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金融巨頭再次伸手“加密世界”

“如果數字貨幣是未來的語言,那麼螞蟻,可能正準備再次開口。”

沉寂三年後的“加密回聲”

2025年10月,中國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集團(Ant Group) 再次引爆行業熱議。

图片

天眼查App顯示,螞蟻集團近期已申請多個與加密貨幣相關的商標,其中包括:

“ANTCOIN”、“螞蟻幣”、“AntChain Wallet”、“螞蟻區塊通” 等。

這被視爲螞蟻在時隔多年後,重新進入“區塊鏈 + 數字資產”賽道的重要信號。

而在加密行業全面復甦、香港穩定幣條例落地、全球銀行紛紛觸鏈的當下,螞蟻的動作,顯得意味深長。

图片

從“鏈”到“幣”:螞蟻的區塊鏈軌跡

螞蟻集團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科技巨頭,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金融創新的代名詞,似乎正在通過在香港的一系列與區塊鏈、穩定幣和數字資產相關的商標躡手躡腳地重返 Web3。

早在 2015 年,螞蟻集團就已啓動區塊鏈研發計劃。

2017 年,推出螞蟻鏈(AntChain),並提出“區塊鏈+普惠金融”概念。

2020 年,螞蟻集團IPO招股書中提到:“螞蟻鏈已成爲全球最活躍的區塊鏈技術平臺之一。”

但彼時監管尚未明確,螞蟻選擇了 “鏈不幣” 的路徑:強調技術服務、政務區塊鏈與跨境結算。

如今,隨着監管邊界逐漸清晰,螞蟻似乎準備“再進一步”。

图片

其中,有一個名字立刻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螞蟻幣”。

螞蟻幣文件表面

螞蟻集團的「螞蟻幣」商標申請——2025年6月悄然進行,但最近纔在香港知識產權署的數據庫中發現——正在該地區的金融科技和加密貨幣圈引起新的關注。

該文件涵蓋了廣泛的範圍,從數字資產發行和穩定幣服務到託管和結算系統,引發了人們的猜測,即這家阿里巴巴支持的金融巨頭可能正在爲代幣化生態系統奠定早期基礎。

雖然螞蟻集團尚未確認任何代幣計劃,但“螞蟻幣”商標引發了中國科技界和加密貨幣界的廣泛好奇。

該申請是包括 JD.com 在內的其他大陸金融科技公司採取的一系列舉措的一部分,這些金融科技公司一直在香港測試穩定幣試點,並於 8 月推出了新的數字資產許可框架。

這些計劃是否會推進是另一回事。隨着北京加強對私人數字貨幣的控制,目前尚不清楚“螞蟻幣”是否會超越商標。

图片

“ANTCOIN”是什麼?

螞蟻並未公開披露“ANTCOIN”的詳細定位,但從商標類別和申請項目可以推測出三個可能方向:

1. 生態積分型通證(Loyalty Token)

可能用於螞蟻生態內部的“信用積分”或“區塊鏈積分兌換”。比如:

結合支付寶會員體系;

與商家優惠、碳積分、消費返利打通;

在螞蟻鏈上實現跨境積分互認。

類似“Web3版芝麻信用”,讓積分成爲可流通的數字資產。

2. 穩定幣或支付結算代幣

考慮到螞蟻在數字人民幣試點中的地位,以及其跨境支付佈局,“ANTCOIN”有可能成爲一種:

錨定人民幣或多幣種的穩定幣,用於跨境結算與供應鏈金融。

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沿線的企業數字結算場景中,這類代幣可作爲“鏈上清算單位”,提升資金效率。

3. 鏈上原生資產(Blockchain-native Asset)

螞蟻可能爲未來的數字憑證、版權確權、供應鏈票據等發行基礎代幣。這種設計與香港“穩定幣條例”中的“受監管發行代幣”邏輯高度契合。

“ANTCOIN”或許不是投機幣,而是一種 企業級功能型通證。

图片

螞蟻集團的Web3

螞蟻集團的區塊鏈野心並不新鮮。

图片

該公司早在2016年就開始探索分佈式賬本技術,當時它推出螞蟻鏈,其以企業爲中心的區塊鏈網絡。

到2020年,螞蟻鏈正在處理數十億美元的跨境貿易結算——所有這些都沒有原生代幣,符合大陸政策。

2021年,螞蟻通過支付寶的“數字收藏品”,一種避免將它們稱爲加密資產的解決方法。

到2023年,螞蟻已經演變爲現實世界的資產代幣化,ZAN 亮相,一個允許金融機構發行和管理代幣化RWA的套件。

其進展持續到2025年,通過螞蟻鏈代幣化了84億美元的中國可再生能源資產,爲超過1500萬臺設備供電,併爲能源基礎設施項目籌集了4200萬美元。

2025年6月,CCN報道稱,螞蟻國際在新加坡、香港和盧森堡尋求穩定幣牌照,這表明了跨境擴張的計劃。

图片

1. 數字人民幣的生態邊界清晰

數字人民幣(e-CNY)定位法幣體系,而商業機構則有機會圍繞其開發鏈上金融服務、積分體系與合規錢包。;螞蟻可能正藉此佈局“商業層數字資產”生態。

2. 香港穩定幣條例落地,國際通路打開

香港在2025年初實施(穩定幣監管條例),允許合規機構發行港元、人民幣錨定穩定幣。螞蟻集團背靠阿里生態,在港業務(AlipayHK、螞蟻鏈國際)或成爲 內地+香港跨鏈支付橋樑。

3. 資產上鍊、RWA浪潮正在中國落地

2025年,中國已有多家機構試點RWA(現實世界資產)上鍊,包括國債、供應鏈應收賬款、碳資產等。螞蟻鏈若能推出標準化Token系統,將成爲企業“鏈上融資”的基礎設施。

“ANTCOIN”背後的潛在架構

根據螞蟻鏈過往公開架構與螞蟻集團申請的其他商標,我們可以推測一個可能的“螞蟻幣體系”雛形:

用戶層(支付寶用戶、商家)
      ↓
業務層(會員積分 / 數字憑證 / 碳積分)
      ↓
資產層(ANTCOIN 通證)
      ↓
結算層(螞蟻鏈 + 香港鏈 + RWA橋)
      ↓
監管層(央行 / 數字人民幣沙盒 / 合規審計)

簡言之:“鏈上積分 + 法幣結算 + 跨境橋樑”

是螞蟻集團在Web3時代的三位一體邏輯。

從螞蟻到阿里:加密戰略的延伸線

別忘了,螞蟻的背後是阿里巴巴。而阿里在全球已有多項Web3佈局:

阿里雲香港節點:爲加密項目提供基礎雲服務;

淘寶NFT試點:早在2021年已開啓數字藏品;

Lazada東南亞支付網絡:與多國央行測試數字結算。

螞蟻此時申請“ANTCOIN”,極有可能是阿里系“全球數字支付體系”的關鍵拼圖。

過去三年,中國對區塊鏈的態度經歷了從“防風險”到“促創新”的轉變。

而2025年政策基調更強調:

“支持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跨境結算和數字貿易中的應用。”

“ANTCOIN”若定位爲企業級、非公開發行的功能型Token,並不觸及投機風險邊界,反而契合國家“數實融合”戰略。

這意味着:螞蟻集團可能成爲“國家認可的企業通證試點樣本”。

图片

數字創新與監管現實

螞蟻的商標申請表明,該公司正在對衝其賭注,在規則內和規則之外進行遊戲。

該公司還推出了面向消費者的區塊鏈應用程序。

其中之一是數字藝術平臺 Topnod,8月推出後三小時內售出了 4,088件經過區塊鏈驗證的藝術品,價格在8至28元之間。

安全問題仍然是穩定幣大規模採用的一個關鍵挑戰。

區塊鏈安全提供商 Immunefi 的首席執行官 Mitchell Amador 表示:“除非我們將黑客攻擊率降至 1% 以下,否則穩定幣將仍然無法獲得銀行服務,我們將在幾十年內補貼網絡犯罪,”並指出損失目前佔鏈上金融鎖定總價值的 3.6-4%。

Chainalysis報告稱,自2022年以來,與穩定幣相關的非法活動達400億美元,即使 GENIUS 和 CLARITY 法案等立法框架提供了監管途徑,但基礎設施仍存在漏洞。

图片

詠琪總結:

螞蟻這是迴歸,還是重啓?

“螞蟻申請ANTCOIN,不只是商標動作,更是‘加密戰略’的回聲。”

當年螞蟻鏈主打“去幣化區塊鏈”;

如今“ANTCOIN”則可能成爲“合規化數字資產”的代表。

時代變了。

過去的區塊鏈是概念,如今是基礎設施;

過去的通證是投機,如今是金融模型。

中國的區塊鏈商業化,正在迎來第二個拐點,未來的競爭,不再是發幣誰先,而是誰能讓‘鏈上資產’真正流通

“ANTCOIN”或許不是比特幣的對手,但可能成爲中國商業數字資產的第一枚試金石。

深度觀察 · 獨立思考 · 價值不止於價格。

星標#華爾街加密情報局,好內容不錯過⭐

最後:文中的很多觀點,都是代表我個人對市場的認知判斷,並不對你的投資構成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