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思考一些隱藏在明面上的巨大力量——一種如此龐大的金融力量,以至於它可以重寫我們對市場的所有假設。現在,有7.4萬億美元閒置在貨幣市場基金(MMFs)中,不在股票中,不在房地產中,不在黃金中,當然也不在比特幣中……它停放在國債中,安靜地賺取超過5%的收益,等待美聯儲拉開可能是歷史上最大資本轉移的引信。這不僅僅是閒置的錢——它是一個捲起的彈簧,準備爆發。
美聯儲採取行動會發生什麼?
試想一下:美聯儲降息150-200個基點。這並非憑空猜測;債券市場已經在爲2026年的降息預期定價。屆時,規模達7.4萬億美元的貨幣市場基金(MMF)每年將損失1000-1400億美元的收益。一夜之間,鉅額收益將化爲烏有。投資者——無論大小——都不會坐視不理。他們會迅速尋找回報。
以下是計算過程:
貨幣市場基金1%的資金轉移,意味着740億美元涌入市場。
10% 的變化相當於 7400 億美元,遠超大多數國家的 GDP。
20% 的變化等於 1.48 萬億美元,足以引發整個資產類別的波動。
這並非涓涓細流,而是滔天巨浪,正席捲養老基金、企業財務部門和主要經紀商等機構渠道,它們都在尋找下一個重大機遇。
歷史劇本
這並非新鮮事——只是規模更大了。回顧過去:
1998年:貨幣市場基金規模達1.3萬億美元。美聯儲降息,科技泡沫開始膨脹。
2003年:貨幣市場基金規模達2.1萬億美元。美聯儲再次降息,房地產繁榮開始。
2009年:貨幣市場基金規模達3.8萬億美元。美聯儲大幅降息,所有資產——股票、債券等等——都上漲了300%以上。
現在呢?市值已經達到 7.4 萬億美元。是 2009 年的兩倍,風險也更高了。哦,這次還出現了一個新的玩家:比特幣。憑藉其固定的 2100 萬枚供應量和 ETF 基礎設施,它就像一塊磁鐵,吸引着那些尋求稀缺性的資本。
值得關注的觸發因素
以下這些因素可能會引爆導火索:
3 個月期國庫券收益率跌破 4%(目前爲 4.8%)。
美聯儲暗示將多次降息,而不僅僅是一次性降息。
高收益債券利差收窄至 350 個基點以下,表明市場風險偏好上升。
加密貨幣ETF資金流入穩定在每週20億美元以上。
當這些因素匯合時,好戲就開始了。資本將會流動,而且不會溫和。
爲什麼選擇比特幣?
我們來談談數字。比特幣的供應量上限爲 2100 萬枚,其中 96% 已被挖出。相比之下,貨幣市場基金 (MMF) 的規模高達 7.4 萬億美元。貝萊德的比特幣 ETF (IBIT) 在不到 10 個月的時間裏資產規模就達到了 1000 億美元。現在想象一下:
貨幣市場基金 (MMF) 5% 的變動(3700 億美元)可能會將比特幣推高至 28 萬美元至 35 萬美元。
10% 的變化(7400 億美元)可能會使其降至 55 萬至 70 萬美元。
如果主權財富基金也參與進來,那麼15%的漲幅將超過100萬美元。
這不是炒作——這是供需關係。比特幣的固定供應量遇到大量流動性涌入,剩下的就交給數學來決定了。
它是如何發生的
資金不會就這麼閒置着,它會流動起來:
主要經紀商進行投資組合再平衡。
養老基金追逐更高收益。
企業財務部門動用現金儲備。
尋求非相關性資產的主權財富基金。
ETF吸收需求,同時又不拋售供應。
比特幣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稀缺性可驗證、全球通用且即時結算。沒有任何其他資產能像它一樣同時滿足這些條件。
美聯儲的困境
美聯儲陷入困境。維持高利率,我們將面臨經濟衰退和債務螺旋式上升的風險。大幅降息,7.4萬億美元的債務海嘯將會襲來。債券市場押注到2026年,美聯儲將降息150-200個基點。決策已在進行中。
接下來是什麼?
當3個月期國債收益率從5%跌至3%時,追逐收益的浪潮將席捲全球。黃金供應不明朗,房地產流動性不足,股票價格高企,債券價值不斷縮水。比特幣憑藉其2100萬枚的總量上限和全天候全球交易渠道,成爲當下唯一應運而生的資產。
這不僅僅是資金流動的問題,而是一次百年一遇的變革。7.4萬億美元的資金是燃料,美聯儲是觸發器,而比特幣是目標。當變革發生時,市場不僅會做出調整,還會重新定義一切皆有可能。
是時候集中注意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