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比特幣和黃金的對話在幣安創始人趙長鵬(“CZ”)做出了大膽預測後重新點燃:比特幣終將超越黃金的總市值。雖然黃金在幾個世紀以來一直保持着全球最有價值資產的王冠,但CZ認爲時間正慢慢向比特幣傾斜。他的信息清晰而自信,比特幣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但最終,它將反超黃金。

目前,比特幣的市值徘徊在2.21萬億美元左右,而黃金則爲30.3萬億美元。這看起來可能是一個不可逾越的差距,但比特幣的快速增長和採用率則講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自創立以來,比特幣在年化收益方面始終優於黃金,並且它作爲對抗貨幣貶值的對衝工具的角色越來越顯著,尤其是在傳統市場顯示出貨幣穩定性裂痕時。

CZ的聲明是在比特幣交易接近$107,800時發佈的,面臨着約3%的輕微回調。儘管波動,他依然堅信BTC的長期軌跡指向上升。在X(前身爲Twitter)上,他簡單地寫道:“預測:比特幣將超越黃金。我不知道確切的時間。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但它會發生。保存這條推文。”他的信念反映了一個更廣泛的觀點,即數字經濟正在向透明、可攜帶和可在鏈上驗證的資產轉變。

爲了讓比特幣“超越”黃金,它需要達到接近黃金$29.7萬億的市場資本化。大約有19.9百萬BTC在流通,這意味着每個比特幣的理論價格約爲$1.49百萬。分析師長期以來推測,每進入比特幣的$1萬億新資本可能會增加約$50,000的價格。儘管這樣的預測聽起來極端,但機構採用率和ETF流入的速度使得長期情景越來越可信。

在過去十年中,比特幣的敘述已從一種投機性的數字貨幣演變爲被認可的價值儲存手段。曾被認爲過於波動以至於無法作爲對衝工具的BTC,如今被主要基金、企業甚至能源生產商視爲結算和儲備資產。其去中心化的工作量證明機制提供了黃金無法提供的東西——可驗證的稀缺性、即時結算和全球可及性。在資本以信息的速度移動的世界中,這些特性比物理重量或歷史遺產更爲重要。

幾個宏觀催化劑可能加速比特幣的崛起。來自現貨ETF、企業國庫和主權基金的機構流入已經開始重塑需求曲線。關於中央銀行最終將部分儲備多樣化爲數字資產的討論也在持續。在供應方面,減半繼續收緊比特幣的發行計劃,隨着時間的推移加大稀缺性。綜合來看,這些力量可能會比傳統模型預測的更快地壓縮與黃金估值的平價時間線。

市場分析師指出,目前BTC與黃金的比率接近0.0394,反映出比特幣相對強度的穩定上升趨勢。黃金在總市值上可能仍占主導地位,但其增長速度已經放緩,因爲投資者正在多樣化投資於結合安全性和效率的新資產。與此同時,比特幣不斷擴大的網絡效應、全球流動性和與能源相關的礦業經濟,使其成爲一個活生生的生態系統,而不是靜態商品。

社區對CZ預測的反應不一,但大體上是支持的。一位X用戶表示,隨着監管透明度的提高、美國的親加密領導力以及來自金融巨頭如BlackRock和Fidelity的支持,所謂的“翻轉”可能不會像人們預期的那樣花費太長時間。其他人則警告說,潛在的政策變化和量子計算等技術威脅可能會延遲這一進程。儘管如此,根本情緒是進展方向明確——比特幣的主導地位不斷上升,世界在關注。

分析師Shanaka Anslem Perera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視角,指出當BTC/黃金比率超過0.5時,反身性可能加速採用。他強調“目的不是炒作,而是算術和物理。”他的觀點強調了比特幣自我強化的增長循環,加上日益增加的機構信任,可以推動其更接近黃金的價值,因爲全球需求倍增。恐懼和積累的每個週期都加強了其長期基礎,使下一波升值更加可持續。

儘管短期波動和市場修正,但整體敘述依然有利於比特幣的上升。隨着全球流動性週期的轉變,ETF吸收供應,礦工以創紀錄的效率保障網絡,比特幣作爲數字黃金的案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如果當前的採用趨勢持續,達到$130,000–$150,000區間可能只是漫長旅程中的第一個重大里程碑——這段旅程最終可能會看到比特幣不僅僅與黃金競爭,而是重新定義數字時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