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X402協議火爆了,之前我們講過ERC404,就是圖幣混合概念,代表項目pandora現在也歸零了,然後後面還有X314也幾乎歸零了。

所以下面我們來看下X402到底是什麼,以及有什麼用?


1. 什麼是 x402 協議

x402 是由 Coinbase(Coinbase Developer Platform)發起,並聯合多家機構/基礎設施公司提出的開放支付協議。 

協議名字裏的 “402” 來自 HTTP 協議中的狀態碼 “402 Payment Required”(需要付款),這個狀態碼早期被定義但幾乎沒人用。x402 即是“復活”這個狀態碼,使其變成一種“網絡原生支付”機制。 

 

它的基本思路是:當客戶端(可能是人,也可能是 AI 代理、API 調用程序等)請求某資源/服務時,服務器可返回 HTTP 402,提示:“你需要先付款”。客戶端通過區塊鏈或相關鏈上/鏈下機制完成付款後,再重新請求,服務器驗證付款後返回資源。 

 

協議強調:鏈無關(blockchain-agnostic)、無須傳統賬號/訂閱模式、能支持小額支付/微支付、機器與代理(AI agents)能夠自主支付。 

图片

2. 爲什麼近期“火熱”/值得關注

首先,從語境來看,AI經濟正在迅速崛起:AI 模型調用、API 使用、數據服務、代理之間的經濟活動頻繁,對“高頻+小額+機器間交易”有需求。而傳統支付體系(信用卡、銀行轉賬、訂閱制)在這類場景下成本高、流程複雜。x402 正是爲這類新型支付場景設計。 

 

其次,背後推動陣營強:除了 Coinbase 外,還有 Cloudflare 宣佈參與、還有傳統支付網絡如 Visa 被報道爲支持或兼容。 

 

再有,從技術層面:區塊鏈上穩定幣(如 USDC)、低手續費的 L2 鏈、錢包基礎設施的完善,使得“鏈上小額付款”變得可行。x402 是在“技術成熟+需求催化”下的產物。 

 

最後,它在加密/區塊鏈圈裏出現了“新的敘事”機會:支付基礎設施、AI 代理經濟、新商業模式等。很多人把它看作“在 AI + 區塊鏈時代可能的基礎設施之一”。 

 

3. x402 的架構/亮點

架構亮點包括:

零註冊/零帳號:開發者/服務提供者幾乎可以通過簡單的 middleware(例如一行代碼)將 x402 支付機制集成進 API/網頁。客戶端也無需傳統註冊流程。 

 

鏈無關(Blockchain-agnostic):x402 並不綁定某一條鏈,支持多鏈/多代幣,理論上可在 Base, Polygon, Solana 等鏈上使用。 

 

面向機器/代理(Agents):一個關鍵用例是 AI 代理自主調用服務、付費數據、算力、API等;它們作爲“經濟體”在後臺進行交易。 

 

微支付/按次計費:不同於訂閱制,它支持按 API 調用、按服務使用付費,適合“極小額+高頻”場景。 


流程示意(簡化版):

客戶端請求服務/資源 → 服務器檢測該請求需付費 → 返回 HTTP 402 + 支付參數(金額、幣種、收款地址)

客戶端發起鏈上或穩定幣支付,將支付憑證附加在請求(比如通過 header)

服務器驗證支付憑證 → 返回 HTTP 200 + 服務內容

图片

4.值得注意/風險點

雖然 x402 前景被很多看好,但也有幾個必須謹慎看的方面:

-生態尚在早期:雖然有大廠參與,但真正大規模落地的 “x402 支付-代理經濟”場景還較少。很多項目仍處在技術/集成階段。

-合規/監管風險:支付+區塊鏈的組合在很多國家牽涉監管(反洗錢、KYC、支付牌照等)。x402 雖強調無賬號、簡流程,但在真實合規環境下可能面臨挑戰。

-技術/安全風險:任何新協議都面臨漏洞、整合難、錢包/鏈上安全問題。

-市場敘事 vs 實際收益:很多人在談 x402 是“下一個大基礎設施”,但是否能夠真正創造經濟價值、服務大量用戶、帶來收益還有待觀察。投資者需分清“敘事”與“實際落地”之間的差距。

 

5.已公佈/報道接入或支持的項目

-Kite AI / Kite — 被多篇媒體列爲早期與 x402 密切相關的項目,方向偏“代理身份/支付/治理”底層,爲 Agent-to-Agent 交易提供基礎設施。被視爲 Agentic Internet 的底層構件之一。

 

-PayAI / PayAI Network — 宣稱提供多鏈 x402 支付支持與 x402 驗證服務(第三方結算 / facilitator 類服務)。部分媒體報道將其列爲早期生態項目之一(有代幣報道的項目需謹慎)。

 

-Meridian (uOS 孵化 / 相關團隊) — 報道中列爲提供多鏈結算與託管服務以支持 x402 的參與方之一(多爲基礎設施類)。

 

-Peaq — 宣佈對 x402 的支持(面向 DePIN / 機器接入場景,強調機器之間的結算場景),適合關注“機器人/物聯網+鏈上付費”的落地。

 

-若干 AI 項目 / 平臺(如 Daydreams、KITE AI、Questflow 等) — 有媒體/交易所快訊報道說若干 AI 服務/代理類項目已表態支持 x402 或正在試點接入。具體接入深度需按項目逐一覈驗。


最後總結,在前兩天美聯儲剛召開完“支付創新會議”,接着就出現了這個支付創新的協議,我覺得不會是巧合,目前這個相比之前的什麼314,404來說,在應用價值層面要高很多,但是還是怎麼監管的問題,一定監管的問題解決,那麼未來加密支付一定非常有前景。

這兩天X402協議火爆了,之前我們講過ERC404,就是圖幣混合概念,代表項目pandora現在也歸零了,然後後面還有X314也幾乎歸零了。

所以下面我們來看下X402到底是什麼,以及有什麼用?

1. 什麼是 x402 協議

x402 是由 Coinbase(Coinbase Developer Platform)發起,並聯合多家機構/基礎設施公司提出的開放支付協議。 

協議名字裏的 “402” 來自 HTTP 協議中的狀態碼 “402 Payment Required”(需要付款),這個狀態碼早期被定義但幾乎沒人用。x402 即是“復活”這個狀態碼,使其變成一種“網絡原生支付”機制。 

 

它的基本思路是:當客戶端(可能是人,也可能是 AI 代理、API 調用程序等)請求某資源/服務時,服務器可返回 HTTP 402,提示:“你需要先付款”。客戶端通過區塊鏈或相關鏈上/鏈下機制完成付款後,再重新請求,服務器驗證付款後返回資源。 

 

協議強調:鏈無關(blockchain-agnostic)、無須傳統賬號/訂閱模式、能支持小額支付/微支付、機器與代理(AI agents)能夠自主支付。 

图片

2. 爲什麼近期“火熱”/值得關注

首先,從語境來看,AI經濟正在迅速崛起:AI 模型調用、API 使用、數據服務、代理之間的經濟活動頻繁,對“高頻+小額+機器間交易”有需求。而傳統支付體系(信用卡、銀行轉賬、訂閱制)在這類場景下成本高、流程複雜。x402 正是爲這類新型支付場景設計。 

 

其次,背後推動陣營強:除了 Coinbase 外,還有 Cloudflare 宣佈參與、還有傳統支付網絡如 Visa 被報道爲支持或兼容。 

 

再有,從技術層面:區塊鏈上穩定幣(如 USDC)、低手續費的 L2 鏈、錢包基礎設施的完善,使得“鏈上小額付款”變得可行。x402 是在“技術成熟+需求催化”下的產物。 

 

最後,它在加密/區塊鏈圈裏出現了“新的敘事”機會:支付基礎設施、AI 代理經濟、新商業模式等。很多人把它看作“在 AI + 區塊鏈時代可能的基礎設施之一”。 

 

3. x402 的架構/亮點

架構亮點包括:

零註冊/零帳號:開發者/服務提供者幾乎可以通過簡單的 middleware(例如一行代碼)將 x402 支付機制集成進 API/網頁。客戶端也無需傳統註冊流程。 

 

鏈無關(Blockchain-agnostic):x402 並不綁定某一條鏈,支持多鏈/多代幣,理論上可在 Base, Polygon, Solana 等鏈上使用。 

 

面向機器/代理(Agents):一個關鍵用例是 AI 代理自主調用服務、付費數據、算力、API等;它們作爲“經濟體”在後臺進行交易。 

 

微支付/按次計費:不同於訂閱制,它支持按 API 調用、按服務使用付費,適合“極小額+高頻”場景。 

流程示意(簡化版):

客戶端請求服務/資源 → 服務器檢測該請求需付費 → 返回 HTTP 402 + 支付參數(金額、幣種、收款地址)

客戶端發起鏈上或穩定幣支付,將支付憑證附加在請求(比如通過 header)

服務器驗證支付憑證 → 返回 HTTP 200 + 服務內容

图片

4.值得注意/風險點

雖然 x402 前景被很多看好,但也有幾個必須謹慎看的方面:

-生態尚在早期:雖然有大廠參與,但真正大規模落地的 “x402 支付-代理經濟”場景還較少。很多項目仍處在技術/集成階段。

-合規/監管風險:支付+區塊鏈的組合在很多國家牽涉監管(反洗錢、KYC、支付牌照等)。x402 雖強調無賬號、簡流程,但在真實合規環境下可能面臨挑戰。

-技術/安全風險:任何新協議都面臨漏洞、整合難、錢包/鏈上安全問題。

-市場敘事 vs 實際收益:很多人在談 x402 是“下一個大基礎設施”,但是否能夠真正創造經濟價值、服務大量用戶、帶來收益還有待觀察。投資者需分清“敘事”與“實際落地”之間的差距。

 

5.已公佈/報道接入或支持的項目

-Kite AI / Kite — 被多篇媒體列爲早期與 x402 密切相關的項目,方向偏“代理身份/支付/治理”底層,爲 Agent-to-Agent 交易提供基礎設施。被視爲 Agentic Internet 的底層構件之一。

 

-PayAI / PayAI Network — 宣稱提供多鏈 x402 支付支持與 x402 驗證服務(第三方結算 / facilitator 類服務)。部分媒體報道將其列爲早期生態項目之一(有代幣報道的項目需謹慎)。

 

-Meridian (uOS 孵化 / 相關團隊) — 報道中列爲提供多鏈結算與託管服務以支持 x402 的參與方之一(多爲基礎設施類)。

 

-Peaq — 宣佈對 x402 的支持(面向 DePIN / 機器接入場景,強調機器之間的結算場景),適合關注“機器人/物聯網+鏈上付費”的落地。

 

-若干 AI 項目 / 平臺(如 Daydreams、KITE AI、Questflow 等) — 有媒體/交易所快訊報道說若干 AI 服務/代理類項目已表態支持 x402 或正在試點接入。具體接入深度需按項目逐一覈驗。

最後總結,在前兩天美聯儲剛召開完“支付創新會議”,接着就出現了這個支付創新的協議,我覺得不會是巧合,目前這個相比之前的什麼314,404來說,在應用價值層面要高很多,但是還是怎麼監管的問題,一定監管的問題解決,那麼未來加密支付一定非常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