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去中心化的協議最終都會面臨一個根本性的考驗——如何在面對現實世界的法律和監管約束時,堅持無需許可的訪問原則。對於Hemi而言,這種緊張關係圍繞區塊鏈治理中最敏感的問題之一:處理與OFAC制裁地址的互動。這是一個位於法律、技術和倫理交匯處的情況——並且要求平衡而非極端。
Hemi的立場始於明確的哲學立場。該協議定義為中立基礎設施——而不是金融中介。從本質上講,它的功能類似於互聯網的TCP/IP層:它處理數據,而不是決策。這種區分很重要,因為區塊鏈的基礎層不應該成為人類行為的裁決者。它的工作是根據數學而非道德來驗證交易。
在協議層面上,這意味著 Hemi 被設計為保持抵制審查。其以比特幣為基礎的證明證明(PoP)機制強化了這種中立性。網絡的代碼庫不包含對黑名單地址或強制特定法域制裁的邏輯。引入這樣的功能需要進行硬分叉——這樣的舉措將破壞信任並違背協議的基本原則。
但是去中心化並不對現實視而不見。合規性在必要時往往轉移到堆疊的更高層次。排序交易的實體——序列器——是最可能出現法律壓力的點。在 Hemi 的早期階段,運營序列器的基礎可能採取中立立場,選擇不進行審查。隨著系統轉變為去中心化的、由 veHEMI 治理的序列器集,這一決策成為集體治理的問題。社區可能會辯論是與監管期望保持一致,還是保持絕對中立——這一選擇可能會定義 Hemi 的長期身份。
更實際的合規措施可能會在 dApp 和介面層面上出現。基於 Hemi 构建的钱包、区块浏览器和 DeFi 平台通常由受监管的实体管理。它们可能会使用像 Chainalysis 或 TRM Labs 这样的工具,在用户界面上检测受制裁地址,防止在达到基础层之前的交互。這種模式——基礎中立性與表面層的合規性——反映了以太坊等主要去中心化生態系統的做法。
橋樑和隧道,資產在 Hemi 和其他鏈(如比特幣和以太坊)之間移動,帶來了另一個潛在的控制點。治理可能會決定限制或監控涉及受制裁實體的交易,儘管這樣的舉措需要社區共識。關鍵在於 Hemi 本身並不單方面強制遵從;它賦予參與者決定如何整合的權力。
最終,Hemi 的道路是一種務實的去中心化。它不尋求與監管機構對抗,也不會為了方便而妥協其架構。相反,它承認真正的中立性不在於忽視監管,而在於構建足夠靈活的系統,以讓參與者選擇他們的遵從程度。這是一種既尊重主權又負責任的模式——只有去中心化治理才能維持這種平衡。
上週,我的朋友 Fahad 和我坐在一間安靜的咖啡館,討論這個確切的困境。他向後靠,微微皺眉,“如果 Hemi 不阻止那些地址,那不是會產生風險嗎?”我微笑著攪拌我的咖啡,“也許。但這也創造了自由。這種自由正是互聯網曾經承諾的。”Fahad 想了一會兒,然後慢慢點頭,“所以這就像信任網絡保持中立,即使人們不這樣做。”我回點頭。“正是如此。這就是重點——建立一個即使在世界不公平時也能保持公正的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