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對比特幣的興趣正在從被動接觸轉變爲作爲收益生成和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式活動的基礎設施。
隨着 Rootstock 和 Babylon 等新平臺在比特幣和收益協議之間架起橋樑,一些資產管理公司和企業財務部門開始將這種資產視爲不僅僅是數字黃金的東西。
“持有比特幣的人比特幣 $107,305.13——無論是在資產負債表上還是作爲投資者——越來越把它看作是一個放在那裏的罐子,”Rootstock Institutional 的主管理查德·格林 (Richard Green) 表示。比特幣側鏈項目成立的新團隊專注於機構市場。“他們仍然希望它成爲一種可利用的資產。它不能只是閒置在那裏無所事事;它需要增加收益。”
這種思維模式標誌着比特幣早期價值保值的制度性敘事發生了顯著轉變。格林在接受 CoinDesk 採訪時表示,專業投資者現在期望其持有的資產在其風險控制範圍內“儘可能地發揮作用”,這與長期以來推動以太坊或 Solana 等其他數字資產生態系統採用的收益預期如出一轍。
比特幣原生解決方案正在推動這一轉變,這些解決方案允許在不離開網絡的情況下產生收益。Rootstock實現由比特幣哈希算力保護的智能合約,對以比特幣計價的收益作爲抵押的產品和代幣化基金的需求不斷增加。
“我們的職責是引導機構實現這一目標,”格林說道。“我們看到了市場對BTC支持的穩定幣和信貸結構的需求,這些結構可以讓礦工、匯款公司和財政部在持有比特幣的同時釋放流動性。”
對許多企業來說,這既是現實問題,也是哲學問題。“如果你是一家財務公司,並且託管比特幣,那麼你將損失10到50個基點的成本,”格林指出。“你希望抵消這種損失。現在,這些選擇足夠安全可靠,你不必再採取一些瘋狂的DeFi循環策略了。”
這種以比特幣計價的收益機會(有時可提供 1-2% 的年回報率)越來越受到保守投資者的接受,他們希望在不承擔包裝或過橋資產風險的情況下抵消託管拖累。
比特幣重新抵押和收益問題$BTC
儘管如此,與以太坊的質押經濟相比,收益率仍然很低。“我們評估了19個不同的協議或技術平臺,它們都宣傳過比特幣質押或收益,”質押基礎設施提供商Twinstake的首席執行官安德魯·吉布(Andrew Gibb)表示。“技術已經存在,但機構需求的出現需要時間。”
Twinstake 爲 Babylon 運營基礎設施,一個支持基於比特幣的權益證明網絡重新質押的項目吉布表示,雖然技術上可行,但其通常微不足道的收益使得銷售變得困難。“如果你持有比特幣,你真的是爲了獲得額外的1%收益而持有它嗎?這就是心理障礙,”他在接受CoinDesk採訪時表示。
一些服務旨在通過將收益產生定義爲非借貸來克服這一問題,使用時間鎖定比特幣等機制來獲得收益而無需再抵押。
“你仍然擁有它——只是時間鎖定了,”吉布說。“有些項目就是這樣銷售的,但收益率需要足夠高才能證明這種鎖定是合理的。”
即使比特幣的採用是漸進的,機構持有者似乎也不再滿足於僅僅被動升值。隨着安全的、基於比特幣的收益型產品的激增,全球最大的數字資產正在緩慢地走向生產力——同時又不損害其自主託管的核心原則。
格林說:“這關乎在一個比特幣收益顯而易見的世界裏運營,並以BTC的形式獲得收益。”