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說一下關於這個貪恐是怎麼計算來的,方便後面便於理解,我大概說說,全說出來的話你就可以做一個一模一樣的東西出來了,主要是 4 個維度,拿 24H 的貪恐計算舉例,

空間維度(150 天內當前價格和成交量的所處的狀態),

技術指標(下跌速度和幅度,一般判斷短時間的波動),

時間維度(比如最近一段時間連續上漲或者連續下跌的情況),

大盤維度(目前主要參考 BTC,他就是燈塔,除了一些垃圾幣,其實漲跌都跟隨 BTC,BTC 價格的變化直接影響大部分其他幣種)

狩諸待 To 貪恐指標的計算主要就是上面這 4 個計算維度按照一定比例合成的結果,它能大概反應出目前虛擬幣的狀態。

你乍一看咋沒有市場情緒的分析呢?聰明的你應該想的到,大部分在網上嚷嚷的人,他的情緒其實是被操控的,大部分反饋的數據都是雜音,你讓大數據去總結讓 AI 去分析,得出的結果不能說沒卵用,只能說得不償失,光分析的花銷就夠你買很多卵了。再換一個思路,其實情緒不就反饋在 K 線上了嗎,漲上天高潮爽死了,跌了哭喪罵人,至於消息爆料,除了懂王的 taco等爲數不多的消息,有幾個是真的,有幾個你能利用,你能提前佈局的。你是大佬除外,他媽就是你在操控 K 線。

目前幣安上線了很多不同類型結算單位合約比如,USDC 和 USDT,但實際上他們的價格差不了多少,爲了避免顯示大量重複數據,那就可以直接再搜索框輸入 USDT 就可以篩選出USDT 結算的合約,當然也可以直接輸入你想要的合約,進行精準搜索。

關於上線時長的控制,有很多用法。但一個主要的作用就是貪恐的計算需要一定的 K 線數據,比如 24H 貪恐實際需要最近的 150 條 K 線數據,也就是他會分析最近 150 天的交易數據。至於其他 K 線週期它需要的時間維度又會有所區別。你經常可看到幣安下架合約上新合約,一般上線時間比較長,成交量比較大一點的合約下架風險比較小一些,很多宣佈下架的合約,你要是之前買了,就和踩雷一樣。

關於 K 線週期的控制,不同週期下會有一個對應的貪恐數據,比如 6 小時下有一個 6 小時的貪恐,我原本的考慮就是玩短線和長線的區別,如果喜歡玩短線,那就現在短週期 K 線,那它就會計算在這個週期維度下的貪恐數據,不過根據回測數據來看,還是長線比較穩妥,盈利的保障比較強一些。短線基本上會選擇槓桿,但是目前回測部分還沒有處理槓桿邏輯,所以可能這是短線回測不理想的原因。

在貪恐列表頁,有很多數據支持排序,而且可看的維度非常多,它的主要作用還是便於你快速找到其中的機會,比如那個幣漲的比較快,現在放量了,那個幣的貪恐到點位了,你可以一目瞭然全局的狀態,方便你做出決策。但是你一定要謹記,指標只是給你輔助用的。如果都是包賺錢了,那是財神爺。現在幣安看帖子感覺都是人均一個暴富的過往,你沒暴富過,感覺都不配發帖。

最近看到一些新的 AI 模型來分析數據,先研究一下計劃可能接入,當務之急還是要把幣圈的現貨的貪恐也加上。

放一下今日貪恐數據吧

實時恐懼指數 - 第117期

貪婪-恐慌指數是根據官方提供的市場數據(幣安公共API)獨立計算的

恐懼-貪婪指數的範圍是從0到100。在極端情況下,它可以低於0或高於100。

😆😆 如果貪婪和恐懼指數大於或等於75,考慮賣出。

🥶🥶 如果貪婪和恐懼指數小於等於25,考慮買入。

輕鬆判斷何時買入,何時賣出。不再爲此苦惱。

歷史總是不斷的重演。掌握規律,大道至簡。

是否有效,你可以看歷史回測數據。歷史貪恐數據單條 K 線數據結束之後是不會再改變,所以理論上不存在未來函數這一個情況。

唯一可能你影響當時的貪恐情況包括: 你是巨鯨,你搞了小市值沒啥流動性的一個垃圾幣,那這條 K 線就被你操控了,當時的貪恐由你把控了。

但是對於市值較大,流動性賊大的比如 BTC、ETH,普通人是不可能改變未來貪值的,除非你們行動一致,那簡直太流弊了,你們可以統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