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去中心化網絡最終必須面對一個簡單但無情的方程:它的收入是否超過支出?對於Hemi來說,這個方程呈現爲其交易費收入與發放給質押者的通貨膨脹之間的對比。這兩者之間的平衡決定了網絡是僅僅在補貼早期參與,還是成熟爲一個自我維持的經濟體。
一方面是協議收入——從鏈上活動中捕獲的真實價值。在Hemi的情況下,這包括以$HEMI支付的手續費、PoP錨定費用,以及在比特幣和以太坊之間的隧道使用費。這部分收入會被燃燒,另一部分分配給參與者,還有一些可能被轉移到國庫。另一方面是質押者通貨膨脹——每年鑄造的代幣,用於獎勵那些保護和治理網絡的人。這種通貨膨脹是一種成本,類似於企業支付工資給員工。
這兩者之間的比率才是真正重要的。如果通脹超過收入,網絡就處於經濟學家所說的“補貼模式”。它支付給參與者的金額超過它所賺的,實際上稀釋了代幣持有者,以建立早期安全性和活動。但如果費用收入開始超過通脹,系統將轉向“可持續模式”。到那時,用戶而非發放在資助網絡的安全——這在已建立的鏈中也是一個罕見的里程碑。
考慮到 Hemi 最近的主網啟動,這段旅程可能仍然很早。高初始質押獎勵是常見且必要的,以分配權力並啟動活動。然而,Hemi 的結構——擁有多個與實際效用相關的費用流,如跨鏈隧道和比特幣支持的 PoP 錨定——為其通往自給自足提供了明確的道路。隨著交易需求的增加和費用量的穩定,通脹可以減少而不會損害網絡健康。
這個轉折點將標誌著成熟。這不僅僅是關於 TVL,而是關於淨經濟完整性——當 Hemi 的使用真正維持其自身運營的時刻。費用燃燒和國庫收入越接近或超過質押發放,長期基礎就越強大。
昨晚,我在一家小茶館外遇見了我的朋友 Rafi。他一直在隨便關注加密貨幣,當我提到 Hemi 時,他問:“所以他們只是為了質押而支付人們——這樣能持續多久?”我告訴他這就像一家初創公司在投資自己的增長——一開始是必要的,但只有在業務最終能自給自足的情況下才是可持續的。他慢慢點頭,啜飲著他的茶,然後說:“所以有一天,它應該能自行運行——就像一台自我供養的機器。”我微笑著說:“正是如此。這就是你知道它不僅僅是生存,而是活著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