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Alpha之路終於告一段落了

我140U,1000人民幣在九月十六號走入了這個賽道

本意是想做傳統空投的,但跟着項目太累,而且還是個大學生,於是進入了Alpha。

我很快喫到了XPL的紅利,220U賣了,然後在2Z的前一天,也就是10月1號那晚拿了個67U的中毛。我後悔錯過2Z,但錯過也就錯過了吧。

這麼一算,15天損了22U手續費,還剩400U,當時看到了0.000幾U的幣安人生,認知不夠,以爲是TTST故事(CZ幾次喊單下來,早就免疫了,是隻他的狗都會有MeME幣),錯過了就錯過了吧。

我手續費損耗一直很大,因爲一般我一天刷不到十分鐘,不搞限價單。唯一的幸運是,我10月都沒有被夾過。

可惜未來的32天都沒有再領一次空投,每次都是領取人數激增。

當時還有410U左右。

10.11號那晚的災難,我在鏈上把U換成BNB,一覺醒來,只剩320U了。後續YB打新,我不完全套期保值,只開了個小空單,又損了20U。

直到今天。32天了啊,終於領了個20幾U的。

現在還有三個booster任務收益還沒下來,至少有30U。

然後1個半月,140U變成290U

140U本金、150U純收入

相對於幣圈合約,算不得什麼收益,但風險也很少,10.11的災難終究不像合約那樣爆倉。

我做Alpha做的心安,不像合約那樣寢食難安。

一個半月,每天10分鐘,一般其實就五六分鐘,本金就翻倍的好事。

收益遠遠大於買黃金。

我其實最看好的是打新,其次擼毛,可惜實在沒有幾萬塊打新,時間也不多,那這樣也不錯。

以後有穩定的現金流可能會定投BTC、ETH,SUI現貨。

當然,還會忙着留61分做booster任務。

以後更重視這些項目的交互了,現在我都覺得,智能合約是一個多麼偉大的發明。

可惜這些項目發幣就跌了,純爲了發幣收割,短期的話,調研代幣經濟學作用不大了。

區塊鏈因幣圈而興,希望不會因幣圈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