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他按下確認鍵,用150萬買下一隻BAYC猴子。那一刻,他覺得自己擁有了數字世界的通行證。

今天,這隻猴子的地板價是15萬。這不是腰斬,是腳踝斬。

黃金時代:當頭像貴過房子

2021-2022,那是NFT最瘋狂的歲月。

  • Twitter藍V認證?弱爆了。猴子頭像纔是身份象徵

  • 有人靠倒賣Punks在上海全款買房

  • Discord社區裏,持有者互稱“家人”,共享着暴富的喜悅

那時的信仰很簡單:稀缺性 = 價值。

我們都相信,自己買的不是圖片,是數字文藝復興的門票。

崩塌:從神壇到祭壇

潮水退去的速度,比任何人想象的都快。

數據不會說謊:

  • BAYC地板價從最高150ETH跌至15ETH

  • CryptoPunks交易量萎縮90%

  • OpenSea日活用戶不足巔峯期十分之一

更殘酷的是認知崩塌:
我們以爲買的是藝術,結果只是JPG;
我們以爲買的是社區,結果只是Discord羣;
我們以爲買的是身份,結果發現大家戴的都是同一款面具。

涅槃:NFT的第二次生命

但NFT真的死了嗎?不,它只是脫下了皇帝的新衣。

新一代NFT正在迴歸本質:

🎮 遊戲資產:StepN的跑鞋、Axie的寵物,用起來纔有價值
🆔 鏈上身份:ENS域名、Galxe憑證,成爲你的Web3簡歷
🎨 創作者經濟:藝術家直接發售,粉絲爲內容付費

泡沫破了,但地基露出來了。

血的教訓:我們學到了什麼

  1. 流動性≠價值
    地板價可以瞬間歸零,真正的價值需要時間沉澱

  2. 社區≠信仰
    牛市稱兄道弟,熊市各自飛。真正的社區是共建,不是抱團

  3. 稀缺性≠必須性
    10000只猴子很稀缺,但世界不一定需要它們

寫給還在堅守的你

如果你還持有着某隻“猴子”,別絕望。

那個花100萬的“他”,可能不是傻子,而是先知——只是他的時鐘走得比我們快了一點。

NFT這場實驗遠未結束,它只是從投機者的賭場,迴歸到了建設者的工地。

泡沫會破滅,故事會流傳。
那100萬買的不是猴子,是一個時代的入場券。

💬 評論區見真章:
→ 你曾經爲NFT交過多少“學費”?
→ 現在還相信數字資產的價值嗎?
→ 下一波NFT熱潮會在哪裏?

轉發這篇文章,祭奠我們共同經歷的NFT青春。

覺得有共鳴請:
點贊 👍 讓更多“猴主”看到
收藏 ⭐ 這份時代的記憶
關注 ➕ 看透更多行業真相 #n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