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曾以“美國散戶大本營”聞名的在線券商Robinhood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第三季度財報。營收與利潤雙雙刷新紀錄,淨利潤同比激增271%,加密貨幣、期權等核心業務全面回暖,而新興的“事件合約”業務更是實現爆發式增長,成爲驅動公司多元化發展的新引擎。這家曾因疫情期間散戶狂歡走紅的平臺,如今正以更精簡、多元的姿態,悄然成長爲真正的金融科技競爭者。

業績全面超預期:營收利潤雙爆發,用戶粘性持續提升

Robinhood Q3的業績表現堪稱“全面開花”,核心財務數據均大幅超越華爾街預期。財報顯示,公司三季度淨營收達12.7億美元,較分析師預期的12.1億美元高出5%;調整後EBITDA爲7.42億美元,超預期7.269億美元;每股收益0.61美元,較去年同期的0.17美元增長259%,顯著高於0.53美元的市場預期。

盈利能力的飆升尤爲亮眼。三季度淨利潤增至5.5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5億美元翻了近三倍,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交易業務的強勁復甦。數據顯示,公司基於交易的營收同比翻倍至7.30億美元,其中股票交易收入增長132%,期權交易收入增長50%,加密貨幣交易收入更是飆升300%至2.68億美元,儘管略低於2.872億美元的預期,但仍成爲重要增長支柱。

用戶層面同樣表現穩健。三季度月活用戶數達1380萬,超預期1331萬;單位用戶平均收入(ARPU)升至191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182美元,彰顯出平臺用戶粘性與變現能力的同步提升。截至目前,Robinhood今年股價已上漲近270%,並在三季度成功納入標普500指數,標誌着其已獲得主流資本市場的認可。

新引擎轟鳴:事件合約爆發式增長,開闢百億新賽道

財報中最引人矚目的亮點,當屬“事件合約”(Prediction Markets)業務的異軍突起。作爲美國主流券商中首個推出該業務的平臺,Robinhood在Q3實現了事件合約交易量激增至23億份,較上一季度翻倍;即將退休的CFO Jason Warnick透露,第四季度開局更爲強勁,僅10月份交易量就突破25億份,貢獻約2500萬美元收入,該業務已成爲公司年化收入約1億美元的新增量業務線。

爲擴大市場覆蓋,Robinhood近期將事件合約範圍從最初的體育和金融領域,進一步延伸至政治、娛樂和科技領域。通過與合規平臺Kalshi合作,用戶可就美國大選結果、體育賽事勝負、科技產品發佈等未來事件的“是/否”結果進行押注,每份合約價格在2美分至99美分之間浮動,猜對後可獲得1美元兌付,單用戶最大下注限額爲5000份。這一創新模式精準擊中了新一代投資者的需求,Piper Sandler分析師數據顯示,10月以來相關平臺交易量幾乎翻倍,甚至出現2024年大選後最活躍的交易時段。

不過,該業務也引發了爭議,其與體育、娛樂相關的合約模糊了投資與賭博的界限,尤其是在加密貨幣預測市場已出現單筆4500萬美元押注大選結果的案例背景下,監管風險不容忽視。對此,Robinhood將其定義爲“新的資產類別”,強調將持續投入資源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多元化破局:從交易平臺到綜合金融科技生態

Q3的亮眼業績,本質上是Robinhood多元化戰略的階段性成果。這家以零佣金、便捷操作起家的“散戶券商”,正加速擺脫對單一交易業務的依賴,向全面財富管理平臺轉型。

在覈心業務之外,公司持續拓寬服務邊界:銀行業務已逐步上線,面向優質“黃金”用戶的財富管理服務“Robinhood Strategies”以50美元起投、0.25%年費的低門檻,爲散戶提供專業基金組合管理服務;風投業務即將推出,計劃通過封閉式基金讓普通投資者接觸未上市公司股權;同時與Sage Home Loans達成合作,新增房貸服務,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矩陣。

業務結構的優化成效顯著。三季度Robinhood交易相關收入中,近90%來自股票以外的品類,包括期權、期貨和加密貨幣,收入多元化程度大幅提升。通過積極提供存款匹配優惠、收購TradePMR等舉措,公司管理資產規模持續增長,正逐漸縮小與Coinbase等行業對手的差距,同時吸引了富達、嘉信理財的部分客戶羣體。

中信證券、第一上海等機構均維持對Robinhood的“買入”評級,其中第一上海將目標價上調至158美元,看好其生態擴張與創新潛力。分析師指出,Robinhood的轉型正精準契合新一代投資者的需求——在單一平臺上實現股票交易、事件押注、財富管理等多元需求,這種“一站式”生態正構築起獨特的競爭壁壘。

管理層平穩過渡,未來聚焦長期價值增長

財報同時披露了一項重要管理層變動:任職七年多的首席財務官Jason Warnick計劃於2026年退休,公司已任命財務與戰略高級副總裁Shiv Verma爲繼任者。根據計劃,Warnick將在2026年一季度完成交接,並擔任戰略顧問至9月,這一內部提拔安排確保了公司財務戰略的連續性。

作爲陪伴Robinhood從成長到轉型的關鍵人物,Warnick在任期間推動了公司業務多元化,成功新增事件合約、Bitstamp等多個年化收入1億美元以上的業務線。新任CFO Shiv Verma則強調,事件合約作爲新資產類別,將是公司重點投資的領域之一,未來將持續深化金融科技創新。

對於未來發展,CEO Vlad Tenev信心十足:“我們不會放緩創新步伐,預測市場、銀行、風投業務將持續發力,爲用戶創造更全面的金融服務體驗。”Zacks投資研究公司策略師David Bartosiak評價道:“這已經不是疫情時期的Robinhood了,它現在更精簡、多元,正悄然成長爲真正的金融科技競爭者。”

風險提示與行業展望

儘管業績表現強勁,但Robinhood仍面臨多重挑戰:事件合約業務的監管爭議可能引發政策變動,加密貨幣市場的高波動性或影響相關收入穩定性,同時金融科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需持續創新以維持用戶粘性。

對於投資者而言,需理性看待其高增長背後的風險,關注監管政策對事件合約等創新業務的影響,以及多元化戰略的落地成效。從行業趨勢來看,Robinhood的轉型印證了金融科技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用戶需求全覆蓋”,隨着其銀行、風投等業務的逐步落地,生態協同效應將進一步釋放。

從疫情期間的散戶狂歡符號,到如今營收利潤雙增的金融科技巨頭,Robinhood的蛻變不僅展現了自身的進化能力,更反映了新一代投資者對多元金融服務的需求升級。未來,隨着生態佈局的持續完善,這家“散戶大本營”有望在綜合金融科技賽道上實現更大突破。$ASTER $ZEC $MMT #香港稳定币新规 #加密市场回调 #币安合约实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