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10月底的最後一天,發現這個月是近些年來最爲忙碌的一個月。
9月底的時候就到新加坡了,然後帶着家人在馬來西亞玩了一段時間。
回來之後就是組建HODLER會員體系,然後又趕上了1011大暴跌。
剛回來又飛了成都,跑了廈門和深圳,從深圳回來都20號了。
然後23號又飛回深圳,因爲25號要辦活動。
一眨眼這就月底了。
這個月順便解鎖了一個成就——單月知識付費支出10萬。
這個月先是參加蔣宇飛老師的課程,並且報了私董會,有個6萬多塊錢。

然後就在昨晚,又報了劉思毅的私董會,4.98萬。
尤其是劉思毅突然這一句爸爸好,直接給我整不會了——他管自家的會員叫寶寶,管私董會的成員叫爸爸。這一點我挺佩服的,因爲我張不開口。


所以這個月對外的知識付費,已經超過10萬了。
在知識付費圈有句話流傳很廣:付費即認可。
意思是你嘴上說你欣賞一個人完全是扯淡,你都不付費怎麼能算是認可呢?真要認可這個人你就付費啊?
雖然聽起來有點PUA的意思,但你會發現如果你不付費而別人在付費,鏈接的程度一定是不一樣的,包括我也一樣,那麼多微信好友,不付費誰顧得上你是誰啊?
橘座爲這二位付費的邏輯也是一樣的,純粹交個朋友,哪裏會去追求什麼私董會的交付內容。


今年也給圈內幾個IP付費過,感受不太一樣,因爲過於專業垂直,行業氣息還是比較重,但實際上我更像是知識付費圈的。
所以接下來,橘座的付費鏈接之旅還是會繼續,現在我的頭上就頂着這麼幾個大字:我,韭菜,割我。
只要你割的動我,我就認割。
那你可能好奇,我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一定要把頭伸出去讓人割嗎?
其實過去幾年我也一直在持續付費學習市面上感興趣的課程內容,但私董會這個名字吧,有點被玩臭了,所以之前在面對私董會產品的時候還是比較謹慎。
過去我顧着自己就可以了,大不了有些東西自己慢慢摸索理解,但現在情況不太一樣,我需要爲會員去鏈接更多優質的資源,以及和這些拿到結果的IP有更深層次的溝通,以便縮減我的探索成本。
另外還有個原因,是我最近收穫最大的感悟之一:拒絕從0到1。
這也是在深圳的時候老麥說的,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腦瓜子直接像炸開了似的,因爲從0到1幾乎是社會的共識,包括彼得蒂爾也寫過一本書就叫(從0到1)。
彷彿大家跑通從0到1之後就能拿到結果一樣,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之所以認同拒絕從0到1,原因也很簡單,從0到1的試錯成本太高了,而且容易錯過窗口期。
而更要命的是,更多的人會在0-1期間反覆——因爲規則一直在變化,最終會形成0-1-0-1-0的死循環,就像困在泥沼中一樣。
現在我們的業務和定位已經完成了從0-1,所以應該快速複製從1到n,而不是慢慢的繼續0-1。
這也是爲什麼我會連續付費去進私董會的原因之一——跟拿到結果的人深度鏈接,會帶給我更廣的視角和更深的思考。
人是一種很容易視野窄化的動物,尤其是當他專注在某一個領域之中的時候,在早年間橘座喊了一句口號:跳出行業看行業。
意思就是不要鑽牛角尖,要從更宏觀的維度去看待行業,你會發現有些事情是能在其他地方找到答案的。
付費進入私董會,也是跳出行業的一步。
另外除了繼續對外付費之外,我也會招幾個助理。這是跟劉思毅學的,他有一個非常牛逼的助理天團來做他的手,幫他提高效率,目前我也需要兩個助理:
一個是行業投研相關。最好是在杭州,也可以接受遠程。要求主觀能動性強,熟悉鏈上生態和操作,有獨立調研和判斷能力,經驗豐富者優先。
另外一個是BD。最好是在杭州,遠程也可以接受。主要任務是幫我跟目標人物建聯,因爲我需要付費擴圈和邀請嘉賓到我們會員內部做分享,但我時間有點顧不過來,在行業裏有經驗,資源比較廣的優先。
當然如果有其他方面的特長和資源,也歡迎來應聘橘座助理這個職位,待遇不會太高,但是機會不少。
所以如果是奔着打工來的還是算了,你肯定拿不到想要的工資。
但如果是找機會和資源的話,應該還是可以的。
不要蛐蛐我爲什麼捨得給人家付高價進私董會而不願意給助理髮高工資,邏輯其實很簡單:你要先證明你有價值,而且我是認割的,割的動我算你的本事。
歡迎投遞簡歷到[email protected],我很迫切的想知道我的助理會是什麼樣子。
也歡迎大家加入我們的hodler會員,更多的精彩活動正在積極籌備中,參加過活動的可以來評論區聊聊。
(2025.10.31 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