成為第一個原生實施這種模型的 zk rollup,而不是後期再進行修補。
我覺得優雅的是,技術設計如何反映 Linea 的哲學立場:以太坊的對齊,而不是競爭。排序者的去中心化並不是將信任從以太坊中分叉出來;而是折回到它。每個排序者的排序證明在主網層級上進行驗證,將以太坊轉變為真相的最終裁判。它不再僅僅是一個結算層;它成為一個時間驗證者。這是 rollup 模型的一種微妙但激進的演變。
你可以這樣想:
用戶將交易發送到一個排序者池。
排序者在本地排序並將交易打包成批次。
每一批次產生一個 zk 排序證明。
以太坊驗證該證明並最終確定序列。
這就是作為公共基礎設施的排序——開放、透明、自我審計。
當然,最大的挑戰是性能。去中心化心跳的風險在於減慢脈搏。集中式排序者之所以快速,正是因為它們是孤獨的。Linea 的答案是模組化:不再是一個全局排序者,而是多個本地排序者並行運作,並由 zk 證明網絡錨定。每個本地排序者處理一個區域、應用或流動性集群,然後將證明提交到以太坊的全球訂單冊中進行驗證。這是一種時鐘的層級,通過數學而非信任進行同步。這就是為什麼這種模型可以不崩潰地擴展。
經濟激勵使其保持誠實。排序者必須抵押才能參與,通過交易費和 MEV 再分配獲得獎勵。但為了保持盈利,他們必須維持正常運行時間、低延遲和誠實的證明。錯過的時段或失敗的承諾意味著處罰。這將排序轉變為一個性能經濟體。快速、誠實的操作員蓬勃發展;懶惰或惡意的則會消失。這種架構甚至允許多樣性——針對遊戲應用的 GPU 優化節點,針對 DeFi 的低延遲伺服器,針對跨鏈交換的區域集群。每個參與者都可以專業化,而不會使系統碎片化。
去中心化的排序者也成為機構合規與網絡韌性之間的自然橋樑。企業希望有可預測的排序——沒有意外的延遲或 mempool 混亂。監管機構希望有透明度。用戶希望有抵制審查的能力。去中心化滿足了這三者的需求:開放參與保證韌性,鏈上證明保證透明度,而可選的私有通道則保護合規性。Linea 的模組化設計使其能夠在不妥協的情況下服務所有人。
然後是 MEV——排序中最具政治性的部分。在去中心化系統中,MEV 並不是消除,而是再分配。Linea 的未來設計暗示著 MEV 平滑,提取的價值在排序者、用戶和公共物品基金之間進行分配。排序者不能私下操縱順序,因為每個排序證明都是公開的。這是嵌入在區塊本身的問責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也可能成為以太坊的一個模型——一個透明區塊價值獲取的 rollup 規模實驗。
這個故事還有一個文化層面。集中式排序讓用戶變得被動——你等待納入。去中心化排序邀請參與——你可以運行自己的節點,驗證順序,甚至提議區塊。這就像住在某個城市和幫助設計它之間的區別。對於 Linea 的社區來說,這種轉變可能重新定義所有權。建設者不僅會部署合約;他們還會幫助安排時間本身。
當然,技術障礙是巨大的。證明生成必須保持幾乎瞬時;輪換時間表必須避免爭用;網絡延遲必須保持低。但這些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Linea 的 zk 基礎設施已經運行遞歸證明,將數千筆交易壓縮成一個。將該邏輯擴展到排序——在此順序本身變得可證明——是自然而然的下一步。這只是在不同的軸上應用相同的原則:我們不是證明發生了什麼,而是證明何時發生。
當我展望未來時,我看到一個世界,排序成為開放基礎設施,就像區塊探索器或 RPC 端點。一個共享層,而不是專有的網關。DeFi 協議可能會租用排序時段,DAO 可能會對排序政策進行投票,而獨立節點運營商可能會通過保障網絡的時間流動來賺取經常性收入。這就是去中心化真正的意義——不僅僅是分配代幣,而是分配控制權,決定事情發生的時間。
在幾年後,我們甚至可能不會注意到它。交易將流動;區塊將最終確定;證明將被發布。但在表面之下,心跳將發生變化。不是由一個排序者決定節奏,而是成千上萬的人將一起呼吸——一種信任的多聲部脈搏。Linea 的架構不僅在擴展以太坊;它還在重新調整其節奏。
因為不久的將來,問題不會是「誰來排序區塊?」
這將是「為什麼任何人都必須這樣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