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大通接受比特幣和以太坊作爲貸款抵押品,標誌着加密貨幣從投機資產躍升爲主流金融工具。

  • 當摩根大通將傳統銀行與區塊鏈連接起來時,一場200億美元的流動性浪潮開始,永遠改變機構金融。

  • 從加密懷疑論者到先鋒——摩根大通的大膽舉動可能點燃下一輪全球牛市。

金融的安靜融合

在2025年10月24日,全球最大的銀行之一摩根大通宣佈將允許機構客戶將比特幣(BTC)和以太坊(ETH)作爲貸款抵押品。該計劃預計將在2025年底完成全球推廣。

 

這不僅僅是一個產品舉措。這是傳統金融與加密資產的深度融合。在過去,加密貨幣被視爲高風險的投機工具。現在,它正變成一種“可質押資產”,可與國債或黃金相媲美。

 

這一步可能釋放高達200億美元的流動性,讓機構在不出售其持有資產的情況下籌集現金。在短短几天內,這一消息引起了華爾街和加密社區的轟動。許多人認爲這是加密貨幣向主流邁進的關鍵時刻。

 

從加密懷疑到戰略擁抱

 

摩根大通進入加密貨幣的道路並不平坦。

 

早在2017年,比特幣激增期間,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稱比特幣爲“騙局”,並禁止員工交易加密貨幣。

 

但市場現實迫使人們重新思考。自2021年以來,加密貨幣的總市值經常保持在超過2萬億美元的水平。機構採用迅速上升。像MicroStrategy和特斯拉這樣的公司建立了顯著的比特幣儲備。

 

摩根大通的轉變始於2020年,當時推出了用於內部結算的JPM Coin。到2022年,其Onyx區塊鏈平臺處理的交易額超過10萬億美元。新的“加密抵押品”計劃被視爲這一戰略的巔峯。

 

與通過ETF間接接觸不同,摩根大通選擇直接接受BTC和ETH作爲抵押品。更友好的監管環境支持了這一點。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於2024年批准現貨比特幣ETF後,加密貨幣作爲金融資產的法律地位變得更強。

 

一些分析師開玩笑說這是傳統金融的“加密投降”。其他人則表示,這標誌着從“投機資產”到真正的“金融工具”的轉變。

 

細節:如何運作以及誰可以使用

 

該計劃以機構客戶(對衝基金和企業財務團隊)爲目標。尚未面向零售客戶。

 

核心機制:• 抵押品流動:客戶將BTC或ETH轉移到第三方保管人(例如Coinbase Custody)。然後銀行發放美元貸款。

• LTV(貸款價值比):50%–70%,根據波動性調整。

• 風險控制:分離保管,以便銀行不直接持有加密貨幣。價格實時監控。如果抵押品價值下降,則會觸發保證金追繳或清算。

• 全球覆蓋:覆蓋700多家機構分支機構。這是一個真正的全球項目。

 

關鍵參數描述示例影響支持的資產BTC & ETH涵蓋市值超過1.5萬億美元的頂級加密貨幣初始貸款額度$20B全球加密市場總市值的約0.1%;可以快速擴展保管人第三方(例如Coinbase)降低合規風險;提高安全性LTV比率50%–70%平衡流動性和波動性風險

 

該設計借鑑了證券借貸,但增加了區塊鏈透明度和近實時結算。分析師指出,這幫助客戶避免因銷售而導致的應稅事件,併爲銀行開闢了新的收入來源。

 

市場影響:流動性注入與機構加速

 

在短期內,該計劃應能提高加密市場的流動性。像MicroStrategy(250,000+ BTC)這樣的持有者可以借款以擴大業務,而無需出售。

 

一些人預期比特幣可能上漲5%–10%,特別是如果美聯儲進入降息週期的話。

 

更深層的影響是“機構蝴蝶效應”。摩根大通的舉措可能推動競爭對手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跟進。高盛已經在2024年推出了加密衍生品。

 

在過去的24小時內,該話題在行業平臺上吸引了超過100,000次的觀看,其中機構佔約60%的流量。

 

從長遠來看,這將加速代幣化。加密貨幣可以成爲將真實資產——房地產、藝術,甚至債券——上鍊的橋樑。

 

對於以太坊來說,影響更具戰略意義。ETH支持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這種認可可能會提升ETH ETF的資金流入。最近,ETH的資金流入首次超過了BTC。

 

風險與挑戰:波動性和監管

 

前景積極,但風險依然存在。

 

首要問題是價格波動。在2025年初,比特幣在一天內下跌超過15%。劇烈下跌可能導致抵押品不足和不良貸款。

 

其次是監管不確定性。在美國大選後,加密規則並不完全明確。在歐盟,MiCA對保管和資本實施了更嚴格的規則。

 

還有網絡風險。即使有第三方保管,黑客攻擊仍然發生。在2024年,Ronin橋損失了6億美元。

 

一些人警告:“機構進入是把雙刃劍。它增加了流動性,但可能放大系統性風險。”摩根大通需要強有力的壓力測試和保險來緩解這些威脅。

 

前景:加密金融的新常態

 

展望2026,該計劃可能會開啓加密本土銀行的新紀元。

 

摩根大通的Onyx平臺可能擴展到RWA(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潛在市場爲10萬億美元。同時,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將推進。傳統金融和去中心化金融之間的界限將進一步模糊。

 

在亞洲,中國仍然禁止加密貨幣交易,但香港的穩定幣和代幣化試點顯示出區域機會。

 

總體而言,摩根大通的舉措不僅僅是技術上的一步。這是一種文化轉變:

 

加密貨幣不再是“寵物石”。它正在成爲金融體系的核心層。

 

摩根大通接受BTC和ETH作爲抵押品,標誌着傳統金融正式“投降”於加密貨幣。它可以注入強大的流動性,可能重塑全球資本流動。

 

挑戰依然存在,但不斷增長的機構信心正在推動加密走向成熟。到2025年底的全球推廣可能是下一輪牛市的關鍵催化劑。

"摩根大通開啓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加密抵押時代"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CoinR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