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市場時機很少有效 📈
每個投資者都夢想以低價買入並高價賣出。從理論上講,這聽起來簡單。在實踐中,這是最難掌握的技能之一,而大多數嘗試的人最終表現不佳。
👉 錯過最佳交易日的成本
2003年至2022年的市場數據顯示,如果投資者保持全額投資,10,000美元的標準普爾500指數投資將增長到約64,800美元。但如果錯過了僅僅10個最佳交易日,最終價值會減半,降至29,700美元。錯過30個最佳交易日則只剩下11,700美元。
這種差異來自複利。最大的上漲日通常定義了長期回報,而這些是無法預測的。
👉 爲什麼最佳交易日出現在熊市中
令人驚訝的是,在過去20年中,十個最強勁的交易日中有七個發生在熊市期間。極端的波動性會引發情緒反應,導致許多投資者在底部附近賣出,恰好在劇烈反彈之前。例如,在2020年,年度最佳交易日之一恰好出現在最糟糕的一天之後。
這種模式反覆出現,因爲恐慌性拋售會造成流動性真空,吸引激進的買家。那些保持投資的人能夠捕捉到復甦,而那些賣出的人則完全錯過了。
👉 市場時機背後的心理
把握市場時機不僅需要技能,還需要情緒控制。要成功,你必須知道在下跌之前何時退出,以及在反彈之前何時重新進入,這連專業人士也很少能始終如一地做到。失去的恐懼和對確定性的需求推動投資者做出反應性決策,隨着時間推移而損害回報。
👉 保持投資的理由
長期數據很明確。那些在市場中經歷好壞週期的投資者從複利和股息再投資中受益。市場更獎勵耐心而非精確。
即使當頭條新聞大聲呼喊不確定性時,市場中的時間幾乎總是優於市場時機。真正的優勢是耐力,而不是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