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冬夜,白石洲的風裹着樓下烤麪筋的焦香混着炭火味,從泡沫隔板的縫隙裏鑽進來。薄薄一層板擋不住斜對門情侶的爭執,連他們摔抱枕的悶響,都能讓我那吱呀響的單人鐵架牀輕輕晃。
就在這轉個身都費勁的小角落,我點開交易所 APP,把五年省喫儉用攢下的 30 萬,一股腦全轉了進去 —— 像把所有想跳出城中村的盼頭,都賭給了屏幕上忽上忽下的數字。
三天後 BTC 瘋漲,賬戶直接飆到 300 萬。冬夜的陽臺風還帶着煙火氣,我點菸時指尖發顫,菸灰落在褲腳燒出個小窟窿,那會兒竟覺得,這是快要摸到自由的印記。
聖誕夜的彩燈還沒拆,行情就斷崖式下跌,300 萬眨眼只剩 60 萬。隔壁傳來陳奕迅的(聖誕結),我盯着屏幕笑到眼淚嗆進喉嚨,才懂 25 歲最狠的一課:暴富是轉瞬的幻夢,跌跌撞撞纔是常態。
不服輸的我加了 20 倍槓桿炒 ETH,一晚淨賺 40 萬就飄得自稱 “天選之子”。直到 5・19 那晚,兩小時內 60 萬蒸發殆盡,K 線像斷了線的風箏往下墜。隔壁小孩背乘法表的清亮聲音,成了和我無關的另一個世界的動靜。我關在屋裏泡了三天速食麪,開窗時撞見城中村的煙火炸開,才驚覺槓桿是把雙刃劍,爬得越急,摔得越慘。
後來我拆分資金:85% 鎖進主流幣當底倉,15% 跟風追 “國產以太坊”,最後虧得連礦工費都付不起。便利店老闆找零的硬幣嘩啦作響,我才真切嚐到財富縮水的沉。
再後來,我設了 8% 的硬止損線。LUNA 崩盤時深圳下着瓢潑大雨,雨聲大得像放鞭炮;FTM、APT 接連跳水時,我在火鍋店涮着毛肚,手機彈出止損提示,咬下的每一口都是踏實,而非之前的驚惶。
如今仍住城中村,只是換了間帶落地窗的房。開單前我總下樓溜達,看炒粉攤的熱氣、追跑打鬧的小孩、跳廣場舞的大媽,再問自己:“就算賬戶清零,還能安心喫頓火鍋嗎?” 能,就按確認;不能,直接關機。
市場從不缺機會,缺的是活到下一局的本金。
煙火會涼,火鍋滾燙,人在、本金不失,就總有掀翻下一局的底氣!@bit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