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很多人跑來評論,說我對$ADA

的質疑“不準確”。

我的測試不準?我的體驗不準?那他們轉發的洋文論文就是真理、是聖經?

首先我做的這些事沒有任何收益,也得不到任何收益,只是看不慣這個生態的某些人和事,爲了自己的利益還要說自己是個步道者一般,那些看似步道者,不就是創始人自己買了私人飛機,不就是爲了自己池子能收瓜利息,那些提案者無非不就是想從ada的國庫裏撈把錢,不就是想讓有人接盤自己的幣嗎?

我研究過、質押過、。今天我就把我的10個質疑放在這。

有本事,一個一個正面回答我。

1️⃣ Cardano生態幾乎空心化,是不是鬼鏈?

鏈上項目寥寥無幾,DApp活躍度低得離譜。

除了質押,幾乎沒什麼真實用戶行爲。連一個穩定幣都撐不起。

2️⃣ 質押利息控制流通量,本質是不是“通脹龐氏”?

所謂的“質押收益”其實是系統增發的新ADA。

拿新幣給老用戶發利息,看起來很穩,其實就是另一種“用通脹掩蓋風險”的遊戲。

3️⃣ 當年ICO的十萬個比特幣去哪了?


十萬枚BTC的融資神話,現在到底轉化成了什麼成果?

鏈上生態?開發者工具?落地應用?有嗎?


4️⃣ 爲什麼所有的支持項目都不用真金白銀的USDT?

Cardano基金會和國庫的項目支持,幾乎全是發ADA補貼。

真正的市場投資方、VC、機構資金在哪裏?

是不是沒人願意拿真金白銀接這個盤?

5️⃣ 國庫釋放ADA支持開發,是不是又讓散戶買單?

一邊喊去中心化,一邊釋放ADA給所謂的“項目團隊”,

這些ADA流入市場、造成賣壓,

最後誰接盤?——依然是二級市場的散戶。

6️⃣ 離開基金會、查爾斯、IOHK、Emurgo,Cardano還能運作嗎?

這幾個機構如果同時消失,Cardano還剩下什麼?

“社區治理”?空話而已。

真正掌控代碼、路線、撥款的,始終是中心化的那幾家。

7️⃣ 幾次的交付是不是,承諾遠遠大於交付?

每年都有新論文、新路線圖,但DApp數量、開發者數量、交易量、TVL幾乎沒增長。

一個區塊鏈項目靠“演講和論文”能跑多遠?

8️⃣ ADA質押利息誰賺最多?

不是散戶。

收益最大的永遠是礦池主和早期大戶,他們不斷獲得新發ADA,

而散戶以爲自己拿到利息,其實是被動稀釋。

9️⃣ 爲什麼連USDT都上不了鏈?

一個號稱“第三代公鏈”的項目,連主流穩定幣都接不進來。

生態孤島,資金無法流入,開發者自然遠離。


🔟 發展最久,爲什麼卻被後來者全面超越?

BNB有完整的鏈上生態,SOL有強勢開發者社區,

而ADA,依然在“升級階段”。

一個從2017年喊到2025年的項目,

到底還要多少年,才能落地?

⚡結語:


我說這些不是爲了噴ADA。

而是希望更多人清醒:區塊鏈的價值不在白皮書,而在鏈上的真實活動和價值創造。

別再拿論文和口號糊弄人了。

BNB靠通縮賺了錢,SOL靠生態贏了用戶,

而ADA靠通脹,讓散戶買單。

#ADA #ADABullish #ADA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